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哥是什麼意思,蛐蛐蟈蟈蟋蟀有什麼區別?

2021-03-04 01:22:47 字數 5193 閱讀 5526

1樓:機智的以太熊

稀有的長相英俊的男子。

「蟋蟀」諧音「稀帥」,是一個合成的意思,指代稀有而且長得帥,「哥」指代男子。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問題問得真有個性,蟋蟀他哥如果不比蟋蟀帥就不叫蟋蟀他哥了,所以蟋蟀他哥一定要比蟋蟀帥!!一定!

蛐蛐、蟈蟈、蟋蟀有什麼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1、外形不一樣:蟈蟈形似於螞蚱,蟈蟈體長約4釐米,寬近1釐米,

身體壯實,蟲體綠色,因產地不同,顏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綠至深綠之間。

2、顏色不一樣:蟈蟈一般是草綠色的,不發亮;蛐蛐和蟋蟀身體呈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油光發亮,絲狀油葫蘆觸角細長易斷。

3、所屬類別不同:蟈蟈屬於螽斯科。蛐蛐屬於蟋蟀科,但是僅僅是其中的一種,儘管蛐蛐通稱蟋蟀,但是科學分類上他們是不同的,也就是說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4、稱呼不同:蟋蟀和蟈蟈的別稱區別蟋蟀:蟋蟀別稱促織、蛐蛐、夜鳴蟲、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土蜇等;蟈蟈:

蟈蟈別稱蹩蹤聒聒、螽斯、螽斯兒、油子、油葫蘆、叫應、土喳子、蚤螞、乖子等。

5、所吃的食物不同:蟋蟀: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葉及根為食。

蟈蟈:蟈蟈的食物很豐富,有植物類、昆蟲類和雜食類,食肉性強於食植性。天然蟈蟈主要以捕食昆蟲及田間害蟲為生,是田間的衛士,是捕捉害蟲的能手。

4樓:匿名使用者

蛐蛐和蟋蟀是一種昆蟲。蟈蟈與蟋蟀的區別如下:蟋蟀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

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物件。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瓜果、豆類等,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

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5樓:暴走少女

1、外形不一樣,蟈蟈形似於螞蚱,蛐蛐是蟋蟀的一種。蛐蛐和蟋蟀是一種動物,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絲狀油葫蘆觸角細長易斷。

6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習性

編輯棲息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

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 [3]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一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一個雌蟲居住在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一隻雄性蟋蟀可與多隻雌蟋蟀同居。 [3]

鳴叫蟋蟀利用翅膀發聲,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 [3]

此外,蟋蟀的鳴聲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禁止進入,又可求偶。當有別的同性進入其領域內,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 [3]

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

,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時則發出帶顫的「吱……」聲。

當兩隻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以壯聲威,然後即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常可進退滾打3~5個回合。 [3]

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動翅膀,發出動聽的聲音,以吸引異性。 [3]

雌雄區別

雌雄最明顯的區別在尾部的產卵器。雌性個體較大,正後端有針孔狀或矛狀的產卵管裸出,連同臀部兩側的尾巴,乍一看像長著三隻尾巴,翅小,不會鳴叫;雄蟲尾部沒有針狀產卵器,只有自臀尖向斜後方長出的兩隻尾巴,會鳴、善鬥,有互相殘殺現象。北方有的地區,稱雄性蟋蟀為蛐蛐,

雌性蟋蟀為油葫蘆。雄性蟋蟀相互格鬥是為了爭奪食物、鞏固自己的領地和佔有雌性。蟋蟀科gryllidae和螽斯都是鳴蟲,但是隻有雄的才會發出聲音,它是利用翅膀磨擦發聲的。[3]

雄蟲築土穴與雌蟲同居。喜棲息於蔭涼、土質疏鬆、較溼的環境中。蟲口過於密集時,常自相殘殺。

並外出搜尋花生嫩莖葉和種子,運回穴內儲存,以供飼養初孵的若蟲。初孵若蟲群居,數天後外出覓食,各自分別掘穴。 [3]

