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基本差別,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基本差別

2021-03-04 02:04:44 字數 5288 閱讀 5279

1樓:

今文學派是兩漢間以儒家經書研究而形成的學派,它的出現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史記李斯列傳中記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諧守慰雜燒之。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鯨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一個政策,被秦始皇執行了,於是除了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外,民間所藏的先秦百家之書盡皆焚燬,僅存官方所藏,也只有官方職司博士官者仍可研究閱讀。

今文學派指的是兩漢學者以儒家經典之研究而成立的一個學術傳統。它在學術研究上的基本特性有三:首先,這是漢代的儒學學統,是對儒家經書作研究而成立的學術傳統。

但嚴格地說來,它研究的典籍雖是儒經,而表達的觀念卻是漢代的思潮,是一個融合了先秦各家學說,而以儒家面貌表現的漢代儒學;其次,因秦火之後典籍蕩然,今文學派所依據的儒學經典,是經儒生口授相傳而以漢代通行的隸書體寫作之書。這就預留了當以先秦古文字寫作之儒經被發覺後,將出現新舊不同觀點之爭辯空間;第三,它在解經時的理論性格極富創造性,且充滿了宗教神學的意味,這是基於兩漢之際的學術風氣而有的表現。例如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學及孟喜京房等的易學,就是最能體現兩漢自然科技知識、及宗教神學迷信發達的理論性格。

此外,由於以先秦時期的各國文字型寫成的儒家經典陸續被發現,經過學者研究之後,不僅在文句篇章上不同於現存今文經學派的經典,更在於對社會禮俗、政治制度及哲學命題上產生了不同於當時學術思潮的觀點,且強調還歸先秦義理的樸實學風,遂有所謂古文學派之興起,成為與今文學派較勁的新的學術傳統,此即兩漢經學上的今古文之爭。總之,今文學派就是漢儒中以當時流行文字所寫成之典籍為依據,而在形上學上側重宗教神學面、在社會政治哲學上側重配合新時代提出新建制觀點,以闡述儒學理論的學派。

與「今文經學」相對。古文經,指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儒家經書。始皇焚書期間,民間儒生將一些古文經書埋藏起來,至漢代前期,相繼發現,如景帝時,河間獻王以重金在民間徵集所得古文經書,以及武帝時魯恭王從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古文經籍。

諸王等先後獻給朝廷,藏於祕府。今文經,則指漢初由老儒背誦,口耳相傳的**與解釋,由**用當時的隸書(今文)記錄下來的經典。

至哀帝時,劉歆領校祕書,發現古文經不但文字與當時立於學官的博士本有異,而且有的博士本定為今文經。他指責今文經為秦代焚書之餘,殘闕不全。基於此,劉歆請立古文經《毛詩》、《左傳》、逸《禮》於學官。

因遭到太常博士群起反對,劉歆離開京都。西漢末,王莽欲篡權,提出「王田」的主張,要將土地收歸國有,利用《周禮》關於井田制的說法,以為現論依據。《周禮》屬古文經,古文經學地位因得以提高。

平帝時,立五個古文博士,以與今文經學對抗。東漢初,劉秀利用讖語鞏固政權,即位後,倡今文,廢古文。讖緯之風影響了東漢經學的今古兩派。

中葉以後,古文經學壓倒今文經學,著名古文經學大師如大衛巨集、賈逵、馬融、許慎等,以學術取**。或有門**幾千人,勢力極盛。古文經學斥責今文經學附會讖緯的妖妄,強調文字訓詁對於治經的重要性。

為了準確解釋儒家經書,古文經學者對文字、音韻、訓詁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學術觀點,撰為著述,如齊歆認為「六書」是漢字造字的基本法則,揚雄著《方言》,許慎著《說文解字》等,皆有相當程度的科學性,至今仍為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鑰匙,受到學者的重視。至東漢末,儒學大師鄭玄以古文經學為宗,兼採今文之說,綜合兩派,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唐代,太宗詔使國子祭酒孔穎達統一異說紛紜的南北經說,撰定《五經正義》一百八十卷,使明經取學者屏棄今古文的門戶之見,自出親意,宋人拋開舊注,直接往**中尋求義理,敢於懷疑和獨立思考,遂成為「宋學」。

明代經學衰弱,少有建樹。直至清代,乾嘉學者所用方法,稱為「漢學」、「樸學」,無論吳派、皖派、揚州學派,皆與古文經學為近。惟常州學派上承漢代的今文經學,依據《公羊傳》及董仲舒、何休等人著作,借闡發孔子「微言大義」表達自己的歷史哲學和政治態度,影響及於龔自珍、魏源、康有為等思想家。

