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練氣起源於儒家還是道家

2025-05-02 09:05:14 字數 1683 閱讀 4319

1樓:上體上體

煉氣的由來:煉氣是道教徒日常修持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以持久地鍛鍊導引和呼吸,融會天地之精氣於自身,祛除疾病,長生成仙。中國古代就有煉氣森姿之說。

南朝劉宋鮑照的《鮑參軍集》有句稱,「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淮南王者,即西漢劉安(前179-122年)。道教養生之術繼承了古代的煉氣方法。

唐代高道孫思邈有《存神煉氣銘》稱,如欲存身,先須絕困安神。如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悔,氣海充盈,心安神定,如安而不散,則身存永年。

宋元以後,內丹之術流行。內修是道教徒的日常修持的主要內容。煉氣則成為內丹術的第一階段,即築基的主要方法。

煉氣的方法和作用:煉氣的方法,在各派內丹著述中均有闡述,並各不相同。但其要則是寶氣與行氣。

寶氣者,即惜氣而不亂耗氣。行氣者,即煉氣而不停滯氣。約出於唐代的《太上混元真錄》稱,食氣固精,受明玄經,生道要妙,出幽入冥,上固雲門,下固靈根。

寶氣則得道,得道則長久。寶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氣行之,則為道也。

道士日常修持煉氣之目的,一是為求長生,二是為與神明交會。明代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稱,「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參究為務,先求巖谷名師,草衣木食之士,開此巨集絕發萬法根宗,精勵香火,止佩一法一籙一職。苟能晨夕煉神養氣,修持不怠,與神明交格,言行無慊,何患法之不靈,將之不佑」。

2樓:逢塵畢

道家的練氣起源於道家,其實在古代就是修行的意思鄭叢,一般是指道士這種。古代的煉氣士不一定就是道士,但道士中有相當一部分可以細分為煉氣士,這些道士煉氣士和普通煉氣士一起構成了煉氣士這一修煉種群。

他們有些類似於佛教徒中的苦行僧,餐喊橘櫻風飲露,只求自身而不假借外丹之類的手段提高修為,煉的是「胸中五氣」而不是「金丹」;但是也有說他們都是內丹大家,又叫方士,是還原祖性為目標,伍畢奪天地之靈而修行的人,清虛無為為基!

道家的修煉是什麼?

3樓:搶名字的壞人

修煉:一般指修心煉身。使身體更堅韌、健康。「修煉」兩字合用,多見於道家典籍, 如《鬼谷子》卷下 : 聖人者以知之內修錬謂假學而知之者也。

修練:「練」字本義為把則帶生絲煮熟,亦指把麻或織品煮得柔而潔白,有加工、精練、練習之意,但通常無「煉」字高溫加熱使物質變化之意。

在比喻意義上,修煉比修練有更強的信念與決心,語義更重。

道家的修煉過程是怎樣的?

4樓:教育解題小達人

第一重:入道、第二重: 求道、第三重:

問道、第四重:學道、第五重:悟道、第六重:

觸道、第七重:養道、第八重:得道、第九重:

忘道、第十重:舍道、第十一重:成道、第十二重:

丹道、第十三重:人道、第十四重:仙道、第十五重:

地道、第十六重:天道。

道"隨順萬物,尊重世間萬物的種種差異,並輔助各種差異的充分。所以"道"沒有統一的形態,趨近"道"也沒有統一的方式。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以上資料參考百科——道家。

中國最早的文字起源於哪中國象形文字起源於什麼時期?

在傳說裡面是最早的倉頡造字,我們國家的發現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象形字不是一種字吧,應該是代指漢子是象形字。文字很可能起源於很久以前的黃帝時代,文字的出現標誌著古代人由野蠻步入了文明時代。然而中國文字起源於何時,是誰發明的是誰傳播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這是一道難解的謎題。根據傳說認為是倉頡創造了文字。那...

戲劇的起源是?戲曲起源於什麼?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 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 唐到宋 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 舞蹈 美術 武術 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

數學符號中的「0」起源於,數學符號中的0起源於哪裡

0的發現始於印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最古老的文獻 吠 陀 已有 0 這個符號的應用,當時的0在印度表示空的位置。約在 6世紀初,印度開始使用命位記數法。7世紀初印度大數學家葛拉夫.瑪格蒲達首先說明了0的性質,任何數乘0是0,任何數加上0或減去0得任何數。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提到以命位記數法來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