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總以「為我好」為藉口,很憤怒怎麼辦?

2025-06-03 16:20:10 字數 3559 閱讀 3843

1樓:可愛公主飛

很多人的母親都有著很強的控制慾,這讓我們很憤怒,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

1,關於母親的控制。

關於「母親總以為我好 的名義安排我的生活,我很憤怒。母親為單身,性格強勢,總是為我安排好一切,理由說為我好。上學的時候給我找人找好學校,那時候自己還小,覺得母親做的是對的,不可否認是真希望培養我。

可自從讀研,戀愛,結婚的後,她依然如此。」這部分,我看到你既想掙脫媽媽對你的安排或者說是控制的同時,也在認同媽媽以為你好而給你安乎爛排的人生。抱抱你,還有你的內在小孩。

被控制,並不是你的錯。你會感覺到痛苦,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

並不認同「為你好」的控制行為是愛。相反,潛意識會認為控制是一種權力的壓迫。因此,假如意識層面認為媽媽的為你好是一種愛,那麼潛意識所認為的為你好是一種壓迫,那麼衝突則是必然的。

痛苦,也因自己內部的衝突而產生。

2,關於母親的侷限性。

全篇提問看下來,母親確實對我們有著很多的關心和愛。但是過度的關心和愛,卻是一種傷害。而這,是母親的侷限,也是母親的不完美。

事實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也是不完美的。我們會感覺到母親的控制是一種壓迫,所以會有憤怒的情緒,這是一種正常反應。因為,**有壓迫,**就有反抗。

武志紅。老師曾經大致談過這樣一句話:中國的家庭裡,其實普遍存在著這樣的控制關係的權利之歲祥漏爭宴哪。即你是我生的,你必須聽我的。

3,學會放下對母親的期待。

成年後,我們需要做的是放下對母親的期待的同時,也是放下母親對我們的控制。我們會對母親的控制和期待這麼敏感是因為,我們自己也內化了乙個心理按鈕,即你怎麼可以控制我呢?你不這樣要求我,我就會怎麼怎麼樣。

事實上,控制是一場雙人舞。當被控制者不玩了,控制者自然也玩不下去了。也就是說,當題主你任由媽媽怎麼要求你,你選擇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靜靜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同時,拉開合適地物理距離,以及心理距離。慢慢地完成與媽媽之間的共生關係。

自然而然地,媽媽對你的控制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2樓:端莊又淡然丶高山

這個時候你可以去跟你的母親認真的備陵談一談,告訴他你真實的想法,希望他悉衫以後不要再通過這種理由給你造成仿陸戚負擔。

3樓:史蒂芬斯

這時候你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而且要多跟母親進行溝肢畢猜通和交流,也要多站在母親的角度去想,母親把你養育長大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嘮叨你也是非常正常的,你要學數州會尊重父母,多溝通去解決問歷型題。

4樓:金牛愛仕達

遇到拆世這蘆敏樣的情況,你要及時和母陪御枝親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讓母親干涉,你做決定,也不要自己把所有問題都憋在心裡。

我總是對母親莫名其妙地憤怒、不耐煩,到底該如何消除呢?

5樓:姜婷愛歷史

1.我們從原生家庭裡學習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固有模式,還會把這些模式帶進自己的各種關係裡。這些模式首先是我們從父母那裡看到、學習到的,因為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處理矛盾和問題、控制自己情緒,都被我們潛移默化的學習到,並被大腦儲存記憶下來。

一旦出現類似情境,大腦相關區域就會被啟用,儲存的模式也會顯現出來。

除了你與母親的互動模式外,可以回觀你在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中,多多少少也會有父母之間互動模式、父母與你之間互動模式的影子。這就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當然,我們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拒絕。

正如你文字所表述的,其實你有著很好的「覺察」能力,能夠感知到自己與母親在互動中的模式,以及各自的情緒體驗。

當「覺察」到了,就已經是在改變,因為「看見」就有選擇權,我們看見了自己的模式,還知道這些模式來自於原生家庭、父母帶給我們的影響,自然擁有了更多選擇,從而實現改變。我們改變不了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但可以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解讀」問題。

建立在覺察的基礎上,當你做出改變時,你與母親的互動也隨之改變,母親也會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了彼此的模式。

2.從你與母親的關係中看到自己的需求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存有三種狀態:父母、成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現實的父母未滿足我們一些內心的需要時,我們會在與他人的關係互動中,經常通過投射,去尋找內心理想的父母。

