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正四稜錐p-abcd的底面邊長和側稜長都為a,求二面角p-bc-a的餘弦值
1樓:戶如樂
作pe⊥bc於e、pf⊥da於f,pe=pf=√3a/2,連結ef,pb=pc,∴e是bc中點,同理,f是da中點,連結ef,ef=a,ef⊥bc,∠pef是蘆殲二面角p-bc-a的搭高平面角,pef中,由余弦陪枝衝定理。
cospef=(pe^2+ef^2-pf^2)/(2pe*ef)=(3a/2)^2+a^2-(√3a/2)^2)/(2√3a/2*a)=√3/3.
已知乙個正四稜錐+p-abcd的側稜長為5,底面的邊長為6+求它的表面積
2樓:網友
問題涉及的「正四稜錐+」、消扒邊長為6+」中的「+」號是什麼意思?比「正稜錐」、或者「6」「多一丟丟」?
如果正四稜錐的稜長為5、底邊長6,顯然它的一拿山昌個側面是乙個底邊長6、腰長6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唯枯高當然是4(勾三股四弦五),因此乙個側面積就是3×4,四個側面積就是3×4×4,加上底面積4×4就是該正稜錐的表面積:3×4×4+4×4=4×4×4=64(長度單位²)。
已知四稜錐p-abcd的底面時邊長為6的正方形,側稜pa的長為8,且垂直於底面,求該四稜錐的表面積
3樓:明天更美好
解:連線ac,ab=bc=cd=ad=隱灶6,且abcd是正方形。
ac=6√2
pa⊥平面abcd
pa⊥乎冊ab,pa⊥ac,pa丄ad。
在rt△pac中,pa=8,ac=6√2,那麼pc=√(pa^2+灶頃扮ac^2)=2√34;
在rt△pab中,pa=8,ab=6,那麼pb=√(pa^2+ab^2)=10;
在rt△pad中,pa=8,ad=6,那麼pd=√(pa^2+ad^2)=10;
在△pbc與△pcd中,bc=cd=6,pb=pd=10,那麼△pbc≌△pcd,pc^2=ab^2+bc^2=ad^2+cd^2,ab丄bc,ad丄。
在rt△pab與rt△pad中,△pab≌△pad,s△pab=s△pad=1/2×pa×ab=24
四稜錐p_abcd的表面積=s△pab+s△pad+s△pbc+s△pcd+s_abcd
4樓:網友
表面積就是敏滲 各個表面積的和。也搭拿慧就是。
6*6+2*6*8/2+2*6*10/知答2
21.已知正四稜錐p-abcd的底面邊長為4,側稜長為6,求該四稜錐的表面積和體積
5樓:qht蘇州
正四稜錐的底面邊長為4,底面正方形的半徑為2√2,又∵側稜長為6,正四稜錐祥櫻的高。
6^2一(2√2)^2]
36一8)2√7,斜高=√[6^2一(4/2)^2]√(36一4)
4√2,叢宴拿該滲搭四稜錐的表面積。
4ⅹ1/2x4x4√2+4x4
32√2+16,該四稜錐的體積。
1/3x(4x4)x2√7
正四稜錐p-abcd的底面邊長為12,側稜長為10,求它的表面積和體積
6樓:華源網路
表面積12*12+12/2*(根號下10^2-(12/2)^2)*4=336
體積 側面的高為 根號下(10^2-(12/2)^2)=8求正四稜錐的高 根號下(扒此巨集8^2-(12/2)^2)=2*根扒慧號下7
體積為1/3*12*12*2*(根號下7)=76(根號下春冊7)
正四稜錐s-abcd中,底面abcd 的邊長為2,側稜長為√5。求:⑴側面與底面所成角的大小。⑵求此四稜錐的表面積和體積。
7樓:
摘要。正四稜錐s-abcd中,底碰氏銷面abcd 的邊長笑遊為2,側稜長為√5。求:⑴側面與底面所成核孫角的大小。⑵求此四稜錐的表面積和體積。
稍等我現在手頭沒筆,我寫好拍照發您。
好的。好的,謝謝。
在四稜錐P ABCD中,已知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 ABC BCD 90 ,側面PBC 底面ABCD
pd ad ,ab ,cd ,pa ,cd bc,平面pbc 平面abcd,cd 平面pbc,又cd ab,和者物ab 平面pbc,pc 平面pbc,pb 平面pbc,cd pc,ap pb,嫌激。根據勾股定理,pc ,pb ,作de ab,交ab於e,則be cd ,ea ,e為ab中點,取pa中...
四稜錐P ABCD中,側面PDC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且與底面ABCD垂直,角ADC 60度且ABCD為菱形
因為pa ab,pe cd,所以 ape即所求的二面角設cd 2a,則pe 根號3 a ae 根號3 a因為面pcd 面abcd,所以pe 面abcd,所以 ape 45 所以tan ape tan45 1即為所求 如圖,四稜錐p abcd中,側面pdc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且與底面abcd垂直,ad...
四稜錐的畫法與步驟,四稜錐怎麼畫
四稜錐。的畫法與步驟如下 第步 首先用長直線矩形畫出四稜錐的外形輪廓,注意畫出兩個面的轉折,形狀比例關係和透視變化。第步 從平面交接線開始刻畫,畫出整體答案面,投影處和背景的調子。第步 豐富畫面轎虧搭的調子層次加強,四稜錐的體積感和空間感閉拿的表現,讓四稜錐的造型逐步變得立體。第步空敬 加強刻畫四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