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十七個攻防要害 是那些部位啊

2025-07-06 18:50:08 字數 1438 閱讀 5202

1樓:匿名使用者

1.上段攻防要害:

太陽穴〈致命要遲春害〉

眼睛〈致殘部尺賀位〉

鼻樑〈致暈要害碼困耐〉

頸部〈致命要害〉

下巴〈致命。致暈要害〉

喉結〈致命要害〉

鎖骨〈致殘要害〉

顎部〈致暈要害〉

2.中段攻防要害:

太陽神經叢〈致暈要害〉

浮肋〈致命要害〉

腹部〈致命要害〉

3.下段攻防要害:

擋部〈致命要害〉

大腿內外側〈致傷要害〉

膝關節內外側〈致殘要害〉

脛部〈致殘要害〉

小腿〈致傷要害〉

足背〈致殘要害〉

2樓:匿名使用者

泰拳素有八臂拳之稱,四肢八體注意使用,其出拳發腿用肘使膝發力流暢順達,力量體現得極為充分。泰拳發力得精髓在於拳手利用身體得擰轉,即腳的展轉,髖部轉動,將拳腳肘膝如同鞭子一樣直甩而出。形象得比喻是波浪鼓,泰拳手得身體如波浪鼓得軸,四肢像鼓上小球,鼓軸一樣,小球便甩出。

泰拳手就是這樣利用身體得擰轉,將四肢得體力加上身體得展轉,使出擊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大。現祥述之。

一、泰拳的拳法。

泰拳拳法和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只是由於泰拳從拳擊中引進拳法的緣故。現在分別以右直拳和左鉤拳為例來分析,以左直拳為例,即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右直拳:方法為右腳掌蹬地,身體猛向左擰轉,右拳向前直衝而出。由於身體地擰轉,腳的前蹬,使發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

左鉤拳:方法為猛右轉髖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在此特別強調向右擰轉身體同時以左腳腳前掌為軸,腳跟外旋,使左拳發出產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彈射出一般。

二、泰拳的腿法。

泰拳腿法分為蹬技和踢技。利用身體擰轉展現得尤為充分,使泰拳手腳法靈活多變,剛柔相濟。

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困昌檔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

在此特別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

蹬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汪亂,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支撐腳形如橫掃腿,旋轉幅度略小些。

三、泰拳膝法。

泰拳膝法分為衝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現以右衝膝為例:

方法為左支撐腳跟抬起向內旋轉迅猛,身體左擰轉,利用左腳掌蹬地,腳跟向內展轉,身體左擰,協調一致,使右膝向前上猛衝,力達膝尖。支撐腳如同橫掃腿,幅度要小一些。

四。泰拳肘法。

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現以左平肘為例,方法為抬起左臂屈肘與7肩平,左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外展,身體向右擰,右腳跟內旋,左肘呈弧線向前橫擊,力達肘尖。

3樓:匿名使用者

無外乎鼻、咽、喉、耳、太陽、頸,心窩、兩肋,襠部、小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