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異體字,分化字,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之間的區別,謝謝

2021-03-03 20:50:41 字數 5716 閱讀 4284

1樓:匿名使用者

異體字:裘錫圭先生認為,異體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異體字是指嚴格意義上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同一個字的異體,才能稱為異體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稱為部分異體字,二者結合起來就是廣義的異體字。

其他的不太清楚。

古今字,假借字,通假字的區別?

2樓:不引人注意

其實假借字和通假字差別很大,我記得是有些人認為兩個差不多,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假借字本無其字,通假字本有其字,這是接受面比較廣的說法,但是這麼說也很迷糊,要是沒接觸過,光看定義是比較噁心的。

假借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在造詞環節就出現的(私以為),比如「我」這個字原本有兵器的意思,後來人們用這個字當代詞,代指說話人(自己),這是假借,但是很少有人會註明了說這是假借,假借完了以後這個字就永遠有這個意思了,還有一例,「莫」也是個假借字,但是這類字要當心,有的人會搞混了,以為「莫」字用作「暮」這一意思的時候是假借,其實不然,我們現代漢語中的「暮」本字是「莫」,也就是說「莫」用於「沒有」這一虛詞用法的時候才體現了假借,假借字大多數出現在虛詞代詞中,可是「我」這個字我們現在都用做代詞,而類似的「莫」這個字我們現在大都用作虛詞,所以容易混淆,至於有的通假字,比如「莫」通「暮」,就是通假字中的古今字(簡單的說就是古今寫法不同但是意義相同的字),這就是有的字意思太多了,差別很大,並且這些用法都很常見的情況下,現代漢語中造了新字來代替,但是「我」做兵器的意思現在已經沒人用了,所以乾脆本義不用了,就用來做代詞。

而通假字中的本有其字,說的難聽點,就是別字,但這是有前提的,應該是很早的時候有大文豪寫了個別字,並且頻繁出現,然後後來人們趕潮流學他寫,寫多了就成了通假,有的是一時忘記怎麼寫了。所以不難發現很多字的通假很簡單就能看出來,因為古文裡這個字這種用法太多了。但是嚴格的說,現在接觸到的本有其字的通假,有的是古字通新字,這個本有可以指現代漢語中本有,也可以是古漢語中本有,其中古漢語中沒有,但是現代漢語有的,這種通假,就是古今字(再次解釋,嘿嘿,希望夠詳細)。

(其實古今字在我眼中不算通假,但是在老師眼中一定是通假。。。)

不知樓主平常翻不翻古漢語詞典,如果常翻看的話,也能發現假借字的意思一般是寫明瞭的,比如說我,有兵器的意思,也有代詞的意思,這是在造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而通假,是用詞過程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比如字典上會寫「信」通「伸」,通假字一眼就能看出來,就是「什麼」通「什麼」,但是有的字呢,像「莫」,本來就有現代字「暮」的意思,還寫了通「暮」,那就是古今字了,我記得以前還看到過非古今字,本來就有這意思,又通另一個相同意思的字,我覺得這種可能是早期的異體字演變而來的,到了後面,不同的寫法分別又有了別的意思,然後這些意思用的也不少,那麼到了現代,人們就很難考證,只能即表明原來的意思,又寫通假,卻不說異體(異體指古漢語中就有的多種寫法)。

古漢語歷史很長,要學精很難,不過還是很有意思的,我原來高考的時候也沒涉及到假借字,不知道樓主是否要考試,若是誤會了,還望勿怪。推薦樓主去通讀一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對於學習通假字很有幫助,而且難度小,再提高的話《史記》(古之史書首推《史記》,《戰國策》之類的雖說寫得好,但是不**章的味道還是讀者的代入感,私以為都比不上《史記》)是個很好的選擇,主要都是故事書,有趣味性,還推薦歸有光的《震川集》和《項脊軒志》。個人最推崇的兩位作家是司馬遷和歸有光,但是歸有光的文字,真的是我心中的第一,平淡平實卻不平乏,感情真摯而不造作,有當時人說他是「今之歐陽修」,事實上他的文字比歐陽修更動人,而且從細節處亦可見其對人性的思考。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也是一被迫學古漢語的考生,若不是,我想說主動學古漢語是好事,認真學真是能陶冶內心的,若是,也希望樓主不要討厭古漢語,學學古人的為人處世之道,把其中你覺得可行的用來教育自己,對青年人將來待人處事有幫助,而且人不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麼,培養氣質對將來的工作生活也是有幫助的,即使是非功利的態度出發,也取得了思想上的收穫。

