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地層年代學,磁性地層學方法劃分地層

2025-05-26 20:40:11 字數 4200 閱讀 7521

磁性地層學方法劃分地層

1樓:中地數媒

古地磁的研究物件是岩石形成時期的地磁場特徵,因此其必須以岩石在今天還保留有原生的天然剩餘磁性作為研究工作的先決條件,如何獲得樣品精確的、有代表性的原生剩磁是古地磁工作者所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岩石原生的天然剩餘磁性的方向應平行於岩石形成時期的地磁場方向,如圖3-4是蘭州盆地某剖面古地磁樣品熱退磁圖(嶽樂平等,2000)。在圖3-4(a)中,100℃以下清除的第乙個剩磁分量是現在地磁場下褲巖獲得的次生黏滯剩磁分量,第二個分量在100~600℃之間保持穩定,該分量向量合成後的方向趨向原點,因此可以以為是在正常地磁場下獲得的穩定的原生剩磁;圖3-4(b)是在倒轉地磁場下獲得的原生剩磁的反向極性樣品的測胡改御量結果,第乙個分量在200~300℃被清除,為不穩定黏滯剩磁,退磁溫度達300℃以後,樣品的極性方向發生倒轉,並在400~600℃保持穩定,將該段溫度之間的向量合成,向量方向趨向原點,顯示出在倒轉的地磁場下獲得的反向極性的原生剩磁。

正是根據原生剩磁在水平極射投影圖上的指向不同,劃分出正向磁化和反向磁化兩種極性,依靠磁性參殲銷數磁偏角(d)和磁傾角(i)建立可靠的正、反變化的極性時代或極性地層,通過磁性地層和生物地層的綜合對比,確定各地層的時代歸屬。古生代的磁性地層研究主要集中於石炭系、二疊系kiaman和illawarra超帶磁性地層界線的位置和精細的磁結構方面;中生代磁性地層研究與生物地層學、旋迴地層學方法相結合,可建立地區性高解像度極性時間表。作為一種研究手段,磁性地層學主要與生物地層學研究相結合,從而提高地層劃分的解像度和對比精度,運用古生物資料再劃分地層,一是解決地層對比問題,二是用於磁性帶的識別(王訓練等,2002)。

只有將地磁資料與古生物資料綜合運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在地層劃分中的作用。

圖3-4 蘭州盆地某剖面古地磁樣品熱退磁圖。

磁性地層學的定義

2樓:中地數媒

磁性地層學是研究岩石磁性特徵的地層學分支。

磁性地層劃分的目的是根據其剩餘磁性特徵的變化,把相關岩層組合成單位。這種單位除有助於時間對比外,還能指示地茄清球歷史分期手納清。

磁性地層單位是以剩餘磁性特徵的一致畢前而組合在一起的岩石體,它與相鄰岩石體的剩餘磁性特徵不同。

磁性地層

3樓:中地數媒

我們對指望黃土-紅粘土剖面進行了系統的古地磁採集,經室內測試分析,據此討論指望剖面磁性地層,建立了三門峽地區紅粘土磁性地層序列。

對指望黃土-紅粘土地層剖面一般以50cm間距系統採集古地磁樣品,在有可能出現極性轉換處加密取樣,共採集古地磁大樣132 塊。在室內切割成邊長2cm的定向立方體上機測試樣品,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尺豎陪研究所古地磁實驗室進行古地磁測試實驗,按50℃的間隔進行系統熱退磁,並使用英國制minispin旋轉磁力儀測量每一步退磁後的剩磁,測試資料經整理分析,繪出極性柱狀圖(圖5-7)。對照古地磁極性年表(cande s c et al.

1995),古地磁剩餘磁性的測試結果顯示,指望黃土-紅粘土剖面古地磁極性帶包括松山反向極性帶(m)下部、高斯正向極性帶(ga)、吉爾伯特反向極性帶(gi)上部,m/ga界線位於 m處,黃土與紅粘土界線上20㎝,ga/gi界線位於 m處,rs3

中下部。這兩條界線與黃土高原內部及南部極性轉換帶的位置在大層位上基本一致(鄭洪波等,1992;sun donghuai et al.,1998)。

指望黃土-紅粘土地層剖面有明顯的奧爾杜威正極性亞帶(o)顯示,o事件底界位於l26

底部,與該區曹村黃土剖面一致(趙志中等,2000),與高原內部相比位置略偏上。此外,cochiti正極性亞帶可能出現在rl4

中,與西安段家坡紅粘土剖面特徵一致(鄭洪波等,1992)。因此,指望剖面紅粘土地層發育時限為5~,至少有延續2ma的沉積。

圖5-7 三門峽指望剖面黃土-紅粘土地層及其磁性地層。

1—古土陵蠢壤;2—黃土層;3—紅粘土古土壤;4—紅纖森色黃土;5—含礫砂紅黃土;6—古地磁正極性帶;7—古地磁負極性帶。

年代地層

4樓:中地數媒

轄域內土門群出露較全,依據巖性特徵及區域上的古生物化石資料進行了區域對比(表1-2-2),劃分了年代地層。

1.岩石地層對比。

根據岩石組合的一致性,將新元古代土門群與遼東、膠東、蘇皖北部及淮南的新元古代地層進行了對比,從下至上各層位岩石地層基本上能一一對應。蒙特內哥羅官組與橋頭組層位相當,岩石組合基本一致;二青山組與長嶺子組、劉老碑組岩石組合基本一致,層位相當;佟家莊組與長嶺子組上部、城山組、四十里長山組層位相當,岩石組合基本一致;浮來山組與南關嶺組下部、九里橋組巖性基本一致,層位相當;石旺莊組與南關嶺組、趙圩組及四頂山組層位相當。

