有了解江西儺戲的嗎介紹哈

2021-03-03 20:57:17 字數 5117 閱讀 5185

1樓:匿名使用者

江西是中國儺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商周時聚居於贛江和鄱陽湖流域的三苗(或揚越)後裔,創造了燦爛的江西青銅文化。新干縣太洋洲商墓出土的青銅雙角神人面具,透露了贛儺濫觴的資訊。

記載最早的贛儺是南豐縣《金砂餘氏族譜?儺神辨記》,其中說漢初長沙王吳芮奉命征伐閩越,駐兵南豐軍山。為避"刀兵之災",告誡鄉民"傳儺以靖妖氛"。

唐代文化鼎盛,《開元禮》對州縣儺禮的統一規定,推動了江西8州37縣"鄉儺"的傳播,如南豐、萍鄉、修水都有唐代建儺廟、供儺神的傳說。樑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注引《宣城記》提到三國吳時,廬陵郡歲末有丐儺討錢的習俗。

兩宋江西經濟文化發達,贛儺盛行。南豐《金砂餘氏族譜》記載,餘氏為避唐末戰亂,由余幹遷徙南豐,宋初將祖先在四川為官時崇奉的西川灌口二郎清源真君神像遷至金砂(現紫霄鎮黃沙村),"立廟奉祀,歲時香火,遺其制曰"驅儺"。"萍鄉考證,太平興國年間始建的石源仙帝廟,供奉儺神唐巨集、葛雍、周武三將軍。

宋室南渡,隆佑孟太后駐蹕南豐覺源寺,大批趙氏宗室成員流寓南豐,家樂伎藝聚集,百年"景象繁華"。南豐隱士劉鏜作《觀儺》古詩:"鼓聲淵淵管聲脆,鬼神變化供劇戲……"。

全詩48句,詳細描寫了南宋時南豐儺舞劇的表演情況,為研究中國早期儺戲提供了一個標本。

明清兩代是贛儺繁榮時期,江西30多個縣市有鄉儺記載或遺存:贛東以南豐為最,清末至今有180多個村莊組建過儺班,現仍有"跳儺"、"跳竹馬"、"跳和合"、"跳八仙"等113班。樂安有"滾儺神"、"戲頭鼓"和"玩喜",崇仁有"面仂公"和"跳八仙",宜黃有"跳儺",廣昌有"孟戲"和"跳魁星",黎川有"跳和合"與"跳八架",撫州、南城、金溪也有儺俗記載。

贛西數萍鄉最多,儺舞稱"仰儺神"或"耍儺案",儺廟、儺面、儺舞謂之"三寶"。萬載稱"跳魈"或"搬案",分"閉口儺"和"開口儺"兩種流派。宜春亦有"閉口儺"、"開口儺"和"旁白儺"之分。

遂川流行"鬥牛舞"。贛北記載甚多,南昌和新建稱"大儺",高安和上高有"逐疫",靖安和奉新名"撣儺",修水叫"行儺",武寧唱"儺歌",德安"行儺禮",瑞昌有"神儺",都昌謂"逐疫",彭澤"趕花貓"是儺俗。贛中是鄉儺活躍區,清代峽江元宵"有儺",清江和豐城的儺戲流傳到雲貴。

贛東北以婺源有名,儺舞稱"跳鬼",清代有36儺班、72獅班之說。浮樑有"五舉戲",先跳儺,後舞獅。在贛南,寧都有儺舞遺存,瑞金有儺俗記載。

各地鄉儺構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贛儺文化群。

一道題目:你對儺戲有什麼認識?

2樓:匿名使用者

儺戲(拼音:nuóxì),也稱為儺舞,是中國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約在元明時由古代儺儀發展而成。

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鍾馗形象在儺儀中出現,儺戲才應運而生。鍾馗打鬼的故事始見於唐人傳奇志怪**集《逸史》,戲曲裡的鐘馗形象即從**移植而來,演鍾馗3次進京應試,因權相楊國忠作梗,不中,憤而身亡。玉皇大帝憫其剛正不阿,敕封判官,統領天下鬼怪;青黃赤白黑五鬼不服,大鬧,被鍾馗降服。

儺戲流行於四川、貴州、安徽貴池、青陽一帶以及湖北西部山區。戴柳木面具的演員扮演傳說中的驅除瘟疫的神——儺神,用反覆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動作表演,多在固定的節日演出。極具原始舞蹈風格。

儺戲又稱儺堂戲、端公戲,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戲曲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廣泛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河北等省。儺戲源於遠古時代,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明末清初,各種地方戲曲蓬勃興起,儺舞吸取戲曲形式,發展成為儺堂戲、端公戲。

儺戲於康熙年間在湘西形成後,由沅水進入長江,向各地迅速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湖南、湖北的儺堂戲吸收了花鼓戲的表演藝術,四川、貴州的儺戲吸收了花燈的藝術成分,江西、安徽的儺戲則吸收了徽劇和目連戲的養料。

中國的儺戲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這就是儺舞。儺舞的發展對中國的地方戲曲有影響。

儺戲是在儺舞的基礎之上發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儺戲表演的主要特點是角色都戴木製假面,扮做鬼神歌舞,表表現神的身世事蹟.

