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工業化有多大可能?

2025-05-11 09:12:50 字數 4281 閱讀 4187

1樓:彩虹巧克力糖豆

美國再工業化的可能性大概也只有30%左右,陪陪粗因為如今蘆鎮美國已經是經濟發展的亂襪時代,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回到工業化了。

2樓:可樂

美國再工業化的可能性不是很純型大。因為美國不再像以前那樣人高冊數比較少了,而現在美國也是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所以如果再工業化了,根本戚褲巨集就養不起這麼多人。

3樓:數位技術小輝

很小。因為美國的工業化已經很發達了,而且美國的經濟正在走下坡路,所以美國再工業化的可能性很小。

美國再工業化的含義

4樓:網友

「再工業化」不是乙個新概念,多年前在對傳統工業基地的改造和振興中被廣泛應用。20世紀70年代,「再工業化」是針對德國魯爾地區、法國洛林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日本九州地區等重工業基地改造問題提出的。

工業化對美國有著怎樣的影響?

5樓:妙全說歷史

工業化對美國的直接影響是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取代了傳統的生產模式。因為題主沒有具體問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所以我就綜合兩次工業革命一併做答。

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第一點是工業化最明顯的影響——提高了工業生產力,這是最明顯的,由此帶來的影響也有,對工人的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市面上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型別也比以前豐富了,然後大家就開始發展**,然後資產階級也慢慢發展起來了。

第二點是美國的工業化,推動了美國的革命,舊有的生產製度受到衝擊,然後資產階級興起,拉開了歐美多個國家的工業發展,然後引發了工業革命和改革。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整個歐美了,記得高二的時候就工業革命對美國的影響還專門記過筆記背過書。

第三點是逐步形成了世界的資本主義體系,同時工業也推動了無產階級的發展,這個很好理解,以前農耕時代耕地的農民,在工業革命發展以後,紛紛去工廠上班了,然後因為沒有錢沒有辦法置工廠和裝置,然後就成了無產階級。同是也將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立起來了,畢竟他們的利益彷彿乙個蹺蹺板,緊密相連卻又此消彼長。

第四點加快了美國城市化的程序,以前都是種地,到處都是一樣的農田。而現在工業發展取代了以前的大量傳統勞動力,大家當然會自謀發展,而貨物聚散的中心就自然形成了乙個個小的商業中心和城市。所以隨著美國的工業化,也推動了美國城市化的程序。

工業化不僅僅是對美國有影響,還對世界戰爭影響深遠,網上很多資料,有興趣可以看看。這裡不再贅述,僅僅是談了幾點對美國本身的影響,望採納喲~

6樓:窮加布

工業化對美國婦女產生了巨大影響,使美國婦女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婦女經濟地位、教育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的改變,為美國日後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和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7樓:孟小欠

美國工業化中最大的困難跟中國一樣-需要修建昂貴的現代基礎設施,將龐大國土面積上分散的小市場集合成乙個大市場,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機會,完成工業化。

8樓:談了個假的戀愛

美國在工業化中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一方面,我們既要看到美國經濟發展路徑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美國工業化快速發展的特殊性。

9樓:奔跑的玥玥

工業化極大地提高了美國的工業生產力,甚至逐步超越英國,在此基礎上贏得了世界霸權。

10樓:魚界

產業結構公升級在各產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勞動力的專業化素質和勞動生產率高。

11樓:

工業化幫助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使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不過工業化也給美國帶來了環境汙染,治理環境仍然是美國需解決的難題。

12樓:網友

工業化大大的促進了美國的發展,提高了美國的工業生產力,也提高了美國的綜合國力。

13樓:小林是吧

提高社會生產力,讓美國從過去的農業種植業轉變為工業型社會,經濟也得到很大的提公升。

14樓:嫣然

工業化對美國的影響是提高了工業生產力,推動了美國的革命,舊有的生產製度受到衝擊,新的資產階級興起。

15樓:luu陽光的

工業化對美國的影響極大,最重要的就是極大促進了美國生產力的發展,美國能夠有今天離不開工業化。

美國為什麼去工業化

16樓:網友

要注意一點。

不是美國主動要去工業化。

而是經濟結構使得美國被去工業化。

在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受去工業化影響最大的主要是一些大城市地區以及那些以資源為基礎、傳統的衰退產業相對集中的老工業基地。這些地區出現去工業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於大城市地區土地和工資等生產成本較高,勞動和環境保護意識較強,加上市中心區生活和環境質量的下降,導致企業家把製造工廠由發達國家大城市遷移到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甚至遷移到國外;