生長繁殖

編輯蟋蟀的繁殖經過卵 -> 若蟲 -> 成蟲過程,屬不完全**。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產卵管,產

卵時插入土中。常見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蘆)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單產,產在雜草多而向陽的田埂、墳地、草堆邊緣的土中。

越冬卵於10月產下,第二年4~5月孵化為若蟲。花生大蟋在廣西1年1代,若蟲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蟲群居,數天後外出覓食,各自分別掘穴。

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繼續為害。

若蟲蛻皮6次(即6個齡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為成蟲。成蟲壽命141~151天。成蟲、若蟲穴居深達0.

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簡單,只有一個逃避孔。在產卵前增建3~5個供產卵用的支穴,並出外搜尋花生嫩莖葉和種子,運回穴內儲存,以供飼養初孵的若蟲。

分佈範圍

編輯蟋蟀的分佈地域極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黃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歡棲息在土壤稍為溼潤的山坡、田野、亂石堆和草叢之中。 [1]

分類地位

編輯根據現有資料的統計,我國已記載的蟋蟀共計4科16亞科73屬273種,其中蟋蟀科為蟋蟀總科內最大類群,共計13亞科67屬258種,全世界已知約2500種,中國已知約150種,其中省50種。(另此處資料有疑問:世界上已定名的約有1400種以上,中國已定名有30種以上。

)若干種類為旱作物的害蟲。 [4]

蟋蟀亞科(gryllinae)的田野蟋蟀屬(gryllus)和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舊作gryllus domesticus)身體粗壯,呈黑或褐色,常打淺洞;取食植物、動物、衣服或互殘。田野蟋蟀又稱黑蟋蟀,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有時進入室內。家蟋蟀頭部色淺,並有深色橫帶;已從歐洲引入北美;見於建築物及垃圾堆中;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佈廣泛,日夜鳴叫。

溫度大於32攝氏度,小於7攝氏度時不叫。在美國售作魚餌,又用於生物學實驗。 [4]

針蟋亞科(nemobiinae,或歸入蟋蟀亞科)長12公釐,鳴聲為一系列高調的顫音,生活在牧區及林區。 [4]

條紋針蟋(nemobius vittatus)腹部有三條暗紋。樹蟋亞科(oecanthinae)白或綠色。翅透明;因食蚜蟲而有益,但產卵時損傷樹枝;鳴聲為悠長的顫音。 [4]

雪白樹蟀(oecanthus fultoni)通稱溫度計樹蟀,因其在15秒鐘內發出的顫音數再加40,便大約等於當時的華氏溫度。棲息在喬木和灌木的種類夜間叫,草叢種類日夜都叫。 [4]

蟻蟋亞科(myrmecophilinae)的種類小型,3~5公釐長,無翅,弓背,生活於蟻巢中。 [4]

鉦蟋亞科(mogoplistinae)的種類(無翅灌叢蟋)常見於灌叢或熱帶多沙地區水邊的碎石下,體細長,5~13公釐,無翅或翅小,而覆有透明易磨去的鱗片。 [4]

蛣蛉亞科(trigonidiinae)的種類(有翅灌叢蟋)4~9公釐長,產卵器劍形,生活於池邊灌叢中。 [4]

金蛣蛉亞科(eneopterinae)的種類(褐色灌叢蟋)較大,瘦長,淺褐色,常見於樹上或灌叢中。 [4]

常見物種

編輯中華蟋蟀

(gryllus chinensis)。

體長約2釐米,體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發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發音。

聽器位於前足脛節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磚石縫中活動,為害植物根、莖、葉、種子和果實等,多於夜間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農業害蟲。 [5]

大棺頭蟋蟀

大棺頭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頭扁,前端平,向前傾斜,

雄性頭向兩側明顯突出,雄性之間也會打鬥,但鬥性不及鬥蟋。 [5]

