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這代人的子女,會經歷更好的教育嗎?

2025-07-08 04:20:12 字數 1367 閱讀 9149

1樓:三熙

0後的父母基本都是左右的人,有知青高螞有工人有農民,沒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基數大。改革開放物質上有了真正的發展是在90年代中期,這個時候80後的父母基本都在35歲左右,人生已經開始初步定型,而社會卻正在急速轉型之中,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正處在茫然無知的狀態下,有膽子大些不安分的人自己開始做生意了,這畢竟是少數。安分守己墨守成規的好公民基本都成了今天的下崗工人或是沒文化的低層次勞動者。

而他們的子女,也就是我們80後這一代。

80後的選擇並不如今天的學生豐富,讀書+高考在當時幾乎是唯一的出路,這讓我們80後的學生生涯異常難熬,唸書念得非常辛苦。我們在父母的庇護下接受應試教育。高。

二、高三年戚謹埋),簡直就是應試教育發揮到極致的時期了。那時候多流行啊,小考、大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補課、晚自習、家長會……這些字眼,就算是現在回憶起來,仍舊覺得噩夢!

當80後好不容晌盯易進入大學,又剛好趕上2000年後的「教改」,大學瘋狂擴招,高等教育成為圈錢工具。從1999年至2005年大學擴招人數每年遞增25%左右,到了2009,10年時間大學生入學人數增加13倍,這使得80後幾乎人人都名義上成了大學生,但也意味著他們一畢業,起薪比技工都低。父母也為了孩子上學掏空了積蓄,80後是第一批面臨高等教育文憑急劇貶值的一代。

2樓:網友

80後的父母是各代人裡面最窮逼,並且相當大基數需要依靠子女防老的,而80後剛好都是獨生子女,普遍會面對著「一家贍養兩對老人,拖垮一慧滾譽箇中產家庭」的悲慘未來。

西方模式是怎樣呢?」快樂教育「、」個性教育「本質就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就進行分水:

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分水嶺,不是讀書料的,就快快樂樂當個藍領好了。之前有備公升篇爆文叫《沒錢就別攙和減負了》,表達的意思很痛心:來自寒門又不是讀書料的孩子在「減負」中,會被有錢壟斷高等教育資源的,或者有讀書資質的孩子,甩出前段幾條大街。

80後父母教育觀念

3樓:

年輕的80後父母多數來自雙薪家庭,面臨著職場神友襲壓力,儘管如此,調研結果顯示仍然有高達90%以上的80後父母願意由自己承擔撫養及教育孩子的責任。然而,由於80後父母工作繁忙以及相對缺少撫養教育經驗(特別是0-2歲的嬰遊兄幼兒期間),大多數80後父母仍然需要一些撫養協助,而這些協助仍然主要依靠祖輩。另外,調研資料中還有告鋒一項有趣的發現:

眾所周知,在上一代父母中,爸爸的角色很少出現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與之不同的是,80後爸爸對孩子撫養與教育的參與度在逐漸增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男孩爸爸的參與度更加活躍。80後父母的育兒需求:性格養成大於能力培養80後父母的育兒期望:

注重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培養80後父母教育理念:更偏向西方教育80後父母傾向的教育方式:寓教於樂,共同參與,願意藉助早教機構的幫忙80後父母也在不斷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

中國目前80後90後的子女都是靠80後90後的父母來帶嗎?這樣真的好嗎

這要看對誰來說了。對80 90後及其父母來說,小夫妻都要上班,僱保姆有風險且經濟壓力大,其中一方全職帶孩子也不現實,而中國的老人又不太擅長自娛自樂,能幫著帶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老有所為,算是各取所需吧。但是對小孩來說,儘管生活上會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往往會忽略良好的品行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原因有二 1 ...

80後的工薪階層子女怎麼養孩子?

沒有固定工作的,可以到社群居委會登記領取獨生子女費,一般每年的份登記,到渣孫簡月就如褲可以領取,但是隻有元,如果夫妻均沒有固定工作,都可以到社群領取,可以領到孩子週歲,同時,保管好獨生子女證,到退休時可以一次性領取獨生子女補貼,目前是元不到。同時,如果什麼多準備好凱差再生育孩子,那不太現實,要是等什...

你會以怎樣的態度看待今晚80後脫口秀?

脫口秀欄目越來越多,但 今晚後脫口秀 還是一檔非常難得的欄目,從年做到現在,如果真如王自健所說是 原創 的話,那相握凱慶當不容易了,而且從以前又加情景劇又帶嘉賓還搞點表演亂七八糟地湊成乙個欄目,到現在紮紮實實地四五個人脫口秀撐一場,這樣的文字容量,相當恐怖,而且還每期都段握好笑,太不孫粗容易了。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