古人以後,經學今古文之爭遂告結束。然作為不同的治學方法與對待古代思想文化典籍的不同態度,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影響並未結束。

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區別

2樓:杰倫式閃耀

今文經指漢初由儒生口傳,並用當時流行的隸書記錄下來的經籍。古文經指漢代前期從民間徵集或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寫成的經籍。

二者區別:

1、對孔子態度

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皆孔子所作,視孔子為託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傳》。

而古文經學崇奉周公,視孔子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偏重訓詁,與現實政治問題聯絡較弱;以劉歆、賈逵等為代表,最重《周禮》。

2、經典順序

今古文經學視經典的學習順序的不同,源於兩派對於孔子的定位不同。

今文經學視孔子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將五經順序定為《詩》、《書》、《禮》、《易》、《春秋》,由淺入深;

古文經學視孔子為史學家,將五經順序定為《易》、《書》、《詩》、《禮》、《春秋》,按時間順序排列。錢穆先生認為今古文經學之爭始於利益之爭,當是定論之言。

3、興盛衰落

漢武帝所立五經博士皆為今文經學,今文經學長期壟斷漢代官學。後今文經學逐漸陷入了僵化和煩瑣,且又與讖緯結合,流於妄誕,西漢後期見衰。同時,古文經學卻不斷髮展壯大,王莽當政時一度得立學官,東漢後期逐成壓倒今文經學之勢。

漢末,古文經學家馬融、鄭玄兼採今、古文之說,今、古文之爭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經學之爭再起,古文經學的治學路數為乾嘉學派和章太炎等所發揚,今文經學則為常州學派所復興,並最終成為康有為推動變法維新的理論依據。

3樓:baby詩詩最美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型.「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

傳授經典的學者,所持底本是用戰國時古字寫的即為「古文家」,用隸書寫的便是「今文家」

4樓:少陵五老

兩漢經學有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分。歷經秦火戰亂,漢初儒家經典大都無先秦舊本。今文經指漢初由儒生口傳,並用當時流行的隸書記錄下來的經籍。

古文經指漢代前期從民間徵集或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寫成的經籍。  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皆孔子所作,視孔子為託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傳》。而古文經學崇奉周公,視孔子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偏重訓詁,與現實政治問題聯絡較弱;以劉歆、賈逵等為代表,最重《周禮》。

  漢武帝所立五經博士皆為今文經學,今文經學長期壟斷漢代官學。後今文經學逐漸陷入了僵化和煩瑣,且又與讖緯結合,流於妄誕,西漢後期見衰。同時,古文經學卻不斷髮展壯大,王莽當政時一度得立學官,東漢後期逐成壓倒今文經學之勢。

  迨漢末,古文經學家馬融、鄭玄兼採今、古文之說,今、古文之爭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經學之爭再起,古文經學的治學路數為乾嘉學派和章太炎等所發揚,今文經學則為常州學派所復興,並最終成為康有為推動變法維新的理論依據。

5樓:

今文學派是兩漢間以儒家經書研究而形成的學派,它的出現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史記李斯列傳中記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諧守慰雜燒之。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鯨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一個政策,被秦始皇執行了,於是除了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外,民間所藏的先秦百家之書盡皆焚燬,僅存官方所藏,也只有官方職司博士官者仍可研究閱讀。

今文學派指的是兩漢學者以儒家經典之研究而成立的一個學術傳統。它在學術研究上的基本特性有三:首先,這是漢代的儒學學統,是對儒家經書作研究而成立的學術傳統。

但嚴格地說來,它研究的典籍雖是儒經,而表達的觀念卻是漢代的思潮,是一個融合了先秦各家學說,而以儒家面貌表現的漢代儒學;其次,因秦火之後典籍蕩然,今文學派所依據的儒學經典,是經儒生口授相傳而以漢代通行的隸書體寫作之書。這就預留了當以先秦古文字寫作之儒經被發覺後,將出現新舊不同觀點之爭辯空間;第三,它在解經時的理論性格極富創造性,且充滿了宗教神學的意味,這是基於兩漢之際的學術風氣而有的表現。例如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學及孟喜京房等的易學,就是最能體現兩漢自然科技知識、及宗教神學迷信發達的理論性格。