油葫蘆油葫蘆(gryllus testaceus),身體暗黑色,有光澤,兩複眼

的內上方具有黃條紋,直達頭後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澤,後翅較發達,具備短暫飛行能力。雌性的產卵器長達2釐米。

夜間覓食,成蟲、若蟲均危害大豆、高粱、花生、瓜類、蔬菜等作物。全國各省多有分佈。 [5]

中華灶蟋

又稱「白蟋蟀」,因常見於農村灶內而得名灶蟀。白蟋蟀是直翅目中的一個亞種,有別於田間蟋蟀,其體態較小,性格溫和,通體呈乳白色,個頭大的如花生米,小的如麥粒,扁平的腦袋兩側長有一對觸鬚、一對複眼,圓筒狀的腹腔上有褐紅色的環形花紋,腹端有一八字形小尾巴,背上有退化的四隻小翅膀,兩條弓起的大腿是其彈跳的主要器官。這小生靈能爬善跳,機靈乖巧,偶爾捉一隻放入掌心,它會舞動觸鬚,與人對視,併發出鳴叫聲,然後迅速跳出掌心逃遁。

老農常將其放入小葫蘆內飼養,在大雪紛飛、滴水成冰的嚴冬,仍能聽到它的叫聲。 [5]

危害編輯

蟋蟀是中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重要農業害蟲,它們破壞各種作物的根、莖、

蟋蟀美食(3張)

葉、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嚴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壞的花生幼苗達11%~30%,它們也危害玉米、黃麻、菸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響收成。 [6]

7樓:飛龍潛海內

蛐蛐是蟋蟀的別稱,因此是兩者沒有區別。蟋蟀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

蟋蟀是無脊椎動物,屬於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

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

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寬於額突。

擴充套件資料

蟋蟀的生活習性: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一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一個雌蟲居住在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會咬鬥起來。一隻雄性蟋蟀可與多隻雌蟋蟀同居。

蟋蟀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時則發出帶顫的「吱…」聲。

當兩隻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以壯聲威,然後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

蛐蛐,蟈蟈,螞蚱,蚱蜢,螳螂,蝗蟲,蟋蟀有什麼區

這幾種昆蟲的區別如下 1 蛐蛐,是指蟋蟀,到了秋天常常在涼爽夜晚聽到的那種,一般外表灰黑色,雖然有大有小,有方頭 圓頭 平頭。2 蟈蟈,長得有些像蝗蟲,色綠,但是有個大肚子,叫聲輕脆響亮,人們常常拿來養作寵物,聽叫聲,當然,叫聲也是摩擦翅膀產生的。3 螞蚱,尖頭的昆蟲,有綠的,有灰的,會蹦會飛,雌性...

蟋蟀蝗蟲有什麼區別,蝗蟲和蛐蛐有什麼不同

頭部觸角 觸鬚 腹部的尾須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觸覺。味覺器在口器內,觸角上有嗅覺器官。第一腹節的兩側 或前足脛節的基部有鼓膜,主管聽覺。複眼主管視覺,蝗蟲 單眼主管感光。後足腿節粗壯,適於跳躍。雄蟲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後足腿節的音銼摩擦前翅的隆起脈而發音。有的種類飛行時也能發音。棲息地各異,如南美...

這是什麼蟲子,又像蛐蛐又像蟑螂又像蟋蟀的樣子,害蟲還是益蟲

突灶螽 灶馬 中文學名 突灶螽 別稱 灶馬 駝螽 灶雞 我感覺上報安全部門一下吧,別再有什麼危險人類的潛在危機。是蛐蛐,怎麼說呢,不是害蟲也不是益蟲 蟋蟀是害蟲還是益蟲?是害蟲蟋蟀抄是中國東北地區 華北地區 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重要農業害蟲,它們破壞各種作物的根 莖 葉 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