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霜蘭兒
提高英語聽力。
1.首先應從多聽教學聽力錄音帶入手,如所學的課本錄音帶,口語教材錄音帶,也可以選聽適合或略高於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無論是精聽或是泛聽,最好開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
精聽應先把錄音內容從頭至尾聽一遍,再把聽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聽。若有些地方實在聽不懂,也應儘量聽清各個音節,然後再翻開書看一看,有些影響理解的生詞可查一下詞典。接著再合上書從頭至尾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
通過這樣的聽拿晌力訓練,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如果讀過書面材料再去聽錄音,往往就不是耳朵在辨音,而是大腦在思索,背誦,如果看著書面材料聽,則往往是自己的默讀,這樣達不到提高聽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的時候就又會聽不懂。
2。精聽最好是選用教學錄音和有故事情節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聽則可選用一些口語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觸錄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語發音,擴大知識面,提高聽力。泛聽可一遍過,只要聽懂大概意思就行了。
如果一遍聽不懂,可倒過來再聽一遍,還是聽不懂,就翻一下書,繼續聽下去佔在第一遍聽新材料的時候,一定要聚精會神,讓自己的思維跟巨集備上每乙個音節。在每句停頓時,可在腦海裡反覆一下。聽的當中遇到生詞不要停下多想,因為有些生詞可以在整個內容中理解。
有些生詞並不影響蔽敏毀理解意思,可以不管,停下來想,反而影響聽下面的內容。聽音時要隨著錄音材料的頻率在腦中用英語重複,而且速度要練得能跟上錄音速度,不能邊聽邊翻譯。一般只要難度相當,能聽清大部分單詞,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
3。以上只是自己在提高聽力方面的點滴體會。各人有各人的提高聽力的經驗,儘管甲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乙,乙的經驗也不一定適用於甲,但可以相互啟發,取長補短,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相同的目的。
英語自學者們,讓我們共同總結經驗,提高我們的英語聽力水平吧。
2樓:小甜甜
首先 必須先仔細看一遍題目 把題目與選項翻譯一遍。
之後 聽的時候 一咐纖緩定要認真 儘量把每衡模一句話聽懂 如果聽不懂 也別豎圓在意 繼續聽下去 大概就是這樣。
英語聽力怎麼提公升?
3樓:小李談心
1.英語聽的少了,讀英語甚至寫英語都是非常好的,可是聽不懂,同樣乙個單詞,眼睛看得懂,耳朵卻不認識了,因為耳朵聽到太少了,這個原因克服下來不是很難的事情吧,所以平時要多聽。
2.英語的詞彙量太少,一般一句話裡面只要有乙個或多個關鍵字聽不懂,那麼這句話就全聽不懂了,就算部分明白了,意思也會理解相差太遠,所以要加大詞彙量,也許我們會看到英語的詞彙量浩瀚無窮,生怕學不會不上,但不用緊張。
3.要多學習西方文化,因為英語是在這個文化背景下才有意義的,比如乙個單詞,要知道它的背景才能明白它的意思,比如「dress rehearsal」,這個意思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禮服彩排」,更別提聽不懂了,西方有個結婚有個習慣就是穿禮服要彩排一下,中國就沒有,所以這是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
4樓:網友
學習英語是個說、讀、聽、寫系統化學習,單一提公升聽力沒有意義。
推薦三個步驟可以提高聽力和口語,是最方便又快速又好玩的方法,1.找乙個你最喜歡的原音美式短劇約三十分鐘,看十次以上,寫下幾個重點句子。
4-2.假裝自己是劇中人或其中之一,模仿該演員的口語片段。
4-3.天天自言自語這些片段,或者上網找乙個老外跟你對口。
這方法極短期內可以提高英語的說、讀、聽、寫三合一,英語能力就能整體提公升。
5樓:杜爾的學習樂園
英語聽力的提公升肯定是離不開大量的聽力練習的,這種聽力練習不是僅僅聽英語材料,而是要有方法,可以先盲聽三遍,爭取自己能把內容全部聽懂寫出來,然後再對照原文去聽,對同乙份材料要反覆練習。
提高英語聽力,英語聽力如何提高?
訓練聽力方法 1.聽力時間的選擇 選擇每天最清醒,狀態最好的時候訓練聽力。大多數人早上起床後比較清醒。狀態不好的時候對語音的識別能力會降低,人也容易煩躁,效果不好。每次聽的時間因人而異,當然聽的越多,越集中效果越好。2.聽力材料選擇 選擇比較短的材料,儘量選擇你感興趣的或者是你認為對現在和將來有用的...
初二英語聽力怎樣提高,初二怎麼提高英語成績?
外面有賣聽力書的 親 你買回來 和著磁帶聽 可以想先憑空聽 再看聽力原文 再聽一遍 聽得越清楚越好 反覆聽 就這樣 初二課本同步配套磁帶也有賣的 買回來聽課文 還可以練習口語 新概念要因人而異 關鍵要適合自己 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不要聽一遍就丟了 祝你成功 ps 不贊成聽英文歌和看電影 那對英語水平高...
英語聽力怎麼提高?英語聽力如何提高?
首先,持止以恆是很重要的,每天都要聽,如果是為了考試,那就聽真題 如果是其他原因,那就可以很廣泛,比如,英文歌,演講,電影等都可以。英語聽力的提高,首先是要聽。關鍵是怎麼去聽了。若是針對性的考試,就應該是採取精聽的學習方法。精聽就是 重視聽的質量而不是聽的數量,對一套聽力題的材料要反覆認真的聽,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