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說「讀書無用」?
1樓:
以前,很多人認為「讀書無用」,是出於世俗功利的目的。
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那些沒怎麼讀書但有膽量敢下海闖蕩的人,大都「混得很好」,也就是「賺大錢」了,成了村裡家喻戶曉的「成功人士」;而那些寒窗苦讀的孩子,熬了無數個夜,刷了無數道題,總算考上了大學,成了「天之驕子」,但等到在大學混完四年之後,才驚覺國家早已不包分配工作了,畢業出來照樣還是「給人家打工」。
兩相對比之下,誰還不認為「讀書無用」呢?
然而,時代在飛速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環境日益完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市場監管也越來越嚴,人們逐漸發現市場上的錢也越來越不好掙了,「成功」越來越難了。
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更是讓人清醒地意識到,不讀書真的就要被時代淘汰了。如果不讀書,那麼別說「賺大錢」了,就連工作恐怕都找不到啊。
於是,大家紛紛拋棄了「讀書無用」論,「努力讀書,將來找個好工作(最好是能擠進體制內)」成了社會共識——當年異常火爆的各種課外補習班就是肉眼可見的明證。
發現了嗎?無論是認為「讀書無用」還是「讀書有用」,人們的目的其實一直沒變,都是世俗功利的,就是想要「賺大錢」,過上富足舒適的生活。
如果有誰說他刻苦學習就是為了將來能吃更大的苦,沒別的,那就是有病,得治!
所以,世俗功利的目的就一定可恥嗎?
顯然不是。當然了,讀書的目的絕對不是隻有世俗的和功利的,肯定也有遠大的和崇高的。
比如,有的孩子讀書就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此高遠的志向絕對值得稱讚和敬佩。
雖然這樣的孩子不多,能做到的更少,但是值得提倡和鼓勵。
而像陳教授那種世俗功利的發言雖然是很多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能說有多大錯,但確實不宜在學生面前說出來,因為那實在太庸俗了!
哪怕陳教授原本只是想秀一把「幽默」,把氣氛搞起來,但由於場合不對,那「幽默」就是庸俗和尷尬,被網友痛罵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同時,我也真心希望那些志向高遠的孩子,能夠始終不忘初心,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刻準備著,將來用實際行動打陳教授們庸俗的臉,這才夠解恨。
現在的社會到底是讀書成績差好還是學技術好
讀書與學技術不矛盾,書讀的多是有好處的。特別是是讀大學,不是學的一定用上,而是學怎樣學習,比喻做一件事有哪些步驟,需查閱哪些方面的資料,並多一些人脈。現在社會是人脈的社會。讀書可以讓你站得更高,看到更遠的路,讀書並不是能夠給你直接的物質生活,而技術是固定的一條路上面能夠給你得到物質生活的其一方法,你...
讀書有沒有用,現在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有,讀書可以明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有沒用?面對這個問題,平時不摸書的人也會大喝一聲 當然有用。政治正確的答案在這裡似乎只有一個。我有個堂哥,大我一歲,是二伯父的第二個兒子。他只上了一年學,就再也不願意讀書。二伯父的大兒子讀書成績不錯,全家指望他考上大學,躍出農門,...
讀書有用嗎,讀書到底有用嗎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寧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 高爾基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笛卡爾 讀書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虛 雪萊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 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高爾基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奧斯特洛夫斯基 熱愛書吧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