此外,由於以先秦時期的各國文字型寫成的儒家經典陸續被發現,經過學者研究之後,不僅在文句篇章上不同於現存今文經學派的經典,更在於對社會禮俗、政治制度及哲學命題上產生了不同於當時學術思潮的觀點,且強調還歸先秦義理的樸實學風,遂有所謂古文學派之興起,成為與今文學派較勁的新的學術傳統,此即兩漢經學上的今古文之爭。總之,今文學派就是漢儒中以當時流行文字所寫成之典籍為依據,而在形上學上側重宗教神學面、在社會政治哲學上側重配合新時代提出新建制觀點,以闡述儒學理論的學派。

與「今文經學」相對。古文經,指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儒家經書。始皇焚書期間,民間儒生將一些古文經書埋藏起來,至漢代前期,相繼發現,如景帝時,河間獻王以重金在民間徵集所得古文經書,以及武帝時魯恭王從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古文經籍。

諸王等先後獻給朝廷,藏於祕府。今文經,則指漢初由老儒背誦,口耳相傳的**與解釋,由**用當時的隸書(今文)記錄下來的經典。

至哀帝時,劉歆領校祕書,發現古文經不但文字與當時立於學官的博士本有異,而且有的博士本定為今文經。他指責今文經為秦代焚書之餘,殘闕不全。基於此,劉歆請立古文經《毛詩》、《左傳》、逸《禮》於學官。

因遭到太常博士群起反對,劉歆離開京都。西漢末,王莽欲篡權,提出「王田」的主張,要將土地收歸國有,利用《周禮》關於井田制的說法,以為現論依據。《周禮》屬古文經,古文經學地位因得以提高。

平帝時,立五個古文博士,以與今文經學對抗。東漢初,劉秀利用讖語鞏固政權,即位後,倡今文,廢古文。讖緯之風影響了東漢經學的今古兩派。

中葉以後,古文經學壓倒今文經學,著名古文經學大師如大衛巨集、賈逵、馬融、許慎等,以學術取**。或有門**幾千人,勢力極盛。古文經學斥責今文經學附會讖緯的妖妄,強調文字訓詁對於治經的重要性。

為了準確解釋儒家經書,古文經學者對文字、音韻、訓詁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學術觀點,撰為著述,如齊歆認為「六書」是漢字造字的基本法則,揚雄著《方言》,許慎著《說文解字》等,皆有相當程度的科學性,至今仍為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鑰匙,受到學者的重視。至東漢末,儒學大師鄭玄以古文經學為宗,兼採今文之說,綜合兩派,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唐代,太宗詔使國子祭酒孔穎達統一異說紛紜的南北經說,撰定《五經正義》一百八十卷,使明經取學者屏棄今古文的門戶之見,自出親意,宋人拋開舊注,直接往**中尋求義理,敢於懷疑和獨立思考,遂成為「宋學」。

明代經學衰弱,少有建樹。直至清代,乾嘉學者所用方法,稱為「漢學」、「樸學」,無論吳派、皖派、揚州學派,皆與古文經學為近。惟常州學派上承漢代的今文經學,依據《公羊傳》及董仲舒、何休等人著作,借闡發孔子「微言大義」表達自己的歷史哲學和政治態度,影響及於龔自珍、魏源、康有為等思想家。

古人以後,經學今古文之爭遂告結束。然作為不同的治學方法與對待古代思想文化典籍的不同態度,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影響並未結束。

古文經與今文經有何區別,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區別

古文經是秦始皇焚書以前成書的且沒有被焚燬的儒家經書,今文經是漢代以來,由老儒靠記憶用來教學,並由學生整理成冊的儒家經典 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區別 今文經指漢初由儒生口傳,並用當時流行的隸書記錄下來的經籍。古文經指漢代前期從民間徵集或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寫成的經籍。二者區別 1 對孔子態...

儒家經學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儒學與經學的區別是什麼?

在漢武帝把儒學定為一尊以後,儒家的經學成為漢代的官方哲學。經學的基本特徵是宣揚混雜著大量鬼神迷信和神祕化的陰陽五行說的天人感應神學目的論。儒學與經學的區別是什麼?經學 四 書五經學說 儒學 儒家學說 經學是指中國古代,研究儒家經典,解釋其字面意義 闡明其蘊含義理的學問,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儒學...

什麼叫古文字什麼叫今文字,古今字與古文字今文字有什麼不同

中國文字的演變copy,大體經歷bai了甲骨文 大篆 du 小篆 隸書 zhi草書 楷書 行書等dao幾個階段。這是符合文字的發展由繁到簡,由不規範到規範的規律的。甲骨文 大篆 小篆可以合稱篆書。那麼,篆 隸 楷 行 草書便構成了中國書法的五種字型。漢字發展到了今天,楷書和行書還在應用著,而篆書 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