你面對母親很容易公升起莫名之火,小時候未被滿足的渴望,比如父母的陪伴、關注,以及家庭關係和氛圍中沒有得到的安全感。當這些需求未被滿足時,自然會觸發你的情緒。

不必擔心與害怕,依然用你的「覺察」,用心去感受那份憤怒、以及憤怒背後的無力感。情緒正在用這樣的方式向你傳遞乙份禮物。父母也有他們的侷限性,他們是愛你的,只是不知如何才是對你真正的愛,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夫妻關係、處理矛盾衝突,無形中卻給你帶來了傷害。

收下這份禮物,它或許是理解、感恩、成長、寬容。將父母的行為與他們的身份實現分離,從乙個人陌生人的視角重新認識一下父母。

6樓:無言

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去,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多想一想母親這好處,在想要發脾氣的時候,在心裡面默數10下,這樣就可以把情緒壓下去了。

7樓:清秋雲奕

需要先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坐下來好好和母親溝通,找到問題的根源。

8樓:冬陽旭輝

說明你的心裡一定是有壓力無法釋放,或者你的不快樂無法釋放出來,適合調整自己的心態。

母親總以「為我好」的名義安排我生活,我很憤怒咋辦?

9樓:律漸

~~ 曾經,我在做心理諮詢的時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說了一句跟你媽媽說的類似的話:媽媽是不會害你的。 我對諮詢師的專業度是十分肯定的,也覺得對方也會在應對很多很多案例之後,出現職業疲軟。

所以抱著尊重的態度,我不接受她的那句觀點,但我不會否定諮詢師的為人和工作方式。 開頭先講這件事,是想對你表達乙份發自內心的敬意。因為直系親屬——特別是母親帶給女兒的那份「不叫滋養」的關係,旁人能夠感同身受的少之又少。

還會遭遇很多世俗的偏見和評價。 只要母女間有爭執,就總是女兒的錯,女兒不孝,女兒霸道,女兒強勢。 她希望你照著她規劃好的路線來走,但她不懂得去關心,你走得是否穩當、是否快樂——而穩當和快樂,恰好關係到理性和感性。

所以這樣的媽媽,在為人母上,是有待自我覺察,進行改善的。 而你面對的困境滾寬燃是,假設媽媽就改不了了,你又該如何自處? 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核心家庭,在核心家庭裡,丈夫給予的支撐,巧旦是否能給你帶來慰藉。

你考進了事業單位,這是你自己規劃,自己努力獲得的成果。而她的插手,會讓你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心理帝國,土崩瓦解。所以你才憤怒,你才會說你有恨意。

你不是不願意滿足媽媽的要求,而是希望她不要太過分。希望乙個母親不要為了自我滿足,壓制你,把你當她的附屬品。 我們終其一生,是多麼希望能夠被親愛的母親,當作人來看待。

但荒謬的事情卻在這個最情暖人間的邏輯上發生著。 我看見了你的憤怒,或者說是悲憤!是飽含淚水的,是媽媽讀不懂的淚水。

是媽媽自我封閉又越界管控下的悲鳴。 你有自己的能力、學識、人脈。用自己的臂膀揮舞出自己的晴空萬里。

她會一直管東管西~~~道理講了那麼多年,根本行不通…… 可能也只能「哦」和「哦?是嗎?」來表達你的y和 no。

祝好~~~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很虛偽,總以為自己善良其實也很假,我很討厭自己,感覺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怎麼辦

1.改變自己,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灑脫出來。2.繼續下去,不要去想是與否,只要管好俗世,理好自己。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多讀書多看報,尋找自身價值,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你可以先養一下小貓呀,小狗之類的動物可能這樣的話你就心情就會變好了。活成了最討厭的自己說說 1 大多數...

總以為沒有愛過你的我,一顆心沒有多寂落 是什麼歌求

葉子 阿桑。詞曲 陳曉娟。葉子 是不會飛翔的翅膀。翅膀 是落在天上的葉子。天堂 原來應該不是妄想。只是我早已經遺忘。當初怎麼開始飛翔。孤單 是乙個人的狂歡。狂歡 是一群人的孤單。愛情 原來的開始是陪伴。但我也漸漸地遺忘。當時是怎樣有人陪伴。我乙個人吃飯 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乙個人看書 寫信。自己對...

為什麼看到別人笑總以為是在笑我,為什麼走在路上,別人在後面笑,我總覺得別人在笑我?

那你就不要去看他或她。他或她也許正在想或在跟說話或者在手機裡和自己 認識的人聊天時聽到了讓自己開心的事情,這跟你都沒有關係,她們也不是在笑你,你不要自己想得太多了。如果是你自己工作上有壓力,或者是因為你自己家庭上或者是自己的親朋好友上發生的事情給你的心理上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和隱患,建議你自己在自己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