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
1樓:雙魚星夜絮語
孩子在遇到困難或做錯了事情時,對父母總有一種「愛的期望」,孩子通常在「關鍵時刻」判斷父母的愛。所以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在冷靜中尋找好的對策,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發脾氣是一大禁忌,也許父母是出於好意,恨鐵不成鋼,真正被氣壞了,但無論如何要學會剋制自己。
因為發脾氣,最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隨著孩子越長大,這種傷害也更大。
不要懲罰孩子。
懲罰孩子往往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裡增加敵意,讓孩子產生委屈和憤怒等負面的情緒。孩子對自己犯的錯誤已有懺悔內疚之感,懲罰對有內疚感的孩子是極有害的。讓孩子在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捱餓、捱打,會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與家長對立。
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幫助。
當孩子心理或身體受到傷害時,是孩子感受父母的愛的關鍵時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麼事,一味責怪其他人或外在環境,孩子雖然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同時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別人造成的意識。當自己遇到大的災難時,他便把責任全部推給父母,變愛為恨。
如果父母總是責怪孩子,孩子則會自卑、憂鬱,無法適應新環境,並深深感覺父母不愛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增強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傷害感。
早晨,高興地和孩子說再見。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學前都會和孩子說幾句話,不論談話地點在**、談什麼,孩子會十分看重這幾分鐘的交談,因為這幾分鐘的談話決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緒。因此,父母在早晨離開前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表現出愉快和充滿愛意。父母以批評作為一天的開始,如說出「你忘了穿襪子,丟三落四的。
你昨天為什麼不把一切準備好?」「你吃飯慌里慌張幹啥?」之類的話,會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興,學習也沒辦法專心。
晚上,快樂地和孩子分享。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們非常高興看到他從學校回來,讓孩子有向父母傾吐一天來發生的趣事的願望。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訴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時間全神貫注地和孩子相處,跟孩子輕鬆自由地談話。
你看起來又有什麼高興的事。」或是「你這麼沮喪,今天在學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鬧彆扭啦?」類似的問話會使孩子感覺到父母瞭解他、關心他、願意給他幫助。
不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父母有時對孩子的不良表現感到生氣,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如「你就不能像樓下那個孩子那樣爭氣?!」你為什麼偏要把自己打扮得這麼俗氣?」
煩死人,離我遠點!」孩子對這類話雖無言以對,心裡卻留下陰影。
2樓:茜姐幸福說
希望子女對父母的遺憾越少越好。
3樓:熊小宇宙聰
讓孩子的努力得到回報。
父母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
4樓:茜姐幸福說
希望子女對父母的遺憾越少越好。
「愛」孩子有尺度,父母需要懂得哪些呢?
我覺得,首先是家長一定要去先了解孩子,然後用適當的方式來去幫助孩子,並且要和孩子做朋友,然後更好的與孩子進行交流。首先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愛孩子,這是父母應該要做的事情,但是切記不要過度,如果什麼事情都自己來做不讓孩子有乙個獨立的意識,那麼很容易導致過於溺愛孩子,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會讓孩子過於依賴...
父母是如何溺愛孩子的呢?
父母包辦了孩子所有的事情,不讓孩子做家務,為孩子決定人生,這就是溺愛孩子的表現。溺愛對於孩子而言就是枷鎖,很多的家長不知道什麼叫做溺愛。但是他們卻總是把愛掛在孩子的身上。總是給孩子特殊的對待。讓孩子輕易就能夠得到滿足,他們把所有好的東西全部都放在孩子的面前,就是讓孩子獨自乙個人享用,並且告訴孩子,父...
如何防止孩子變叛逆呢,父母如何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 方法是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很 強大 了,而心理髮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的情緒體驗。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並體驗到自我懷疑 愧疚或抑鬱等情緒 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青春期的孩子大都處於 煩著 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