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中的飛將指的是誰啊?
1樓:紫應賓
出塞》是邊塞詩的著名題目。主要以描寫邊疆的軍旅生活與軍事行動為主。有一定的主關民族意識,因與其所處歷史時期及生存環境有關。間接的表達了悄豎戰爭的殘酷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逗數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
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
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
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出塞的飛將有什麼功勞
2樓:
摘要。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李廣出身於武將世家,漢文帝時乎仔,因從軍擊匈奴有功而得到皇帝的賞識。景帝時,先後任北部多個邊郡的太守,以巧計退敵,彰顯了武將風範。武帝即位,召為未央衛尉。
後任右北平太守,匈奴聞訊,數腔頃螞年不敢來犯,稱之為「飛將軍」伍埋。
漠北之戰,李廣因迷失道路,未能完成任務而含恨自殺。李廣一生身經百戰,備碧出生入死,功績卓著,為維護漢朝邊境的安全和王朝統治做出脊冊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國效命、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令後人敬仰。
司馬遷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讚揚李廣高尚、正直的品格。「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仿野舉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這首著名詩篇,流傳甚廣,我們耳熟能詳。詩中提到的「龍城飛將」,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飛將軍」李廣。
出塞中的飛將指的是
3樓:生活達人
出塞中的飛將指的是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這句詩中的「龍城飛將」歷來就有爭議,有的說是飛將軍李廣,有的說是大將軍衛青。理由如下:
第一,歷史上被稱為飛將軍的不只是李廣,比如三國時候的呂布、隋代的單雄信等悶鎮都曾被稱為「飛將」。
出塞二首
出塞二首》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出塞》是樂府睜咐舊題。秦漢以來,邊關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歸。
詩人關心邊事,同情長期征戰的士兵,認為邊防上的要害問題是將領無用,不能抵禦來犯的敵人,因此借樂府舊題《出塞》作詩以昔諷今。
第一首詩慨嘆邊戰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詩的首句寫景物,為千古名句,受到歷代學士的激賞。前人詮釋此句說:
以月屬秦,以關屬漢者螞早粗,非月始於秦,關起於漢也,意謂月之臨關秦漢一轍,徵人之出俱無還期。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出塞二首
出塞中的飛將指的是
4樓:芒果布丁兒
出塞中的飛將指的是:飛將軍李廣。
李廣,中國西桐拆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
匈奴局段棗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
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從大將軍衛青出塞,受命迂迴匈奴單于側翼,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縊。
出塞:
出塞·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其二》: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燃好金刀血未乾。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是其早年赴西域時所作,詩中反映了人民對和平的渴望。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第二首詩則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寥寥數筆,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
出塞中的飛將指的是什麼?
5樓:數碼小靈通
出塞中的飛將指西漢的李廣。李廣,中國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天局或水秦安縣)人。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蠢謹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宮衛尉。
《出塞二首》簡介: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慨嘆邊戰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桐檔伍生活的美好願望。
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生動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充分表現了勝利者的驕傲神態。全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鍊明快。
飛將軍李廣故事概括
6樓:利曉藍
李廣。華夏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
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
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
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
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
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
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射石搏虎。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
而射,一箭射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過後再射,就怎麼也射不進石頭裡去了。李廣一聽說哪兒出現老虎,他就常常要親自去射殺,居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惡虎撲傷了李廣,李廣帶傷最終竟也射死了這隻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景帝。
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文帝、匈奴單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紀不大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讚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乙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於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
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東京。
成蹊大學即以此為名。
7樓:網友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向他人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
李廣不善言辭,與人閒居時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
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
出塞裡飛將指誰?
8樓:一公尺八的脖子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灶公升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征夫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2、出塞二首·其二。
唐代: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譯文: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駿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淒寒的月色。城頭上的戰鼓聲還在曠野裡**迴響,將軍刀匣裡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如出塞這一詩中描繪了李廣將軍的故事,還有哪些詩中描繪了將軍故事的
9樓:我這風景獨好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這是唐朝詩人盧綸(748—798或799)寫《塞下曲》,這首詩寫得如此有英武之氣。可是這首詩寫得不是唐朝的將軍而是讚美漢朝的飛將軍李廣的詩篇。
盧綸還有一首懷念李廣的詩「李陵甘此沒,惆悵漢公卿。」不止是他懷念李廣,還有很多唐朝的人都懷念飛將軍李廣。
王昌齡(698—757)《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高適(702—765)《燕歌行》:「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
嚴武(726—756)《軍城早秋》:「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中國姓氏有多少,分別是什麼姓
最佳答悔碼拍案。根據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中華姓氏大辭典 袁義達 杜若甫編著 我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碧羨的姓氏一共有個,其中單字姓氏個,雙字姓個,三字姓個,四字姓個,五字姓個,六字姓個,七字姓個,八字姓個,九字姓個,此外還有異譯 異體字姓氏個。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姓氏數量的最新統計。現代中國人使...
濃硝酸和濃硫酸的質量分數分別是多少?分別相對應的物質的量的濃度是多少
濃硫酸 18.4 mol l 98 濃鹽酸 12mol l 38 濃硝酸 14.5 mol l 65 濃硫酸1.40g cm3 濃硝酸1.405g cm3 濃鹽酸1.392g cm3 因為濃硝酸和濃鹽酸不穩定 指的是易揮發 所以密度等受外界影響較大。這只是一般情況計算的結果 濃硫酸 18.4 mol...
小學生考試的abcd等級分別是多少分
d 60 不含60 c 60 74 含60 b 79 85 a 90 a 85 85 b 75 74 c 60 60 d 小學生abcd的評分成績是怎麼劃分的?a是95分及以上,為優秀 a 是94到90,為優秀 b是89到85,為良好 b 是84到80,為良好 c是79到75,為合格 c 是74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