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是衣冠冢嗎,中山陵是誰的陵墓?

2025-07-19 15:35:10 字數 3506 閱讀 8018

1樓:武迎楣

中山陵逗茄歲不是衣冠冢。中納談山陵面積8萬餘平方公尺,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

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公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山睜嚴簡樸,別創新格。

2樓:滑方緒芳菲

中山陵位於好明南京市玄武區明孝陵南面的中山山上,是孫中山的陵墓。其面積為8萬餘平方公尺,2006年5月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衣冠冢指按逝者遺制賣基焚燒衣物作為代表葬禮的標誌。經過考古工作者的挖掘,中山陵內遺骸並不是孫中山的屍骸,而大量的中襪謹遺骸則位於墓室下方,為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和工作人員的遺骸。因此,中山陵不是衣冠冢。

中山陵是誰的陵墓?

3樓:小耳朵愛聊車

孫中山先生的陵寢。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公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

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中山陵的392級臺階的數字暗喻了當時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

然而,中山陵園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對於392級臺階的寓意,作為工程設計者的呂彥直或者歷史上關於陵寢建築的有關官方文獻上從未有過任何說法。」

從下往上看是隻見臺階不見平臺,所以它代表著革命的道路是艱難坎坷的,而從下往上看是隻見平臺不見臺階,這代表著偉人的視野是多麼的開闊。

從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階339級(時國民黨參眾二院議員為339人,寓意每人作為乙個臺階,將中山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 迎面的這一段共有290階,分為8段,象徵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中山陵是誰的陵墓

4樓:小灰灰社會說

中山陵是孫中山的陵墓。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陵寢面積8萬餘平方公尺,於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公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中山陵建築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中山陵的陵寢建築

中山陵墓道,由博愛坊至陵門,全長440公尺,寬36公尺,分闢三道,中間的一條寬12公尺,為鋼筋水泥路面,左右兩條道路,各寬公尺,植檜柏各二行。在墓道兩側之間,由南相北,對稱地排列了五對長方形的花池。

中山陵第六平臺繼續拾級攀至第七層平臺,此大平臺上佈置了一對仿銅石獅子。此為福建著名雕刻鋪蔣源成的第三代傳人蔣文子所制,雕刻藝術極為奇妙,在兩隻石獅的口中,各有乙隻圓球,能在口中自由轉動而不會掉出。

中山陵的由來

5樓:漢匠文化

中山陵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為8萬餘平方公尺。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東郊鐘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公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

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中山陵是不是孫中山的衣冠冢

6樓:為誰為誰為

中山陵不是孫中山的衣冠冢,孫中山衣冠冢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碧雲寺。金剛寶座塔高公尺,由塔基、寶座、塔身三層構成。上書「孫中山先生衣冠冢」8個金字,紀念孫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孫中山先生因膽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鐵獅子衚衕行轅與世長辭,舉國悲痛。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

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7樓:網友

南京中山陵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孫先生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晚期病逝與北京鐵獅子衚衕行轅,按他生前遺囑,他要仿照蘇聯列寧一樣,永久儲存遺體,供民眾瞻仰,他死後遺體暫時存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佛塔內,由於從蘇聯定製的水晶棺一直未運到,由於保護不當,孫先生遺容已經不能供民眾瞻仰,所以要改為土葬!中山陵1926年開通建設,歷時三年,1929年舉行奉安大典,遺體從北京運抵南京,此後便安葬在中山陵,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時,蔣介石曾想用炸藥將先生的漢白玉換炸開,將遺體帶往臺灣,後因李宗仁等人反對,說炸藥會對國父遺體完造成損害,所以沒有帶走!

中山陵是國父的真身陵寢!

8樓:威威視覺

是本體啊!不是衣冠冢!1925年大**駕崩當時國民黨為大**實行了當時最先進的防腐技術!1929年中山陵完畢才將大**歸置陵中。

中山陵的由來

9樓:靈隱仙蹤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這裡視野開闊,氣象雄偉,前臨平川,後擁青嶂,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據說,早在1912年的初春,孫中山與胡漢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帶打獵,當時他環顧四周,對左右說:

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當然,紫金山的氣勢風水還不是孫先生做出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囑咐左右:

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他選擇南京紫金山為墓址,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北京,靈柩停於北京。直至1929年6月1日國名**奉安大典時,才將中山先生安葬南京紫金山。當時靈柩從中山碼頭運至紫金山,沿途分別以中山北路、中山路命名,中山先生的陵寢也以中山陵命名。

10樓:延珈藍佑

中山陵是我國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此陵墓是根據他的遺願建造的。也被稱為自由鍾和警世鐘。

11樓:匿名使用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於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關於中山陵的導遊詞2篇,為中山陵寫一段導遊詞50字

為中山陵寫一段導遊詞字 中山陵是我國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坐落於古城南京東郊紫金山中麓的中茅山上,氣勢雄偉。中山陵年開工,由我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呂彥直設計,年建成之後,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從北京奉移至南京,隨即與當年的月日舉行備極隆重的奉安大典,將中山先生的靈柩葬入中山陵,時至今日。中山陵的主...

巍巍中山陵中,巍巍能表現中山陵的哪些主要特徵

外貌 巨集大 氣勢 巍峨 精神 博大一 從地理位置的選擇,理解中山陵的 巍巍 1 過渡 那麼,這樣一座巍巍的建築,到底建築在什麼地方呢?古都南京東郊的鐘山南麓,第一小節裡有交代 但大家知道孫中山是 人?廣東香山人 中國有句古話,葉落歸根 也就是人死之後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孫中山為什麼會葬在南京的...

我們登上中山陵參觀了孫中山先生的塑像和陵寢修改病句

可能 中山陵後 需要加上一個後吧。這樣的話 我們登上中山陵後 作為一個時間狀語。原句 好像 有1個主語 2個謂語。似乎謂語多了。回答僅供參考。我們在中山陵拜望了孫中山先生的塑像和陵寢.有錯 不應該說拜望,應該說瞻仰 拜望不那麼妥當吧?拜望有敬辭,探望的意思,對於一個已故的人,是不恰當的喔。春遊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