中國西南部貴州省東北部地區至今還有大量儺文化遺存,許多地方有儺戲演出。德江縣至今還有六十幾壇儺壇,演員上百人,德江儺戲古樸、粗放、儲存著儺戲文化較多的原始形態,法事內容十分繁多。

貴州儺戲面具一般用柳木、白楊木製作,在面具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依此可將儺面具分為幾大類: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頭馬面。正神都是正直善良、圖中開山面具威武、凶悍、怪異,而容黝黑髮亮,眼球突出,呲牙咧嘴,眉毛上揚。

雕刻粗放概括,奇特驃悍的面目,使人感到一種神祕的威力和粗獷的美。

儺戲的演出劇目有《孟姜女》、《龐氏女》、《龍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還有一些取材於《目連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故事的劇目。劇本唱多白少,善於通過大段敘事性唱詞交待事件,矛盾,塑造形象。演唱用本地方言,唱腔除第一類劇目用端公調外,其他均唱本地群眾熟悉的戲曲腔調。

除湖南沅陵等少數地區用嗩吶在句尾伴奏外,多數儺戲只使用鑼、鼓、鈸等打擊樂器。儺戲的腳色行當分生、旦、淨、醜,多數戴面具表演。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楊木等不易開裂的木頭雕刻、彩繪而成,按造型可分為整臉和半臉兩種,整臉刻繪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個臉部,半臉則僅刻鼻子以上,沒有嘴和下巴。

人物按身菘煞治某肌⑽浣⒗銜獺⑸俑盡⑸襝傻取1硌蕕幕靜椒ㄊ悄薪親噠健十覆劍親咚椴健⒃撇健s捎譾邢肥譴髯琶婢弒硌藎識鞣卻螅綹窆牌喲軸睢?

由於歷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藝術影響不同,儺戲分為儺堂戲、地戲、陽戲三種。地戲是由明初「調北征南」留守在雲南、貴州屯田戍邊將士的後裔屯堡人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種儺戲,沒有民間生活戲和才子佳人戲,所演都是反映歷史故事的武打戲。而陽戲則恰恰相反,它是端公法師在作完法事後演給活人看的,故以演出反映民間生活的小戲為主,所唱腔調亦多吸收自花鼓、花燈等民間小戲。

儺戲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各地的儺戲主要流傳於鄉間,隨著社會的發展,娛樂活動不斷豐富,願意**儺戲演出的人日益減少,儺戲傳承困難。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回答完美,贊一個。

儺戲的起源

4樓:匿名使用者

儺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

儺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人色彩和戲樂成分的禮儀祀典。大約在宋代前後,儺儀由於受到民間歌舞、戲劇的影響,開始衍變為旨在酬神還願的儺戲。

儺戲,中國戲曲劇種,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

儺戲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廣泛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河北等省。儺戲在不同民族和地區,名稱不一,如儺堂戲、端公戲、師道戲、僮子戲、地戲、關索戲等。

儺戲以面具為其藝術造型的重要手段,內容多與宗教鬼神有關;儺戲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繪面具,俗稱「臉子」,分列為一未、二淨、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貼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稱「跳儺」,場面多伴以鑼鼓。 代表劇目有《捉黃鬼》、《劉文龍趕考》、《孟姜女》、《張文顯》、《陳州放糧》、《薛仁貴徵東》、《龐氏女》、《龍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還有一些取材於《目連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故事的劇目。

2023年至2023年,儺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萬載開口儺、仡佬族儺戲、鶴峰儺戲、恩施儺戲、 任莊扇鼓儺戲、德安潘公戲、梅山儺戲、荔波布依族儺戲、臨武儺戲、慶壇)相繼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5樓:匿名使用者

儺戲(拼音:nuóxì),也稱為儺舞,是中國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約在元明時由古代儺儀發展而成。

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鍾馗形象在儺儀中出現,儺戲才應運而生。鍾馗打鬼的故事始見於唐人傳奇志怪**集《逸史》,戲曲裡的鐘馗形象即從**移植而來,演鍾馗3次進京應試,因權相楊國忠作梗,不中,憤而身亡。玉皇大帝憫其剛正不阿,敕封判官,統領天下鬼怪;青黃赤白黑五鬼不服,大鬧,被鍾馗降服。

