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營養
1樓:等下一次落葉
心理營養」這個概念的靈感,其實來自「生理營養」。一般來說,父母對於怎樣給孩子補充生理營養知之較多,知道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補充哪些營養素。當父母能夠滿足乙個嬰兒生理營養需求時,會看到嬰兒到了4個月左右就會翻身,到了6個月左右就能夠坐,到了 7 個月左右能夠爬,到了1歲左右就可以自己走路了。
孩子從生下來開始,慢慢會翻身,會爬,會走,會跑 會跳,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類的天性,這是人類生命力的呈現,就像鳥會飛、魚會在水裡呼吸是動物的天性一樣。人類和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人類不但有生理上的天性,還有心理上的天性,我把人類在心理上最主要的五種天性稱為「五朵金花」,具體包括:
第一,愛的能力,能愛別人和希望被別人愛。
第二,跟別人連線的能力。
第三,獨立自主的能力,能夠自己自由地做選擇。
第四,有價值感,有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希望自己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第五,有安全感,能信任自己、信任別人、信任這個世界,最大的安全感是信任自己。
任何人只要得到了足夠的心理營養,這五朵天性之花就會像走路一樣,自然而然發展出來。因此,只要父母給足孩子心理營養,孩子的五朵天性金花就能美麗綻放——能夠去愛,去連線,去選擇,去追求價值感,也能夠有安全感。
那麼父母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心理營養,究竟包括什麼呢?我把它歸納為下面五個方面。
人類需要的五種心理營養。
1. 無條件的接納。
人類所需要的第一種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接納。
在孩子 3 個月之前,媽媽很容易接納孩子,因為媽媽的身體在分泌一種叫作「苯乙胺」的激素,當媽媽的身體分泌苯乙胺之後,會覺得這個孩子怎麼看怎麼好。孩子則能夠通過媽媽看他的眼神,媽媽的微笑、聲音,以及觸控等,接收到這樣的資訊——此時此刻,在我沒有任何條件可以作為交換時,媽媽完完全全地以我本來的樣子接納了我。這就奠定了將來,在孩子的人生中,他的內心常常保有乙份自信。
因為當孩子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能做時,媽媽就已經無條件接納他了。
當孩子做錯事時,當孩子達不到父母的預期時,當孩子失敗時,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依然能夠清楚地讓孩子知道「我接納你」,那麼無論孩子長到多大,都能夠獲得心理營養的補充。
2. 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人類所需要的第二種心理營養,就是在生命之初,孩子需要有人——簡單來說,這個人就是孩子的媽媽——把孩子看成她生命中最重要。
2樓:夢雲老師說育兒
身體營養和心理營養,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必備的兩大營養。
心理營養
3樓:星恩文化
心理營養是相對於物質營養的概念,相比物質營養對身體健康的明顯作用,心理營養對孩子心靈的滋養卻潤物細無聲。《心理營養》這本書正是基於孩子所需要的不同心理營養,以不同的案例答疑結束,有理有據,我個人比較認同,每個孩子都有其個性,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就是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給予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
一、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五大心理營養。
1、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渴求的、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這在孩子0-3個月行消薯時尤其明顯。
2、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檔者中,我最重要。父母要做孩子心理上最重要的人。
3、安全感。孩子4個月以後成為獨立的人,開始和父母剪斷心理臍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安全感。這時候母親的角色比較重要,乙個穩定平和的母親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邊,觀察孩子需要什麼,然後滿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
4、肯定、讚美、認同。在孩子開始有「我」的意識,一般4-5歲非常需要父親的肯定、讚美和認同。
5、學習、認知、模範。6-7歲的孩子,這個時期要有乙個人能做孩子的模範,教孩子學習如何管理他的情緒,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如果孩子的心理營養充足,則生命的五大天性:愛的能力、獨立自主、聯結、價值感、安全感便會自然得以良好成長,它們猶如五朵金花,在生命中綻放。
二、 認識孩子的天生氣質,因材施教。
人的天生氣質分為樂天派型、憂鬱型、激進型、冷靜型,但每個人又都同時具備以上四種氣質。父母要擅長自省,根據孩子的不同氣質給他最需要的心理營養。
三、 問題與解決方法。
1、比較是父母要非常警惕的乙個特質。
2、放手讓孩子充分動手嘗試。
3、處理孩子的情緒並不等於一味地認可,更重要的橋鬥事情是:讓孩子明白怎麼應對。
4、不要去指責孩子的個性,一般我們去指責孩子個性中的某個特質時,它一定是我們不滿意自己的地方。
5、無論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父母親在生活裡的示範都是最好的方法。
6、給表揚多不是問題,要注意的是表揚的內容,父母要去學習多肯定孩子努力地過程。
7、父母特別是母親要不斷的自我成長和支援,避免拿孩子出氣;而是要學會釋放和轉化情緒。
理念永遠只適合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父母對於育兒知識的學習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性,而非直接拿來主義。
心理營養
4樓:剛陽文化
心理營養從6歲到7歲。
第五個心理營養:學習、認知、模範。
孩子在6~7歲這一年,大腦有乙個新的功能,會專門把重要他人的言語、行為、聲音等,像錄影機一樣拍攝下來。當孩子遇到各種問題時,就會吸收重要他人的資訊,來作螞滾為學習、模範、認知的物件。
這個時候,我們所謂的孩子半認知的功能,就開始了。
孩子會選擇重要他人來作為學習的模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如果父母缺席,孩子會尋找其他的重要他人來替代。
父母如何做乙個優秀的模仿物件?
