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雅詩
「日暮蒼山遠」這句詩句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整句意思: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的遙遠。
乙個「遠」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來臨的山路上行進時的孤寂勞頓的旅況,以及急於投宿的心情。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唐代〕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文】
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遙遠,當天氣越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孤零零。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註釋】
逢:遇上。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裡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詩人借宿者。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時候。
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
蒼:青色。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歸人:夜間回來的人。
【作品出處】《劉隨州詩集》
【文學體裁】御絕笑五言絕句
【作品賞析】
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天寒白屋貧」:
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鎮含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
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乙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鍊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巨集枝。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可謂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風雪夜歸人」甚至為劇作家借用為劇名,遂使此詩在當代更為著名。
【作者簡介】
劉長(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
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2樓:網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日暮蒼山遠全詩
3樓:李博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4樓:abc生活攻略
2、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劉長卿【朝代】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譯文: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心存善念漸行漸遠 下一句是什麼
要自己真正去體會的,情感的流露雖然可以用文字表露,但是還是希望你可以自己去體會。自己的那份東西部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你自己。即使是失敗的戀愛,那麼你也會得到一些東西。這是最珍貴的,自己去體會吧。不想失去,不想失敗。愛要學會捨得學會什麼事放棄 情感心理學是如何定義的?情感心理學沒有找到定義,也還沒有形成...
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是什麼,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什麼?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 孔子說 學到待人處事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論語第一句,學而第一的第一條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二條是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您好,學而時習之...
它山之石下一句是什麼,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麼?
它山之石 下一句是 可以攻玉。出自 詩經 小雅 鶴鳴 全文如下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擇。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於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 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琢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