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除了苦修還有哪些?佛教中苦有那些呢?

2025-05-30 20:15:10 字數 1765 閱讀 6287

1樓:子墨爸爸

佛教是一種複雜的宗教體系,涵蓋了多種不同的修行方式和實踐。除了苦修,佛教修行者還有以下幾種修行方法:

唸佛:通過唸誦佛陀的名字來修行,以獲得安寧和平靜的心態。

奉納三寶:奉納佛,法,僧三寶作為生活的指導,並遵守佛教的教義和行為準則。

學習經典:學習佛教的經典,瞭解佛教的教義和歷史,並通過誦讀經典來修行。

修習戒律:遵守佛教的戒律,包括五戒,十戒和僧團戒律,以淨化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參加佛教活動:參加佛教的社群活動,如法會,供養,慈善活動等,以增強對佛教的認同感和信仰力度。

這些修行方法可以互相結合,並不是嚴格的獨立專案,佛教修行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式。

2樓:此時我是乙隻貓

佛陀(釋迦牟尼佛)並不贊成苦修啊,怎麼會佛教裡除了苦修??佛教裡就沒有要求苦修好吧。

佛陀讚賞的是中道,不太苦,也不放縱。

我不知道具體的步驟,修為的方法我也不知道。

建議你念佛。多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助念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兩位菩薩對娑婆世界有大因緣,唸誦,存亡獲利。

佛教中苦有那些呢?

3樓:如道居士

佛教中的苦,一般指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貪嗔痴這三個根本煩惱是苦的因而不是苦的果。

愛別離苦是指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怨憎會苦是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

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求不得苦是指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乙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咖做侍應生。

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乙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慾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

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修佛最為重要的是什麼?

4樓:冥想音主站

修佛最為重要的當然是信因果了。因為佛法就是因果法。只有深信因果,才有進入佛門的根基。

佛門中的苦有哪些

5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增一阿含經》

節選)彼云何名為苦諦。

所謂苦諦者。

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

憂悲惱苦.怨憎會苦.

恩愛別離苦.

所欲不得苦。

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名為苦諦。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6樓:野佬

佛家: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

7樓:奶味醇香

佛門中沒有苦,苦的只是人世間,佛門只是闡述那些苦。

除了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琉璃世界佛教中還有哪些世界

佛教的華嚴宗,說 世界海 指十佛攝化的各種世界。據華嚴五教章卷三載,世界海有三類,即 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又作 蓮華藏世界 華藏界。相當於十佛之境界,系就 證入生 之位而言。蓮華藏世界總共有二十層,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華藏世界第十三層的中間。三千界外十重世界海,又作 界外十重世界海 十重世界。相當...

英語中除了feel以外,還有哪些系動詞?

feel後面跟名詞還是動詞?二 feel like 意為 感到想要 具體用法如下 .後面接名詞 代詞或動詞 ing 形式,表示 想要 某物或 想要做 某事。例如 i feel like a drink.我想要點飲料。i don t feel like eating.jb iii,l 我不想吃東西。....

佛教中的有哪些含義,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義

佛教中沒有五行一說。五行五行指 木 火 土 金 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道家思想多出於此。多用於哲學 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佛教中有五加行之說。五加行即五種加行,是佛教的名詞術語,即修行者通過完成巨大數量的五種實修,可以獲得穩固的佛教見解和基礎。通常在藏傳佛教裡是通往修行密法的基石,而在漢傳佛教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