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重」做姓氏的時候怎麼讀

2025-05-13 07:31:03 字數 4151 閱讀 9526

1樓:網友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

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

後重耳返國執政, 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闢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晉公子重耳是晉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1]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經典釋義》對古籍中重耳的「重」一律註釋為「重,直龍切」,將原書反切的注音換成現代普通話讀chóng;《辭源》收錄「重耳」條,「重」的讀音也是chóng。所以重耳的名字讀chóng而不能讀zhòng。

2樓:匿名使用者

讀「chong"二聲。重耳是晉文公的名字;時期應屬東周。

3樓:匿名使用者

講的是春秋時期晉楚之爭。楚王對公子重耳有恩,重耳曾說日後若是兩國開戰,晉軍當退避三舍。果然,兩國曾在城濮開戰 晉軍退避三舍楚軍以為晉軍膽怯。

大意追擊,中伏失敗。這便是城濮之戰。

更當姓氏時讀什麼

4樓:星恩文化

更(姓),讀音作jīng,亦可讀作láng,不可讀作gèng.

姓氏淵源。1、源於子姓,出自西周時期**王朝官政體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西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在姜子牙的協助下制定了一整套周禮,其中在政體**的結構任制上,有九級之制。據典籍《禮記·王制》記載:「皇、王、公、霸、侯、庶長、不更、公乘、公士這九級爵位,有爵位者後裔可獲得氏,因此又有王叔氏、銷蠢讓王子氏、王孫氏、公子氏、公孫氏、與士孫氏等六氏。

這些「氏」均屬於以官爵為氏,是周王朝氏的重要**之一。

據史籍《路史》記載:「皋陶族裔宋微子後有不更氏。」該支不更氏讀音作fú jīng.後有人省文簡化為單姓更氏,讀音作jīng.

宋朝史學家鄭樵在《通志·氏族略·更氏》條下注道:東周戰國時期七雄之一有魏國,「魏有更羸,能虛弓落雁。」這個典故後引申為成語「傷弓之鳥」,也作「驚弓之鳥」.

說明當時的魏國確有個神箭手叫更羸。據傳,其後人以祖為榮,便以其名字為姓氏,稱更氏,讀音亦作jīng.

2、源於嬴姓,出自戰國初期秦國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戰國時期,秦國五大夫以上有食邑。到漢朝初期改為公大夫以上有食邑,官大夫以下得免役。漢文帝以後,又改為五大夫以上才得免役。

據史籍《萬姓統譜》記載:「更,音郎,秦大夫勺也。」又據史籍《英賢傳》記載:

秦大夫不更女夫之後。」後來,以「更」為職者,「不更」為長,轄「左更」、「中更」、「右更」,其「中更」的俸祿在秦、漢之時為一千石。這些官爵的後裔,有分別以複姓「不更」、「左更」、「中虧局更」、「右更」為姓氏,稱不更氏、左更氏、中更氏、右更氏等,其不更氏讀音作wú láng.

這些姓氏後有人省文簡化為單姓更氏,但讀音仍作láng.

注:「更」,即「郎檔蔽」,意為不分晝夜地護衛帝王國君、**王朝、國家的安全,是上古時代對帝王侍從官的通稱。而「郎」字通古「廊」字,指宮廷走廊。

郎(更)官的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有之,秦、漢沿置。後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員額無定,多至千人。

郎(更)眾官,在初期隸屬「不更」轄制,後均屬於郎中令(後改為「光祿勳」).東漢以尚書檯為實際的行政中樞,其分曹任事者為「尚書郎」,職責範圍與過去的郎官不同。從唐朝以後,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等為各部要職。

更當姓氏時讀什麼

5樓:網友

讀tan。這是從湖南入遷到四川后被四川話讀謬誤了的,相想祖先們新到一地,是多麼無奈,就這樣傳下去了。我們有祖譜。

要做姓氏時怎麼讀?

6樓:萬家小公舉

要做姓氏讀音:yāo。解釋如下:

一、[ yào ]

1.重要:主~。緊~。險~。~事。~道。

2.重要的內容:綱~。摘~。提~。擇~記錄。

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一臺電腦。這本書我還~呢!

