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小敏帶娃日記
轎跑車一樣可以有suv的視野,也可以有跑車的速度感,前提就是要有個電動座椅和方向盤4向調節,當然,要動力好的車子,剎車可以改的話,最好改一下。而且高速重心低,不喊巨集世容易飄,彎道也能有更高的速度。但是suv座椅無論怎麼調,都沒辦法調出跑車的感受。
如果是純家用,兩廂車,旅行車和suv更適合一些,兼顧商務用途,自然是轎車了。所以,到不是說第幾輛車會怎麼選,主要還是看用途的。我家車位後面就是一輛途樂,幾乎天天開著上下班,北京城裡面開著個途樂上下班,又不靈活又費油,這是圖樂嗎?
我第絕巧一輛是小型suv 感覺駕駛感和車周圍視線不好 通過性和空間很爽 第二輛換了中級轎車 感覺跑高速和駕駛感好多了 只是上馬路牙子麻煩了 不後悔別糾結suv的操控了,真正做操控做的好牌子,轎車和suv都有操控好的。舉幾個例子,suv跟自家轎車操控差不多的。x4/x6和3系/5系差距不大。
stelvio和giulia甚至比寶馬車操控還好很多。英菲的fx/ex和對比m系和g系,甚至fx賽道成績比x6都要好,跟自家g系差不多。
大捷龍,停車也就那樣。因為前乙個車是4公尺9的7座suv,再換成5公尺1的大捷龍也蠻順手。而且有側滑門,萬一停到狹窄車位,能從中排下客。
你這麼說的原因是鄭肢沒有買更大的轎車,我自己是轎車,單位公車是suv居多,我開來開去還是覺得轎車舒服好開,我下次換車還是會選擇轎車。畢竟我沒有190的身高,也不常跑非鋪裝路面,suv的通過性和空間高的優勢我都用不到。而轎車行駛質感更好,操控和燃油經濟性更有優勢,車內腿部空間相對來說更大,這些都是我需要的。
所以說想買什麼車要看自己,不要人云亦云。
2樓:餘昱
第一輛巖輪鍵車通常是用來練手的,所以不需要太好,但是第桐數二輛車不一樣了,是一直陪伴粗巧自己的座駕,所以無論是**還是汽車的效能,一定要更好,價效比也要高的很多,配置的選擇上會選更好的,更加適應自己的需要,符合自己的審美。
3樓:擺擺說娛樂
第一輛車大多買的不會很貴,有的甚至會扮衡買二手車來練手,覺得買新車不划算,但是碰備第二輛車就會買自己廳吵做喜歡的,**會遠遠高於第一輛車,而且各反面配置也更高。
4樓:劉心安兒
還是有不同的,在購買第1輛車的時候,一般會沒有經驗,而且考慮的因賀豎素也比較少,主要考慮的就是外飾以及品牌;但陪寬是在買第2輛車的時候,禪亂大就會考慮這些價效比以及動力。
5樓:五月季節
絕大多空汪數換車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車型老了,想換**核皮體驗新功能;可能是原有車型沒有esp、鬥氏仔兒童安全座椅介面等配置;也可能是空間不能滿足使用需求了……
6樓:法律人張大炮
買第1輛車的時候要求比較高,又要好看,還要追求各種談燃效能。買第2輛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空間要大舒適就可以了。 對森跡外觀的要求有所含春虛降低。
7樓:酸奶蜜桃酒
第一輛車選擇的都是價效比好,耗油量低,配置適巧氏中,比較適合大眾化,畢竟對很賀寬碼多人來說購買第一輛車和你語音的是一部代步工具。第二輛車大多數人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禪哪的,舒適性配置更好的汽車了。
第一輛買了國產車,第二輛還考慮國產的嗎?
其實我覺得即使國產車略差於進口車大家還是要支援國產,何況現在的國產車有很多優於合資的。希望黑國產車的那些朋友,看清現實,不要拿以前的國產車水平來衡量現在的水平。網上天天有人噴國產車垃圾,故障多,實在是想不明白到底是哪個國產車那麼多故障。後面換車我還是會優先考慮國產車的,除非沒有替代產品。國產車這些年...
新手第一輛車,求教如何買保險
買新車如何自己買保險 新車車主可以直接去保險公司買的。只不過車主在s店購買汽車,s店會極力推銷保險,甚至帶有強迫性的讓車主在s店購買保險。s店為什麼盡力推銷車險甚至強制車主購買保險,原因如下 s店每幫 駐點。保險公司賣乙份車險,它就能得到一定數額的提成。 駐點 保險公司還會給s店其他方面的回饋 例如...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為什麼本田思域
思域車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同級別中相對佔優勢的動力,思域的動力並沒有太大變化,全系共8款車型,搭載1.0t三缸發動機及1.5t四缸發動機,前者的最大功率125馬力 峰值扭矩173牛米,後者最大功率177馬力 峰值扭矩220牛米。另外,搭載1.0t發動機的車型取消手動變速箱,全部為cvt變速箱。搭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