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裡的中國禮記,先秦典籍《禮記》出自於戰國中期儒生之手。()

2025-06-22 01:15:18 字數 1191 閱讀 9731

1樓:阿拉娜娜

12月25日晚8點,《典籍裡的中國》第二季迎來《禮記》。

節目以「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為主人公,圍繞其一銀襪生致力於儒家經籍的研究和傳授,重《禮》、注《禮》、傳《禮》、踐《禮》,以「禮」教子的故事。

戲劇中,「當代讀書人」撒貝南穿越時空,來到兩千年前時局動盪的東漢末年,此時,鄭玄獨子鄭益已離開懷有身孕的妻子和年邁父親,在外率家兵支援恩師孔融(孔融時任北海相)。

撒貝南明基見到年逾古稀的東漢大儒鄭玄,並以《誡子書》中鄭玄言志的「述先聖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齊」證明自己來自後世,向鄭玄求教《禮記》。

鄭玄就此回溯自己與兒子鄭益學「禮」、踐「禮」、教「禮」的一生。著重刻畫了鄭玄與兒子鄭益之間建立在「禮」之上的父子情感,展現中華禮樂之邦的文化傳承。

從周公制禮作樂,到孔子晚年整理《禮》《樂》,刪定「六經」。其中《禮記》據傳為漢戴德、戴聖在前人基礎上整理編纂而成,通行本《小戴禮記》共49篇。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

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宋朱熹將其中的《大學》《中庸》合為「四書」,此外《學記》被譽為教育史上的千激搏謹古絕唱,《禮運》篇「小康」「大同」等思想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2樓: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相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歲伍局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2]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

禮記》章橘脊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乎讓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公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先秦典籍《禮記》出自於戰國中期儒生之手。()

3樓:哲哥聊歷史

先秦典籍稿簡《禮記》出自於戰國中期悉激儒生之手鍵陸褲。()

a.正確。b.錯誤。

正確答案:a

閱讀歷史典籍有什麼好處讀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好處是什麼?

讀歷史可以增長間接經驗,豐富閱歷,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在思想上經歷數百年的滄桑。增長智慧,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凡,有才能,有建樹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在政治軍事方面,幾乎都讀史書。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成為中國古代無數能臣良將的寫照。關羽常夜讀春秋,李世民也常以史為鑑,一生讀史,單資治通鑑...

典籍裡的中國歷史中的經典詩詞

詩句如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釋義 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 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釋義 大學的宗旨,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使之運用於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釋...

哪個成語出自渡漢江,哪個成語出自先秦典籍

成語 近鄉情怯 bai注音 duj n xi ng q ng qi 釋義 zhi 指遠離家鄉多年,不dao通音信,版一旦返回,離家鄉越近,心情權越不平靜,惟恐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用以形容遊子歸鄉時的複雜心情。示例 鴻漸這兩天近鄉情怯,心事重重,他覺得回家並不像理想那樣的簡單。錢鍾書 圍城 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