2.生物與年代地層對比。

1)震旦系下統。

相當於本區土門群蒙特內哥羅官組、二青山組及佟家莊組,不整合於古元古代花崗岩體之上,與上覆震旦繫上統為整合關係。地層中含有比較豐富的化石,在蒙特內哥羅官組頁岩段、二青山組頁岩段發現有leiosphaeridiasp.等。

佟家莊組含有大量的laminarits antiquissimus和較多的orygmatosphoceridumerile,等。佟家莊組的同位素年齡多在650ma左右,為早震旦世。

表1-2-2 膠遼淮南地層分割槽新元古代岩石地層對比表。

2)震旦繫上統。

相當於本區土門群浮來山組和石旺莊組,與下伏震旦系下統為整合關係,與上覆寒武系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地層中含豐富的微古植物。石旺莊組中產疊層石化石inzeria,tungussia,minjaria, jurusanis及conophyton等。

年代地層

5樓:中地數媒

轄域主要出露侏羅系及白堊系下統地層,侏羅系下中統其岩石地層相對應的為淄博群的坊子組,侏羅系中上統其岩石地層相對應的為淄博群的三臺組,白堊系下統對應的岩石地層為萊陽群、青山群及大盛群含消巨集(圖1-2-17)。

圖1-2-17 白堊紀大盛群斷面圖。

我國北橋族方晚侏羅世早期普遍為紅層陸相沉積,到晚期才出現灰色調湖相沉積,三臺組以紫紅色巖性為主,反映氣候特徵與晚侏羅世早期相吻合。

青山群八畝地組談冊火山岩同位素年齡主要集中在125~110ma,鄰幅採自八畝地組角閃安山質火山角礫岩同位素k-ar年齡為117ma,其年代地層歸屬白堊系下統;大盛群的孢粉組合顯示其年代地層為白堊系下統。

年代地層

6樓:中地數媒

區內寒武系依據三葉蟲生物帶分為三統八階。

1.下寒武統。

該統僅發育滄浪鋪階、龍王廟階,滄浪鋪階相當於硃砂洞組白雲岩段和下灰巖段;龍王廟階相當於硃砂洞組餘糧村段至饅頭組下頁岩段底部,以redlichia,chinesis延限帶為標誌。

2.中寒武統。

1)毛莊階。

該階相當於饅頭組下頁岩段,由下而上包含yaojiayuella延限帶及shantungaspis頂峰帶。

2)徐莊階。

該階包括饅頭組下頁岩段頂部、洪河砂岩段、張夏組下灰巖段。徐莊階由下而上包括hsuchuangia-ruichengella組合帶、ruichengaspis延限帶、sunaspis延限帶、poriagraulos延限帶及bailiella延限帶等5個化石帶。其中hsuchuangia-ruichengella組合帶之底為徐莊階的底界, bailiella延限帶之頂為徐莊階頂界。

3)張夏階。

張夏階包括張夏組盤車溝段和上灰巖段,由下而上包括liaoyangaspis頂峰帶、crepicephalina延限帶、amphoton-taitzuia組合帶及yabeia延限帶等4個生物化石帶,其中liaoyangaspis頂峰帶之底為張夏階底界;其頂界為yabeia延限帶之頂。

3.上寒武統。

1)崮山階。

崮山階與崮山組底界一致,包括blackwelderia-damesella共存延限帶及drepanura延限帶2個化石帶。由於崮山組頂界以頁岩消失為標誌,故崮山組頂界一般高於崮山階。

2)長山階。

長山階由下向上包括chuangia延限帶、changshania-irvingella共存延限帶及kaolishania延限帶等3個生物化石帶。其中chuangia延限帶作為長山階底界,kaolishania延限帶作為其頂界。長山階主要包括崮山組頂部及炒公尺店組下部。

3)鳳山階。

鳳山階對應於炒公尺店組的中上部及三山子組c段,由下而上包括ptychaspis-tsinania共存延限帶、quadraticephalus頂峰帶及mictosaukia延限帶3個三葉蟲生物化石帶。以mictosaukia延限帶作為鳳山階頂界。該介面亦為寒武系與奧陶系分界。

鑽孔中含植物化石的代表性地層描述

讀下圖某地地質剖面圖,回答題。小題 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層是 花崗岩 石灰岩 礫石層 小題 b 小題 a試題分析 小題 化石通常在沉積岩中找到,而圖中的沉積岩有石灰岩 頁岩等。小題 通過圖示可以看出該地區岩層受到水平擠壓發生變形,超過岩層的承受力發生斷層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相對位移。岩層一般向上拱起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