純手打,望採納,嘿嘿

舉例說明古今字與通假字、異體字與通假字、古今字與異體字的主要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異體字是一個字的不同寫法,異體字都是同音同義的。

通假字是不同的字,在這些字的某一種用法,可以代表同一種意思,在這一個意思上可以互相代用,但是這幾個字,不一定什麼地方都可以代用。通假字在同一用法時才是同音同義的

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中,「強」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僵」。

古今字是由於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後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一個新字,以分擔它的一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後起的字叫今字。如「不亦說乎」的「說」就屬於這種情況,「說」是古字,「悅」是今字。再如「莫」和「暮」:

「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從字型上看,通假字和本字之間沒有聯絡,而古今字之間往往有一些聯絡。

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古今字與

異體字之間存在差異.異體字是指字形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的字,也叫"異形字","或體","重文"

或"俗體",是相對於常用的"正字"(即通用字)來說的.異體字的表義功能完全相同,在任何語言環境中都可以相互代替,如代表"腳跡"這一意義,古代無論使用"95"或"跡"字都是一樣的,而且讀音也完全相同.古今字的產生有時間先後問題,今字產生後,它所分擔的意義只是古字的一部分,所以,古,今字一般是不能完全相互代替的.

如"內"和"納"這對佔今字,"內"可以代替接納的"納"的意義."納"卻不能代替"內"的意義.而且古今字讀音有的一樣,有的有區別,如"責"和"債","說"和"悅,,等.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字:讀音相同;意義,古字的部分含義轉移到了今字上;形,古字常為母字,今字則是母字假借而來。通假字:

讀音,同音、雙聲、迭韻;形,多具有相同的聲符;意義,只是假借字借用被假借字的意義,本義並不一樣。異體字:在某一歷史時期讀音完全相同、意義完全相同,記錄職能完全一樣,只是構型有異。

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的具體區別是什麼?

5樓:孫雪旮旯

一、通假字與假借字。假借是六書裡造字辦法之一,語言裡有某一個詞沒有字去表示它,於是選用一個和它同音的字去表示。例如用本義是小麥的「來」表示動作來去的「來」,用本義是鳥名的「難」去表示困難的「難」,用本義是蜥蜴的「易」去表示容易的「易」等都使用的是假借義,按照前人的解釋,通假字必須是本有其字,但是書寫時卻用了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蚤」通「早」,「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中「距」通「拒」等都是本字存在,書寫的時候沒有使用,而是臨時用一個和它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這就是通假。

二、通假字與古今字。古今字是一個歷史概念,段玉裁曾經說過:「凡讀經者,不可不知道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古代字少,一個字有時有多種職能,它可以同時表示幾個互不相關的意義。

由於文字日益發展,另外找一個新字去表示某種意義,分擔了原來字的一些智慧,這個新造字和原來的字之間的關係就是古今字的關係,如中學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桓侯不說」中的「說」通「悅」、《愚公移山》「寒暑移節,始一反焉」中「反」通「返」等,可見,古今字是字孳乳分化,而通假字是放棄現存的字不用,臨時用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所以在嚴格意義上是不能把古今字處理成通假字的,否則就會產生一個已經產生的字,通到一個還沒有產生的字上去了的情況,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在數以萬計的漢字中,屬於古今字的數量不在少數,而古今字並不像上面所舉的例子那樣有確切的記錄,這給研究古今字和通假字帶來一定的難度,還需進一步的考證。

三、通假字與異體字。漢字不但歷史悠久,而且使用地域廣大,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同一個字北方和南方不一樣,在收字時排在一起,形成異體字。如「小惠未褊」《曹劌論戰》中「褊」和「遍」,再如孔乙己曾經說過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種寫法,這四種寫法之間就可以說是互為異體字。

我們所說的異體字是音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在古籍中,異體字繁多,應注意與通假字的區別。如「修」和「惰」音同,在修飾、修定、修行、修業、修理等意義上可以通用,似乎是異體字,但兩者的本義不同,「修」從「鄉」、本義為修飾,「惰」從「肉」,本義為乾肉,在表示乾肉一意義時只能寫作「惰」,可見,「惰」和「修」是通假關係,而非異體關係。

6樓:栩園春色

古今字的區別在於多指繁體字與簡化字的不同(如:逹、達);

異體字的區別在於同一個字不同的寫法(如:草、艸);

通假字的區別在於一個字用另一個字來代替(如:說、悅)。

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有什麼區別?

