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和表現有哪些

2025-06-02 15:40:11 字數 1666 閱讀 6185

1樓:袁柏澹臺聰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農業發展迅速;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表現:農田水利得到很大的發展;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經濟作物。

北宋時期,農業生產技術以及推廣有很大的發展。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發現成組的鐵製農具,如犁、耬、耙、鋤、鐮等,其中耙、鋤等中耕農具較多,表明了跡前農民對精耕細作的重視和耕作程式的增多。禾譜、農器譜、農書、蠶書等農業生產知識的專著,紛紛出現,反映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北宋農民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用各種辦法擴大耕地面積。他們因地制宜,在山坡、江畔、海邊開墾農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大量的開墾,使墾田面積大為增加。

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農具的改進和水利灌溉事業的發達,北宋時期單位面積產量有所提高。

經濟作物的種植,在北宋也有發展。從越南引進佔城稻;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賀族要糧姿拍清倉,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2樓:歷史小廢鐵

圩冊雹灶田的面積有所擴大,塗田、沙田、梯田等也大量開墾,農田面積不斷增加。

農業生產技術得到了進步,江浙農民深耕熟種,使土細如面,糧食畝產不斷提高,「州扮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也由此而來。

南方的占城稻、小麥等農作物的栽種進一步推廣,茶葉,甘蔗,棉花等肆含經濟作物的種植擴大,使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類更加豐富。

宋代農業生產發展的表現宋代農耕圖

3樓:第五廣英偶未

表現:1、農具的更新和運用,農業技術得到提高。宋代出現了踏梨和梨刀,出現了灌溉用的。

人力水車。2、耕地面積增加。宋朝的耕地面積達到了一千四百七十萬公頃。

3、耕種技術技術得到了提高,出現了很多專業性的農業著作,如《農書》

4、耕作制度有了改變。一年兩熟和兩年三熟制面積不斷擴大,並引進佔城水稻。

5、經濟作物不斷出現並發展。

宋代經濟發展的主原因是什麼?有哪些表現?

4樓:網友

一、宋代經濟發展的主原因1、社會相對穩定宋朝開國皇帝杯酒釋兵權,重文,不重武功,注重社會經濟發展。

2、文化發達,科技進步3、經濟政策開明宋朝是歷史上唯一乙個不抑商的朝代。

4、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宋朝對南方的開發很重視,是歷史上開發力度最大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外部條件;同時,大量的北方移民,如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和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導致大量人口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南方科技的發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二、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1、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

2、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3、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5樓:匿名使用者

先上宣傳:樓主有問題可以到北宋吧問。以下正題:

原因麼,總歸是複雜的,這裡舉例子,如科技進步,另外氣候變化也是個因素。【李裕民】《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它的科學技術更遠遠超過遼、金,世界史上起革丵命性作用。

明清時期農業經濟高度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明代,農業生產工具的型別和作用,基本上已經達到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高度。新出現或有所改進的農業生產工具,最值得一提的是耕翻農具人力 代耕架 的應用。它大致創始於唐代,到明代有較大的發展。成化二十一年 1485 李衍總督陝西,遇連年旱災,耕牛嚴重缺乏,農業生產進行困難,於是他 取...

脾虛表現有哪些,脾虛的表現有哪些?

脾胃虛寒症的症狀 胃痛或腹痛隱隱 喜暖喜按 空腹時痛甚 進食後痛減,泛吐清水,納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發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常見反應 1 體形瘦長,消化不良,怕冷惡寒,手腳冰涼。夏天裡,別人吹空調好生快意,自己一進去就感覺冷 冬天裡更不得了,他們比別人要多穿好多衣服,稍有...

脾虛的表現有哪些,脾虛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脾虛藥物可以吃歸脾丸建議你吃山藥薏米粥來調理.藥店有賣.山藥薏米等量打粉熬粥吃.一天一小碗.還有晚上睡覺時花幾分鐘做下推腹法 就是推肚子 用手掌,拳頭,十指都可以 力量不需要太大.有壓迫感就好.從心窩一直推到腹部.別忘了早上起床也要做一次.方法與上敘一樣 平時不要吃生冷油膩難消化的食物 多吃水果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