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先識器而後文藝是什麼意思

2025-06-03 09:35:24 字數 1122 閱讀 3681

1樓:網友

好像涉及弘一法師的乙個典故,我試著說說看,貽笑大方了。先看下面一則材料:

在1937年《弘一大師最後一言—談寫字方法》的演講中,對僧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倘然只能寫幾個好字,若不專心學佛法,雖然人家讚美他字寫得怎樣的好,那不過是「人以字傳」而已!我覺得,出家人字雖然寫得不好,若是苛民有道德,那麼他的字是很珍貴的,結果都是能夠「字以人傳」;如果對於佛法沒有研究,而是沒有道德,縱能寫得很好的字,這種人在佛教中是無足輕重的了。……即能「人以字傳」一一這是一樁可恥的事!

就是在家人也是很可恥的。

你引用的就是弘一法師的話,他認為氏高衝「識器」應先於「藝文」,通俗點說即先做人,格物,把物格好了再去管那些意識形態的東西,正是基於這種觀點,念蠢他才提倡「文藝以人傳」,文藝再好在它看來只是末枝小道,屬於「術」的範疇,或可作為錦上添花的一種資本,但它永遠是「花」,而人則一定是「錦」,也就是本末不可倒置。反之,若「人以文殲殲藝傳」,借用法師的觀點,他做人肯定是失敗的。其實可以用「術」和「道」的關係去解釋,也可以用「德」和「藝」的關係去思考,這樣說可以麼?

2樓:糜韻奕易文

支援一下感覺挺不錯的。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3樓:張三**

孔子。曾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意思是說作個知識份子,先要有器度,有見識,有品德, 而後才可以談文學與藝術的創作。

此種思想,正合我意。我曾認為,於我而言,要先解決自身存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通達心性,戒除煩惱」的問題。

心」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煩惱?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解決了這個問題,再讀其他書,再談文學創作之事。

當然,在「通達心性,戒除煩惱」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創作,只是創作的主題畢梁,是為解決這個問題,更好地「修心」。把自身的魔障解決了,你看待問題的高度和角度,自然不同凡響。再進行其他方面的文學、藝術等創作,自然會獨樹一手螞運幟,看得更深更遠,境界更高。

假設,你是乙個心胸狹隘,品德低下之人。還大談特談什麼高尚、高雅、高貴。還講物拆什麼國學,傳統文化。

你不覺得好笑嗎?別人對你只會嗤之以鼻,也不會受人尊重。

乙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才會受人尊敬。才應該受到人們的推崇與信賴。

老馬識途是什麼意思快點,「老馬識途」是什麼意思?

老馬認識曾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習。途 路,道路。老馬認識路比如自己一個地方非常熟悉 出自 韓非子 說林上 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老馬識途 l o m sh t 解釋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出自 韓非子 說林上 管仲 隰朋從於桓...

見多識廣是什麼意思,見多識廣,是什麼意思,還是什麼動物。

見多識廣意思是見過的多,知道的廣 形容閱歷深,經驗多。譯文 還是名門家庭出來的知道得多,比男子的眼光好了十倍。例句 1 他經常進城打工,自然見多識廣,知道不少城裡發生的新鮮事。2 老村長見多識廣,在這一帶聲望很高。見多識廣近義詞 1 博古通今 指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是什麼意思

置之死地而後生 zh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7383962 zh s d r h u sh ng 成語解釋 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 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成語出處 先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