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和古琴間有什麼故事?

2025-05-14 16:30:23 字數 3190 閱讀 3509

1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只彈毀羨《履霜操》的掌故,出自陸游《老學庵筆記》:「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止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范仲淹有《與唐處士書》,意欲拜師唐處士學琴,寫得有趣,特能看出北宋人重理性而又未失天真的性情,開篇:

蓋聞聖人之作琴也,鼓天下之和而和天下,琴之道大乎哉。」繼而慨嘆秦以後琴道散失,而他所在的大宋,「文明之運,宜纖高拍建大雅」;他曾向志於琴道的崔遵度請教「琴何為是」,並請問還有誰與崔公志同道合,崔公說是唐處士,於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將師其一二。

他為自己尋到能學琴與琴道的老師快樂如孺子。《履霜操》傳為西周時的曲念腔子,離范仲淹的時代約有1800年,范仲淹於琴中思古,詩曰:「思古理鳴琴,聲聲動金玉。

何以報昔人,傳此堯舜曲。」(范仲淹《鳴琴》)

2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的「琴不以藝觀」的思想。他說:「蓋聞聖人之作琴也,鼓天地之和而和天下,琴之道大乎哉!

秦作以後,禮樂失馭,于嗟乎,琴散久矣!後之傳者,妙指美聲,巧以相尚,喪其大,矜其細,人以藝觀焉。」(范仲淹《與唐處士書》)顯然,範所推崇的是上古的、也是理想中的聖人之琴、中和之琴,而反對後世傳者的「妙液塌指美聲,巧以相尚」,反對將古琴當作「藝」來對待。

實際上,鬧跡圓范仲淹所反對的這種琴藝,就正是藝人琴,特別是唐代以來的藝人州鍵琴。這個觀念影響極為深遠,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在複述著這個命題,堅持古琴不是樂器、琴樂也不是**的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

范仲淹的故事 主要內容

4樓:冷眼觀娛樂圈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為了進一步深造,他又隻身遠赴應天府書院求學。一天一位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的飲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銀子給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謝絕了。第二天便送來許多美味佳餚。

也不見范仲淹吃一口,范仲淹笑了笑說,你的好意我心領了,請你千萬不要生氣。

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試的資格,到宮廷朝見皇帝,並參加了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晉中之窗鞏固西北邊防。

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5樓:你不可放棄我

北宋初年的傑出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讀書,最後以好成績回報了自己的努力。他從政後提出並實施了許多興國利民的革新措施。後人便用前賢題的提到詩詞來讚頌他。

6樓:網友

覺得江詩丹頓金額金額金額就,巴巴爸爸悲劇v就結婚v,和你在家了沒人了沒人了沒人了沒人在哪的原因?,降了嗎哥我的了沒人在你是嗎我沒事嗎,的原因是店了嗎?的原因吧的慢慢來哇。

課文講了范仲淹的什麼故事?

7樓:網友

好像有三個主要故事~

第乙個故事「隻身求學」,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第三個故事「拒絕佳餚」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

8樓:榊堺

閉門不出 這個不是故事。

歐陽修與范仲淹的故事

9樓:斷腸人在四中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活動家,他的「先天下之優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突出的表明了其襟懷的高尚。清新剛健,能突破詞為豔科的傳統侷限而別樹一幟,表現了比較闊大而深刻的內容。 歐陽修家境清寒,苦讀成才,他的詩文,一掃晚唐五代浮豔習氣,詞格疏秀深婉,與晏殊齊名。

他們有共同的思想和經歷,同年遭貶,遠離京城,同一年分別寫下了《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兩篇著名的散文。兩篇文章風格迥異,思想卻不無相通之處。歐陽修被貶後,心情不免鬱悶,他曾感嘆:

顏催鬢改真一翁,心以憂醉安知樂。」(贈沈博士歌》),而在《醉翁亭記》中,卻寫得其樂融融,彷彿毫**苦,但恰恰這一點卻耐人尋味。縱觀全文,它與《岳陽樓記》在精神深處有一致的地方,一方面向當局者訴說著什麼,另一方面文章對同遭受打擊的戰友以告慰和勉勵。

雖然《岳陽樓記》主要寫「憂」,《醉翁亭記》通篇寫樂。但他們都在宣揚一種「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古仁人之心」。

10樓:廚子

歐陽修和范仲淹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都是膾炙人口的傳世經典佳作。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又曾經同朝為官,一起志同道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歐陽修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朋黨論》,就是因為他支援范仲淹改革,別人攻擊他和范仲淹是同黨,他向皇帝上書進行陳述而形成的。他講小人是沒有同黨的,他們因為利益需要而暫時集中在一起,但到了有利益衝突時,他們又會反目成仇。只有君子才能結從真正的同黨,因為君子所以奉行的、遵循的、實踐的都是名節、忠信,他們可以志同道合,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來服務於國家。

他是這麼寫,現實也是這麼在實行。他奉行的君子可以共患難,而不必同富貴,從他和范仲淹的一段交往中可以略見一斑。

范仲淹由於針砭時弊觸怒了皇上而被貶斥,在朝廷上的**大多數都在討論如何想辦法救范仲淹,只有司諫高若訥當廷拍皇上的馬屁,說應該把范仲淹趕出朝廷。對於這種落井下石的小人之舉,歐陽修當場就十分氣憤,但礙於在朝堂之上不便於發作。回去後他連夜寫了一封信給這位高大人,措辭十分嚴厲,對他的不義行為進行了責備,說他「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這個高大人本來就不是乙個好東西,受此羞辱豈肯善罷甘休?他馬上向皇上告發了歐陽修。歐陽修因此被貶為夷陵令,以後公升遷一直很慢。

後來范仲淹得到提拔,擔任陝西經略使。他當然不會忘記歐陽修在自己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壯舉,覺得要報他的恩。於是,他要求調歐陽修來做自己的秘書,當高階幕僚。

歐陽修卻笑著拒絕說:「昔者之舉,豈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進可也!

意思就是說,我當初的舉動,難道是為了自己的好處嗎?我與你一起被貶是可以的,但不必。

要一起提拔!

請問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古琴和古箏的區別

古琴本名叫琴,後經後人在前面加一 古 字來與西洋琴區分 古箏,叫箏,與琴棋書畫毫無關係,彈奏時手上要戴東西,箏本身較大,需要有架子支撐方可彈 琴可直接上手彈奏,放在腿上彈奏,且方便攜帶 古琴,有名七絃琴,有七絃十三個徽,古箏為21根弦,箏面上沒有徽。再說說音色方面,古琴聲音渾厚,圓潤,彈奏時有餘音 ...

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區別 哪更好學,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區別 哪一個更好學

古琴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琴面繫有七根弦,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栓繞於絃軸上,屬彈撥樂類的 無馬樂器 古箏則由框板 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近年增加到24到26弦,屬 類 馬樂器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 琴徵 可以...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最大的是什麼古箏和古琴有什麼區別?

古箏與古琴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弦數不同,古琴又稱七絃琴,有七根弦,而古箏往往都有13根以上。古箏和古琴的區別 一 弦數不同 1 古琴 又稱 七絃琴 有七根弦。2 古箏 古箏都有13根以上。所以從外形上古箏比古琴大了不少。古琴一般長為1.2米左右,寬約25至30釐米。古箏的規格一般長為1.6米左右,寬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