如果爸媽要做模範的話,需要在三方面以身作則:
1) 面對問題的時候,你的態度,以及處理解決的能力和方法;
2) 面對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你是怎麼做的;
3) 面對各種負面情緒和挫折時,你是怎麼處理的。
同時,爸媽要給到孩子一些專注的個人時間,陪伴在身邊。
l 如何通過模範作用,幫助孩子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和負面情緒?
用態度證明,作為家長的我,是如何應對的,如何經營我的情緒,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走過難關。處理問題的態度最重要敬冊。
在人際關係中,要接納人和人的不同,要將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告訴孩亮物巨集子,讓孩子通過模仿、學習我的處理方式,來學會自己處理。
在有負面情緒時,學會接納、學會處理,如果不能處理就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出來。
心理營養
5樓:漢匠文化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心理營養」,虧基指的是個人成長過程中所需的心理養分。正如身體的健康需要物質營養,當孩子在養育過程中得到了充足的心理營養銷塵謹,他便有了一生幸福的內在基石。
心理營養包括五大類:
理想狀態下,當心理營養足夠時,個體會開出作為人的「五朵金花」:
遺憾兄跡的是,現實中大多數人的心理營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幸運的是,每個成年人都有能力為自己、也為他人提供心理營養。
心理營養越充足的人,內心越容易安穩自信。
《心理營養》
6樓:剛陽文化
心理營養》是一本由馬來西亞親子教育博士林文采所著的書。它是說適合0--7歲兒童,我卻認為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甚至於適合此刻的你、我。
書中通過不同的12個問題及解決方法讓我們學歷春會給足孩子五大心理營養。
具體是哪五大心理營養呢?
愛的能力。獨立自主。
聯結。價值感。
安全感。我們看到這樣五個詞彙,是不是瞬間就覺得聯結到了自己呢?!
又解決了哪12個問題呢?
01.安全感。
所謂安全感,是指或爛拿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問題時是安全的,可以從困難問題中走過去。這個時候媽媽穩定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安全感。我們培養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多為自己做衫搭主,做事情。
02.情緒管理。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力量的掌握,知識的學習一般都很有耐心,但對於情緒的學習,卻沒有那麼多耐心,讓孩子跌倒,受傷,感覺疼痛,然後再學習。
書中說養育情緒穩定孩子的原則,切記三個不要,一是不要傷孩子自尊,二是不要在公眾場合讓孩子覺得羞恥,三是媽媽自己不要太焦慮。(這部分我做的就不好,反思,改正)
03.性格難題。
在這個部分當中,我喜歡一句話,養個孩子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那麼你大概是用錯了方法。家長去指責孩子個性中的某個特質時,往往是因為那是家長本身不滿意自己的地方。
04.行為偏差。
05.社交與社會化。
06.夫妻關係。
07.媽媽的自我成長和支援。
08.父親養育。
09.隔代養育。
10.性教育。
11.疑難表現。
12.其他生活瑣事。
我就不一一的介紹了,這本書大家可以自己讀一下。這本書從它的腰封到它所用紙張的手感,我個人都非常喜歡,當然了,內容也是非常的不錯的,值得我們家長閱讀!
公共營養師與心理諮詢師哪個更好,心理諮詢師和公共營養師哪個好 知乎
心理諮詢師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現在還有人說心理諮詢師給別人幫助多了,自己也有心理問題了,這就像律師一樣,每接一個案子,都要問自己這是對的還是錯的,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自己是不是一個正直的人一樣,營養師也不是特別好學,要算這個算那個,配方什麼的,但是發展前景都是不錯的,就業情況過個兩三年也會相當樂觀,...
關於心理上,什麼是心理
希望可以幫到你,這種心理人皆有之,人,總不能活在強迫之中,你強迫自己把眼睛睜大,鼻孔張開的時候,雖然人家說你帥,但是你會發現這樣很累 很累,當你輕鬆下來,你會發現一直如釋負重的感覺,你感覺很輕鬆,別怕,孩子,每個人都愛美,但是你別忽略了自然美,醜,並不是你是最醜的,而是你對自己的不自信的表現,又或者...
喜歡和愛的區別壹心理,從心理學上,喜歡和愛的區別?
喜歡是請ta吃飯,愛是為ta做法.喜歡和愛的區別,別被花言巧語所矇蔽。喜歡是一類人,愛是一個人。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喜歡是任性,愛是包容。喜歡是渴望得到,愛是害怕失去。喜歡是一種需要,愛是一種責任。喜歡是一種感覺,愛是一種過程。喜歡是單純的,愛是複雜的。喜歡是剎那的,愛是永恆的。喜歡需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