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哪一篇文章?

2025-06-19 01:05:22 字數 1532 閱讀 8597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哪一篇文獻?

1樓:學習方法與心理疏導

孟子》三則 春秋 孟子 (一)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鎮殲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御瞎衝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神陵失其本心。

魚和熊掌不可以兼得的全文是什麼?

2樓:路人乙的悲傷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輪敏/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鍾/則/或桐模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衫緩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

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於誰?

3樓:哲哥聊歷史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自於誰?

1.孟子。2.莊子。

正確答案:孟子。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出咐迅自孟子物鍵《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罩簡巧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成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成語嗎?

二者不可得兼 r zh b k d ji n 釋義 解釋 兩項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語出 出處 孟子 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例句 示例 你一方面要顧著你們的孝道,一方面又看著眼前的危險 可是 老舍 二馬 三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是成語嗎?不是出...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在字面上怎樣才能兼得

兩者都是你想要的東西,但又不得不捨其一時,捨去次要的,留下重要的。這裡 魚 和 熊掌 只是鋪墊,捨生取義 才是要表達的重要思想!真的無法兼得!除非你去菜市場才菜,可以兼得!魚把熊掌吃了,就兼得了。魚與熊掌如何才能兼得?魚與熊掌無論如何不可兼得。一般地說,熊掌總歸要比魚貴重的多。這裡所說的 魚 是指處...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兩個不矛盾的產物,兩個當然可以兼得。如果兩者有矛盾,那你就去化解矛盾。不難解決的,因為他們兩個肯定都是希望你開心的。有了這一點,你就可以兼得魚和熊掌 熊好吃魚。它捕魚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拍擊河裡的魚,使他被擊到岸邊。設想一下,一隻熊剛好抓到一隻魚的時候,有個獵人出現。這時他有兩個選擇 1.把熊趕走得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