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章

2025-07-16 01:35:20 字數 1934 閱讀 2269

沒有它,你將眾叛親離——論語: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章

1樓:愛創文化

讓我們銷薯一起來看原文:有子曰:「其為人悄悉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

傅佩榮教授的解釋是,有子說:「乙個人能做到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司,那是很少有的;不喜歡冒犯上司,卻喜歡造反作亂的,那是不曾有過的。君子要在根基上好好努力。

根基穩固了,人生的正途就會隨之展現開來。」

孝指的是孝順父母,悌指的是尊敬兄長。孝和悌是乙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沒有它,可不眾叛親啟鬥乎離!

有人會說,孝和悌都是在家裡需要做到的事情,到社會上還需要嗎?

人的成長環境是從父母懷抱到家族再到社會逐漸擴大的,必備的修為也是像鏈條一樣一環扣一環逐漸發展的。隨著環境的擴充套件,在家裡的孝會發展為對國家對民族的忠,對兄弟的悌就會發展成為朋友之間的信,如此等等。這是乙個由「親親」到「仁民」再到「愛物」的發展擴大的過程。

如果年少時缺少了對孝悌的修為,那其他的品質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因此說,孝悌是根本,是做仁義之事的根本。

儒家認為,「仁」是人的天性,就是說人一下生就具備了「仁」,這種「仁」在家庭中表現出來就是「孝悌」,以致於發展到對天下萬民「仁民」,再發展到對全宇宙萬事萬物的「愛物」,都是這個「仁」的作用。

因此,家裡有小寶寶的父母,要在孩子剛懂事時就要訓練他們做一些孝悌之事,比如有好吃的先給長輩,兄弟之間相互謙讓等等,儘管他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這種行為對他們一生都有決定性地影響。孩子懂得了孝悌,性格就會變得沉穩、恭敬,待人有禮貌,做事認真負責,儘管不一定成為這家那家,但至少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子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2樓:乖乖龍的東咚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拓展資料:這是出自《三字經》的內容。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歷李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歷史背景: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肢咐遲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簡衡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的意思

3樓:silence學姐

孔子說:「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樓:愛創文化

入 則 孝】在家裡的時候,要懂得孝順父母;

出 則 弟】出門在外的時候,要懂得像尊重兄長一樣對待同事、同學、同倫;

謹 而 信】做事的時候,要謹慎有分寸,做人要講信用;

泛 愛 眾】要將自己對待家人的那份愛擴大到跟自己有緣分接觸的人;

而 親 仁】要接近親近有德行的人,遠離小人;

餘 力 學 文】要首重在生活工作中做個有道德的人,然後學習各種知識提高做事的技能,做人做事不斷的圓融提高。

有蜀君子曰蘇君文言文,有蜀君子曰蘇君

有蜀君子曰蘇君 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錯誤的是 c c 絕 停止 a.歲餘,舉進士,再 第二次 不中。b.悉取所為文數百篇焚之 盡,全 c.絕 絕妙 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d.故號 老蘇 以別 區別 之。 下列句子中加括號的詞語意思相同的是 d d 以 因為 a.此不足 為 讓 吾學也 山巒 為 被 晴...

13 22 子曰 「南人有言曰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善夫!」

子曰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具體指什麼?子曰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指恆心的重要性。一是人必須有恆心,這樣才能成就事業。二是人必須恆久保持德行,否則就可能遭受恥辱。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們的告誡。出自 論語 子路第十三。原文 子曰 南人有言曰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子曰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默默的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卻要做到了哪一樣呢?孔子說 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上,努力學習而從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孔子說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孔子說 把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