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遺忘」 商家「逃離」,雙12活動為何會低迷?

2025-05-13 21:05:26 字數 1451 閱讀 8728

1樓:竹兒說教育

**雙十二狂歡節都沒連花清瘟火,2022年的雙十二好像被大家給遺忘了。我所處的小城市,告派現如今各大藥店和購物平臺都買不到連花清瘟和布洛芬。

12月12日,星期一。"雙十二",本應該又是乙個購物者的節日,但開啟網路幾乎沒人提到這件事,是人們沒有購物需求了嗎?不可能,究其原因,還是讓病毒鬧的,人們的關注點絕不是能不能買到便宜貨?

而是自己和家人何時會變"陽"?

不過,我這種說法也不準確,這幾天,人們搶購的不是家用電器和智慧型手機,而是各種感冒藥,退燒藥,這和雙十二沒有任何關係,卻和當今的疫情有重大聯絡。

除了有些藥品奇缺以外,人們又都備虛在搶購「黃桃罐頭",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我記得幾十年前,我們去探望病人,都會買上二瓶水果罐頭,一瓶山楂的,一瓶黃桃的,如今這罐頭和新冠病毒有什麼關聯嗎?

一搜尋網上,才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原來是「桃」和「逃」同音,代表了一種逃離所有不幸的美好祝願。人們把這種祝願放在連花清瘟膠囊、抗原試劑盒紛紛斷貨的當下,又開始搶購黃桃罐頭,或許只是想在迷茫的時期,給自己和家人囤下乙份心安。

不用大驚小怪,實行躺平政策,陽性紛沓而至非常正常。我在昨天突發高燒 ,渾身骨頭縫痠痛,頭暈腦脹,蓋了好幾條被子,還是渾身哆嗦。我家裡一點藥都沒有,只好不斷的喝紅糖 ,薑片,大蒜,大蔥水。

昨天夜裡痛苦狀達到極致。今天早上,稍安!我是從來不與他人接觸的,仍然中槍。

得病不是好事,弄得人很痛苦。我這幾天就是玩命的喝白開水,不斷的去衛生間。

真心盼望我的這位老同學早日**!我如今都冒險去密雲小區一超市,全副武裝又小心翼翼,生怕與陌生人交流。不過,在我挑選土豆時,乙個老者對我說,這土豆也太小了吧?

我天生第一次沒禮貌地轉身就走!回來路上我想:人的嘴巴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吃飯,二是說話。

而疫情又使我們嘴的功能起了變化,一是做核酸,增添了嘴的用仿友燃處,一是不要和外人隨意說話,又消弱了嘴巴特有的一項功能。

總結:最近疫情鬧的人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網上各種應對措施層出不窮,我前兩天看到北京市前天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陽**染者居家**實用手冊》非常實用,希望朋友們有空看一看,一定受益匪淺!

2樓:娛說樂話

第乙個原因:商家宣傳力度不夠,「雙十二」靜悄悄,遲穗使得消費者都忘記了這個購物節;第二個原胡旦辯因:褲缺受到疫情影響,物流時效沒有保障;第三個原因:

商家套路多,沒有真心實意做活動,消費者沒有了信任。

3樓:可追憶

今年的雙12顯得有些冷清。其實,電商銷售滑坡在雙11就有芹賀苗頭,所有電商平臺都沒有公佈gmv,這是史上第一次。用衝歲戶消散首睜費力見底。

大疫三年,收入和支出不平衡,很多使用者的存糧、餘糧見底了。

4樓:群群群群

主要是因為很多東西都在雙十一的時候下單了,所以雙十二消費者肯定不會大肆購買,商家也瞭解消費者。

虛假賠償獲得投訴,商家與消費者究竟誰是弱勢群體?

相較於商家來說,消費者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在市場經營之中,消費者和經營者一直被認為是兩個對立面,在很多市場經營的負面訊息被曝出之後,消費者往往都是對其進行譴責,認為商家的這種做法侵犯了自身的權益。其實根據現在市場之上的經營規定以及被曝出的違反市場經營規定的一些黑心商家來看,消費者在市場之中永遠都是弱...

外賣平臺在消費者和商家之間,應該有哪些責任?

外賣平臺在消費者和商家之間,是有很多責任的。首先要對商家的資質進行檢查,看看商家是否真的能夠達到相關的標準,是否符合相關的開店要求。因為外賣平臺入駐的很多商家,都是以專門的外賣為主。在大街小巷中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小飯店,僅僅多平,這樣的商家專門的以外賣為主,很少接待上門的客戶。那麼,外賣平臺本著對消費...

商家強迫消費者必須將申請退款原因改為不喜歡?

親親,將退款原因改為不喜歡,對是沒有影響,但是退回運費會由買家負擔,所以在修改之前需要與賣家協商好退回運費的問題。首先先看一下退貨原因有哪些 拍錯 不喜歡 效果不好 材質與商品描敘不符 大小尺寸與商品描敘不符 賣家發錯貨 假冒品牌 收到商品少緩棚件 破損或汙漬 做工粗糙 有瑕疵 生產日期 保質期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