7樓:雲上之旅

通假字是不同的字,在這些字的某一種用法,可以代表同一種意思,在這一個意思上可以互相代用,但是這幾個字,不一定什麼地方都可以代用。通假字在同一用法時才是同音同義的。

例如:知 通「智」 聰明 「不知為不知」 出自《〈論語〉十則》

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們把分化前的字稱作「古」字,分化後記詞各有專司的字稱為「今字」。

古字與今字在字形結構上沒有關係。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礎上產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聯絡。

例如:「反」與「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異體字就是一個字的不同寫法,異體字都是同音同義的,就是寫法不同。

例如:「峰」是「峰」的異體字。

8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是古代的寫法和現代的寫法不一樣的字.例如:具通俱古今字是現代古代的意思不一樣的詞.

例如:妻子異體字是字音字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例如:

峰是峰的異體字除此之外還有一詞多意,詞類活用等等

9樓:植恆米賦

通假字就是錯別字.異體字同意義同音,而字不同的兩個字.

10樓:少懷雨靖璧

一、通假字與假借字。假借是六書裡造字辦法之一,語言裡有某一個詞沒有字去表示它,於是選用一個和它同音的字去表示。例如用本義是小麥的「來」表示動作來去的「來」,用本義是鳥名的「難」去表示困難的「難」,用本義是蜥蜴的「易」去表示容易的「易」等都使用的是假借義,按照前人的解釋,通假字必須是本有其字,但是書寫時卻用了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蚤」通「早」,「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中「距」通「拒」等都是本字存在,書寫的時候沒有使用,而是臨時用一個和它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這就是通假。

二、通假字與古今字。古今字是一個歷史概念,段玉裁曾經說過:「凡讀經者,不可不知道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古代字少,一個字有時有多種職能,它可以同時表示幾個互不相關的意義。

由於文字日益發展,另外找一個新字去表示某種意義,分擔了原來字的一些智慧,這個新造字和原來的字之間的關係就是古今字的關係,如中學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桓侯不說」中的「說」通「悅」、《愚公移山》「寒暑移節,始一反焉」中「反」通「返」等,可見,古今字是字孳乳分化,而通假字是放棄現存的字不用,臨時用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所以在嚴格意義上是不能把古今字處理成通假字的,否則就會產生一個已經產生的字,通到一個還沒有產生的字上去了的情況,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在數以萬計的漢字中,屬於古今字的數量不在少數,而古今字並不像上面所舉的例子那樣有確切的記錄,這給研究古今字和通假字帶來一定的難度,還需進一步的考證。

三、通假字與異體字。漢字不但歷史悠久,而且使用地域廣大,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同一個字北方和南方不一樣,在收字時排在一起,形成異體字。如「小惠未褊」《曹劌論戰》中「褊」和「遍」,再如孔乙己曾經說過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種寫法,這四種寫法之間就可以說是互為異體字。

我們所說的異體字是音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在古籍中,異體字繁多,應注意與通假字的區別。如「修」和「惰」音同,在修飾、修定、修行、修業、修理等意義上可以通用,似乎是異體字,但兩者的本義不同,「修」從「鄉」、本義為修飾,「惰」從「肉」,本義為乾肉,在表示乾肉一意義時只能寫作「惰」,可見,「惰」和「修」是通假關係,而非異體關係。

反和返是古今字嗎,古今字與通假字異體字的區別

是古今字 先秦沒有 返 字,一般都用 反 見於 說文解字 古漢語相關專業 不知道的別亂答了 不是。偶爾通用而已。古今字的定義 古今字是 文字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古今異字現象,是一種歷時的文字更替。古今字與異體字在性質 意義和形體上都存在差別,兩者之間的 根本區別在於 古今字著眼於文字使用的時代性,而異體...

通假和假借的異同點,儘量具體點,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具體點的

通假和假借 二者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假借 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是 本無其字,依聲託事 通假 是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是本有其字,只是用另一個字代替本字來寫而已。很多人搞不清它們之間的差別,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中的 惠 是 慧 的通假字,本來已有 慧 字,但卻以 惠 字臨時替代...

同異字和通假字的區別,古今字和通假字的異同

通假字的原則是逗因音通假地,逗通地的話,所假借的字與本字是借代的關係,它們音同,如逗說地和逗悅地,逗蚤地和逗早地。逗同地的話,是指兩字之間有文字演變的關係,是古今字,是歷時的同詞異字。比如說逗昏地和逗婚地,在a時期,逗昏地同時有黃昏 結婚 古人婚禮在黃昏,如 孔雀東南飛 裡的相關描寫 的意思。在b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