二是由於資源的枯竭和生產成本的上公升,工業發達國家的一些傳統產業如鋼鐵、造船、工程機械和紡織等,逐步走向衰退。這些衰退產業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業基地,由此導致這些地區製造業出現嚴重的下降;

三是,隨著技術發展,企業可以把生產過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裝配環節,分散到國外工資成本相對低廉的地區,而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又加劇了這種趨勢。

17樓:網友

城市化、市民化,產業結構開始向服務業轉向,年輕人不再期望進入製造業工作,製造業工資低、工作辛苦、技能要求高、競爭壓力大等,沒有服務業好,然後製造業開始空心化、外移去國外。美國所謂的要重建美國製造業,你看看美國的年輕人想進製造業麼?如果他們不愛進製造業工作,那根本是不可能重建美國製造業的。

18樓:網友

社會結構問題,當第三世界能夠提供更多廉價的社會勞動力,試問有哪個資本家不是趨利的。再加上美國工會之強大和彪悍不是一般國家可以企及的,所以內外交困,再加之金融資本的國度炒作,就出現了底特律這樣原來工業化城市隨著汽車企業的相繼離開,成為空城。

美國提出的"再工業化"包含哪些內容

19樓:

再工業化的內容:

美國所指的是在二次工業化基礎上的三次工業化,實質是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如先進製造技術、新能源、環保、資訊等新興產業,從而重新擁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工業體系。

這對於正在試圖轉型公升級的中國製造業來說,無形中增加了新的「天花板」。最近一段時間,華為、中興和三一在美國投資受阻,也流露出美國**對本土高階製造產業的隱性保護。

然而,隨著中國投資熱情的下降和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為核心競爭力的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空間日漸收窄。

所以要意識到,中國製造的長遠出路,還是在於推動戰略轉型。裝備製造業應該抓住此次國家經濟結構深層次調整、改革機遇,破繭而出羽化成蝶。捨棄「低價」競爭利器之後,失去的只是鎖鏈。

20樓:函初陽

再工業化,是指經濟發展要轉向可持續增長模式,即出口推動型增長和製造業增長,要回歸實體經濟,重新重視國內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發展。 過去的「去工業化」歷程,目前已經接近結束的末端,而「再工業化」是金融瘋狂之後,美國、英國等消費型發達國家、工業化後期國家尋求經濟再平衡的唯一一條可走之路。 也就是經濟發展重心,由虛擬經濟傾向為實體經濟。

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是現實的考量。儘管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於經濟總量巨大,美國製造業在全球的份額仍高達20%左右,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的事實無法迴避。現在,美國力圖通過再工業化重振本土工業,一方面是防止製造業萎縮失去世界創新領導者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要通過產業公升級化解高成本壓力,尋找能夠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高階產業,而不是僅僅恢復傳統的製造業。

從這一點來看,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就是在加快傳統產業更新換代和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實現再一次依靠再工業化來推進實體經濟的轉身與復甦。

美國工業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的?

21樓:權衡

美國從建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工業化了,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已經完成工業化,成為第一大工業國。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工業化的縱深發展。從80年代開始,進入「後工業化」時期。

補充:其實我個人覺得,美國壓根就沒有什麼「工業化程序」。什麼是工業化?

如果原來是個農業國,社會結構也是傳統的農業社會,那麼會有乙個工業化的問題。而美國從建國的時候就已經是乙個工業社會了,各類種植園也都是商品經濟而不是小農經濟,後來一百多年只不過是不斷吸收移民和工業不斷發展的過程,而不是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

22樓:匿名使用者

廣義上現在還沒結束,狹義上90年代末美帝開始去工業化了。

中國工業化程序,論述中國得工業化發展歷程

外資 民營企業對中國的工業化程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中國工業化程序 是歷史性的進步 1.建國初至1966年,趕超戰略,重工業基礎建立,支撐了國防 2.1978至今,重工業發展不足,輕工業尤其是紡織業發展較快,但仍處於價值鏈低端 1.在 時期受外強侵略,工業發展緩慢,其中輕工業較快,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

工業化水平提高具體在什麼方面工業化水平具體在什麼方面

具體是在工業的發展重點,也就是工業以什麼為中心?工業化水平提高,具體在什麼方面?工業化水平距離在什麼方面?這個要看一下他那個工業化底頭,那些工作的才知道怎樣 工業化水平提高,具體在什麼方面公有化水平鼻涕在什麼方面?工業化水平是什麼含義?個人覺得應該是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的比重吧。資訊化與工業化社會...

什麼是建築工業化,什麼是新型建築工業化

建築工業化就是指通過現代化的製造 運輸 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建築業中分散的 低水平的 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它的主要標誌是建築設計標準化 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什麼是建築工業化 建築工業化 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改造建築業,使之逐步從手工業生產轉向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