4.因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賬。小弟弟跟姐姐~鋼筆用。

5.請求:她~我替她寫信。

6.助動詞。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學游泳。

8.需要:我做件上衣~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車~兩個小時。

9.助動詞。將要:我們~出國旅遊了。~下雨了。

10.助動詞。表示估計,用於比較:夏天屋子裡太熱,樹蔭底下~涼快得多。

11.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了。

12.要麼:~就去打球,~就去溜冰,別再猶豫了。

二、[ yāo ]

1.求:~求。

2.強迫;威脅:~挾。

3.同「邀」。

4.又同「腰」。

5.姓。擴充套件資料

要組詞:要緊、次要、不要、重要、要是。

1、要緊:[yào jǐn]

重要:這段河堤~得很,一定要加強防護。

2、次要:[cì yào]

屬性詞。重要性較差的:~地位。內容是主要的,形式是~的,形式要服從內容。

3、不要:[bù yào]

表示禁止和勸阻:~大聲喧譁。~麻痺大意。

4、重要:[zhòng yào]

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用和影響的:~人物。~問題。這檔案很~。

5、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你想參加,我可以當介紹人。這事~他知道了,一定會生氣的。~別人,事情恐怕就辦不成了。

7樓:sunny藍予

「要」做姓氏時讀第一聲,讀作 [yāo]

古同「

古同「」,中途攔截。

古同「」,約請。

姓。1、要功[yāogōng]:邀功,求取功名2、要擊[yāojī]:中途攔截加以襲擊。

例句:軍人守土有責,即使肝腦塗地,也要擊退來犯之敵。

3、要求[yāoqiú]:提出具體願望或條件,希望做到或實現例句:達到質量要求。

4、要挾[yāoxié]

1)揚言要懲罰、報復或危害某人而強迫他答應自己的要求例句:他要挾要揍我。

2)利用對方的弱點、借力量、威脅或其他壓力以強迫對方去作或去選擇例句:大國要挾小國。

8樓:能忍

我就這個姓,讀yao四聲。

重在姓氏裡讀什麼?

9樓:可愛的若陽

重在姓氏裡讀:[ zhòng ]或者[ chóng ]一、讀音[ zhòng ]的釋義:

1、重量;分量:舉~。這條魚有幾斤~?

2、重視:敬~。尊~。看~。器~。為人所~。~男輕女是錯誤的。

3、姓。組詞:笨重、穩重、器重、尊重、鄭重。

二、讀音[ chóng ]的釋義:

1、重複:~出。書買~了。

2、重新;再:~逢。舊地~遊。~寫一遍。

3、姓。組詞:重沓、雙重、重陽、重。

九、重印。擴充套件資料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重,厚也。從壬,東聲。凡重之屬皆從重。

1、敬重[jìng zhòng]

恭敬尊重。2、隆重[lóng zhòng]

盛大莊重:~的典禮。大會在北京~召開。

3、慘重[cǎn zhòng]

損失)極其嚴重:損失~。**~。~的失敗。

4、重唱[chóng chàng]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歌曲,這種演唱形式叫重唱。按聲部和人數多少,可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5、重返[chóng fǎn]

重新回到(原來所在的地方):~前線。~故鄉。

10樓:通天貫日德和勒

重姓氏讀音:zhòng

注:個別人認為晉文公姓「重chóng」從而以訛傳訛,其實晉文公(姬姓),名重耳(chóng ěr),跟姓氏「重zhòng 」感情兩碼事!

11樓:網友

重在姓氏裡讀chong,二生。

「解」字做姓氏怎麼讀,「解」字讀姓氏時該怎麼讀?

解 xi 姓,解姓,中紀委委員解振華。解姓的 出自姬姓 以邑名為氏 掘 萬姓統譜 所載 周成王弟叔虞之子良 含採於解邑 在今山西省解縣 後人以邑為解氏。解 ji 剖開,分開 解剖。分解。瓦解。解體。把束縛著 繫著的東西開啟 解開。解甲歸田。解囊相助。解 ji 傳送。押送財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

區姓氏怎麼讀,區字作為姓氏時怎麼讀

讀作 u 區常讀作q 還有 u,該字多用來表示區域 地區。區字為姓時 當音 q 作為姓氏音 u 普遍出現於宋朝。在此之前所有的韻書均注音 q 宋朝時採用了東漢末期高誘註解 區冶子 中的區為 u 音,此後被宋朝的廣韻所採納,自此區 q 姓變為 u 姓。而在高誘前漢朝中期的許慎的 說文解字 以及後來的隋...

過作姓氏怎麼讀,查曾作為姓氏時怎麼讀

過 gu 基本字義 1.姓。過 gu 詳細字義 名 1.古國名 guo state 在今山東省掖縣稍西北近海處 處澆於 過,處 豷於 戈。左傳 襄公四年 2.姓,過國之後 3.另見 gu 我有個同學就叫過文,我們叫gu 叫了六年,沒錯 查 曾作為姓氏時怎麼讀 查 讀音 zh 曾 讀音 z ng 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