儺戲流行於四川、貴州、安徽貴池、青陽一帶以及湖北西部山區。戴柳木面具的演員扮演傳說中的驅除瘟疫的神──儺神,用反覆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動作表演,多在固定的節日演出。極具原始舞蹈風格。

儺戲又稱儺堂戲、端公戲,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戲曲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廣泛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河北等省。儺戲源於遠古時代,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明末清初,各種地方戲曲蓬勃興起,儺舞吸取戲曲形式,發展成為儺堂戲、端公戲。

儺戲於康熙年間在湘西形成後,由沅水進入長江,向各地迅速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湖南、湖北的儺堂戲吸收了花鼓戲的表演藝術,四川、貴州的儺戲吸收了花燈的藝術成分,江西、安徽的儺戲則吸收了徽劇和目連戲的養料。

中國的儺戲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這就是儺舞。儺舞的發展對中國的地方戲曲有影響。

由於歷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藝術影響不同,儺戲分為儺堂戲、地戲、陽戲三種。地戲是由明初「調北征南」留守在雲南、貴州屯田戍邊將士的後裔屯堡人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種儺戲,沒有民間生活戲和才子佳人戲,所演都是反映歷史故事的武打戲。而陽戲則恰恰相反,它是端公法師在作完法事後演給活人看的,故以演出反映民間生活的小戲為主,所唱腔調亦多吸收自花鼓、花燈等民間小戲。

儺戲活化石—關索戲 流傳在澄江縣陽宗小屯村的關索劇,為玉溪地區一個屬古老儺戲範疇的劇種。此劇種何時形成,是本地原有還是外地傳入,尚待考證。據關索戲老藝人龔向庚提供的情況推斷,此劇種可能是外地的一個儺戲支派,在清初順治年間傳入小屯。

初為古代用以驅邪逐疫的儺祭舞蹈儀式,後來逐漸從儺舞向著表達故事情節的小戲形式發展。逐漸發展成娛神娛人兼有的古老而獨特的戲劇。澄江的儺戲為何以相傳為蜀漢大將的關索命名,無文獻可考。

關索劇的表演特點是不設舞臺,不化妝,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戴上面具(臉殼),穿上服裝,帶上兵器即可出場表演。行當有生、旦、淨三行,而且多以淨行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飾區別。演出時無絃索伴奏,全用鼓點(也不正規)指點起落。

一般情況是由小軍或馬童先上場,道說情況以後,即開始各種各樣的翻滾動作以吸引觀眾,繼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說說唱唱,唱唱打打,沒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繼承不全),演員可以自由發揮。關索劇的聲腔比較複雜,為無弦伴奏,伴唱參雜其間。有說源於高腔,但從某些曲調分析,又雜合當地民歌小調,頌佛唱經的旋律,更為明顯的是吸收滇劇腔調。

無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節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調,各人所唱均有。關索戲曲於年節演出。演出期間,有一套成規儀式貫串始終。

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藥王、練武。正月初一日起開始演出時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時開頭第一個節目必演《點將》,當日演出結束後的辭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結束後的裝戲箱、送藥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式後要求。

索尼5100可以換鏡頭嗎,瞭解的可以介紹介紹,謝謝

索尼來微單的新產品,源5000的升級版,可更換鏡頭,適用所有索 尼微單鏡頭,目前有十餘種。一般家庭用單機 3600元 配套機頭16 50 套機價4100元 再加一個55 210頭 水貨1300元 全焦段齊了。圖省事直接配一個18 200頭 4200元 一鏡走天下。鏡頭高配也沒必要,不菲。要求高的也可...

買鑽戒那些牌子比較好希望有具體的介紹哈價格大概在1W 2W之間喲

如果是想買價效比比較高的,不是工藝款式上花太多錢的,我覺得一些老的首飾店就不錯,像老鳳祥 老廟 亞 一 今亞 天寶龍鳳等,都是老牌子了,口碑也很棒,東西還是比較實在的,比賣工藝的實惠。如果要追求點工藝的,可以考慮周大福 周生生 謝瑞麟 潮巨集基,通靈 戴夢得 enzo等,工藝好,但 也高一些,因為工...

想在南寧找個寄宿考研,有了解的幫忙介紹一下哦

可以去心專注寄宿考研看看的,不少同學在那備考的,心專注挺嚴的,適合二戰學生。他們對狀態管理和教學管理有一套,出勤要求比較嚴格,以保證學習有足夠的時間,對自律不太好的學生是有幫助的。最主要的是學習氣氛濃厚,有感染力,而且過線率比較高。可以去看一下,眼見為實好一些。南寧考研寄宿考研 考研自習室,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