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推波助瀾的出處是,與」推波助瀾「意思相近的褒義詞是什麼

2025-07-26 20:50:53 字數 1599 閱讀 7073

1樓:julie九薇

成語推波助瀾出自: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耳。」

一、成語解釋:

推波助瀾,漢語成語,讀音:tuī bō zhù lán,比喻搜森舉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二、成語造句:

1、另乙個神秘傳說,加上那些蛇跟斷腿斷腳影象的推波助瀾,說象形文字是一種語言詛咒和魔法咒語。

2、迅速城市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一些對犯罪狀況的恐慌心理是由保安公司的推波助瀾造成的,因為對他們的生意有好處。

4、這些可能在評分之前就已經存在,但披露分數世碧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儘管生物質燃春缺料實際上有碳中立的潛力,但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區,烹飪用木材的需求卻推波助瀾了濫砍濫伐。

6、不過,如果信貸違約掉期並非過去一年中動亂的導火索,在某些方面,它們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7、一些交易員說,他的話,連同歐洲債務危機等其他因素,對市場的**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8、這次的**主要是關於經濟,儘管共和黨的策略家們挖空心思地推波助瀾,種族在政治上的比重已經遠遠沒有以前那樣大了。

9、我們也不能絕對否認投機行為仍在目前**中起著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譬如,購買了世界大部分銅材料**的神秘投資商究竟是何人?

10、他們需要或者想要的只是可以在新聞上推波助瀾的數字和圖表,愚弄一些人,讓他們相信我們在進行某種理智的討論。

11、**的**說,飲食喜好的改變,以及能更方便地購買到加工食物也在其中推波助瀾。

2樓:文曲

成語「推波助瀾」的出處散困是《史記·蘇秦列傳》。在《蘇秦列傳》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的蘇秦先後拜訪六國仕宦,為推行他的「合縱連橫」政策,以對抗強大的秦國。蘇秦到達魏國時,遇到了乙個宰相叫張儀的人。

張儀聽了蘇秦的政策,覺得有道理,於是秘密傳遞了蘇秦卜掘碧的政策給魏國國君,並推動魏國蘇秦的提議。後來,魏國果然實行了「合縱連橫」,協調了各國抵抗秦國的力量,戰爭形勢逐漸型舉扭轉。

成語「推波助瀾」指的就是蘇秦通過張儀的推動,加速了反對秦國的勢力的發展與壯大。這個成語後來被引申為在某種局勢或趨勢下,通過自己的行為或引導他人的行為,起到推動、助長的作用。

與」推波助瀾「意思相近的褒義詞是什麼

3樓:科創

1.錦上添花。出自黃庭堅《了了庵頌》。在錦上再繡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2.畫龍點睛。出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3.雪中送炭。出自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4.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長上了翅膀。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5.濟困扶危。出自《紅樓夢》。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好事情也可用推波助瀾這個成語嗎?

4樓:網友

可以用這個成語,比喻某種科研成果或學說、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起的巨大的推動作用。 成語推波助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的聲勢。

「推波助瀾」的詞性是什麼,哪個詞和推波助瀾是同義詞但是是褒義?

推波助瀾 釋義 比喻從旁鼓動 助長事物 多指壞的事物 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詞性 中性詞,看具體語境而定。近義詞 推波助浪,火上澆油 反義詞 隨波逐流,息事寧人 出處 隋 王通 文中子 問易 真君 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 縱風止燎爾!例句 對孩子糾紛 家長勿要推波助瀾。本人也認為是個中性詞,在某種...

持之以恆 這個成語的由來與出處

持之以恆 ch zh y h ng 解釋 持 堅持 恆 恆心。長久堅持下去。出處 清 曾國藩 家訓喻紀澤 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結構 偏正式。用法 多用來表示人長久不變的意志 跟 鍥...

這段話是成語()的出處

你說出這段話我就可以給你一個成語 可你就是沒有。補充那段話吧。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這段話是什麼成語的出處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成語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出自孟子 魚我所欲也 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其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