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的文言文,文言文中「但是」怎麼說?

2025-05-06 11:15:13 字數 1150 閱讀 5609

文言文中「但是」怎麼說?

1樓:文以立仁

文言文中沒有「但是」這個連詞,所以沒有一對一的解釋。在文言文中,表示轉折的詞語有很多,根據語境,用法不盡相同。

常見的有:1、而。如《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好犯上者鮮矣。」

2、但。如《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3、顧。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不敢加兵於趙者。」

上述連詞,並不能直接對應為「但是」,完全看語境。

另外還有其它一些副詞,如:特、第,有時也表示「但是」。

用文言文表達但是

2樓:承吉凌

而,最常用。

雖,例: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奈,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陰。——三國演義》用於轉折句,表示原因。

不,表示轉折,只是。

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顧,表示輕微的轉折,相當於「而」、「不過」〖only〗

顧自以為身殘處穢。——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如姬之慾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史記·魏公子列傳》

但,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曹丕《與吳質書》

再,表示轉折,相當於「卻」、「也」〖but;yet〗

你只怨人行動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慪的人難受。——紅樓夢》

然則 或 誠。

文言文中的「但是」有「但」、「然」、「而」等。我們一般都是用這幾個連詞來表示轉折的。

用「但」表示轉折,與現代漢語的「但是」用法同。如曹丕《與吳質書》中:「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這一句可以翻譯為:劉楨的文風灑脫奔放,但遊行是還不夠剛勁有力罷了。

用「然」表示轉折,也常有現代漢語的「但是」的意思。如:柳宗元《三戒》中:

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其中神納嘩的「然」可以翻譯為「然而」,也可以翻譯為「但是」:(老虎)非常恐懼,但是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好像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似的。

用「而」表示轉折,如蘇洵《六國論》:「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其中的「而」茄枝可以翻譯為但是。再如常見的「和而不同」、「似是而非」等,而都是但是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他應該怎麼說文言文中但是怎麼說

文言文中的 他 為 其 彼 渠 一 其拼音 q 釋義 1 第三人物代詞,相當於 他 她 他們 她們 它 它們 他 她 的 他們 她們 的 它 們 的 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緘其口。獨行其是。自食其果。2 指示代詞,相當於 那 那個 那些 其他。其餘。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實。言過其實。3 那裡面的 ...

表示擁有文言文,文言文擁有怎麼說

文言文擁有怎麼說 表達 有 與 有 的近義詞 擁有 佔有 具有 意義的文言詞有 有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擔卜拍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天空皮下事有難易乎?為學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擁 擁有 秦孝公據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過秦論 擁百萬之眾。三國志 諸葛亮傳 具 具有,具備 各具情...

難道在文言文中怎麼說

在文言文中可以表達為 莫非 豈 其。1 莫非 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出處 明 施耐庵 水滸傳 第一回 你來此間,莫非要見天師麼?釋義 你來這裡,難道是要見天師嗎?2 豈 相當於 難道 怎麼 出處 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鑑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釋義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3 其 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