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車速對於隧道的影響

2025-07-13 17:25:08 字數 1384 閱讀 8208

1樓:帳號已登出

揚州市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全長,主線設計車速80km/h,在條件受限保證行車安全的路段,設計車速為60km/h。本專案工可、初設及施工圖均通過有關單位的審查及批覆。

按市**確定的線路走向,大學路至開發路段(大部分位於歷史名城保護區,這段平面線形是經江陽路轉入渡江南路後再轉至開發路,造成該段線形扭曲。在設計階段指揮部對該段主線設計車速進行了專門論證:該段目前有荷花池隧道、渡江南路隧道和開發路隧道三處隧道且相隔距離較近,考慮到隧道工程的經濟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宜採用低於常規段的設計車速較為合適。

1、荷花池隧道緊鄰古運河橋,如果採用80km/h的設計車速,受到凸曲線半徑(極限值3000)的限制,隧道東側縱坡將會達到,行駛安全性較差,尤其是在惡劣天氣情況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2、江陽路轉入渡江南路隧道如果採用80km/h的設計時速,所需轉彎半徑最小要達到400m,如果採用60km/h的設計時速,所需最小半徑只需要300m。其時,為保留渡江南路邗上大舞臺等歷史建築,同時也為了減少周邊建築物拆遷量,經綜合考慮,故採用現在的轉彎半徑方案。

3、根據《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程》(cjj129-2009)和《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範》(cjj193-2012),荷花池隧道現狀銜接凸曲線半徑為1800,不能滿足80km/h最小半徑應該達到3000的設計要求。

4、渡江南路隧道現狀300的轉彎半徑不能滿足80km/h時的400轉彎半徑要求。

5、大學路至開發路因線形走向,連續轉彎,超高和視距均按設計速度60km/h設定,若提公升至80km/h,超高和視距亦不滿足國家規範要求,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大學路至開發路長度約為,速度由60km/h提公升到80km/h節約時間不到1分鐘,相關設計指標不滿足國家規範強條要求,行駛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證。

綜合考慮上述相關情況,建議此段維持原有設計車速60km/h。建成通車後指揮部與交警部門就在快速路上安裝減速帶事宜進行過對接,交警部門認為不適宜安裝,一是對周圍環境產生雜訊干擾,二是有通行安全隱患。

2樓:乜迎壘

在隧道內行車速度越高 車速提高10km/ 煙霧排放量增加20 %~25 超過70km/ 的車速將導致煙霧排放量的急劇公升高。

為什麼車過隧道有速度限制

3樓:百昕太史念珍

從結構上理解,車型速度對道路有振動(動荷載),車速愈快,可能產生的振動愈大,而設李滲舉計的動荷載是有規定的。動荷載大了,相應喊乎建設成哪碧本就要提高。

從建築上理解,車速愈快預留的空間愈大,而建築上已經規定了車行道的寬度。車行道寬了,相應建設成本就要提高。

從使用功能上理解,還是乙個安全行駛要求,即使最明亮的隧道,也不及自然光線柔和、全面。要弄到自然光線那樣,相應建設成本就要提高。

綜上所述,車過隧道要限速,貌似安全要求,實質卻是建設成本的限制。而限制建設成本卻是可行性研究的事了。

一列長236米的火車,經過隧道時,車速為72千米每小時,從車頭進入隧道到車尾離開隧道

一列 236 米的火車,速度每小時 72 千米,5 分鐘完全通過隧道,看看示意圖,1 0 1 0 中括號加直線表示隧道,小括號加省略號表示火車,數字 1和0 表示火車一頭一尾,火車頭從這邊進去,車尾從那邊出來,兩個0 或者兩個1,距離就是兩個括號的長度和,火車頭 5 分鐘跑的距離,就是列車長度加隧道...

秦嶺隧道事故設計到底有多大的錯誤

8月10日23時34分許,西漢高速陝西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目前已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這場人禍最核心的發生原因,公安部尚未調查結束。但這兩天,網上卻對這起事故中的一個細節產生了質疑。事故發生原因剖析對於事故的發生原因,成都一市政道路工程某位設計師曾參與高速工程建設。對於事發地秦嶺一號隧道口的設計...

過多的陳述對於小說本身的影響

陳述的一個最大弊病就是人物沒有了說話的空間,都是被講述的,造成一種讀者不能和人物互動的困境。樓主誤解了,對話其實是可以很高明的,有的時候用對話來表達人物的心理比用單純的敘述更能引人入勝 更可讓人品評。個人覺得在適當的時候加些對話,不僅可以打亂那種敘述的冗長感,而且能夠給人物一些活動的空間 不然,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