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制和宰相制的差別,宰相制度與內閣制度的不同??

2023-02-10 10:00:07 字數 1402 閱讀 3013

1樓:匿名使用者

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 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牢固。 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諮詢機構,並無決策權。

2樓:潔潔豬

內閣制只是皇帝服務機構,沒有決策權,宰相能為皇帝分擔國家大事,甚至可以左右皇帝。

宰相制度與內閣制度的不同??

宰相制和內閣制,軍機處的相同與不同

歸納一下明朝內閣制度與之前丞相制度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

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但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諮詢機構,本身並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並不來自於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援與信任。

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因此,儘管有人認為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其權力與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制約皇權。

中國丞相制,內閣制和西方內閣制的異同

4樓:繼潤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

在所有的官職中,宰相的變化最多,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幫助辦理政事,又擔心宰相的權位過重,危及自身的權力,故常改變其名稱權責,方便皇帝施政。宰相這一官職歷時大約2023年。

明朝內閣制在明成祖時期正式建立。 公元2023年,明成祖永樂皇帝為了鞏固皇權,做出兩個重大決定,一是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北京;二是成立內閣制,這樣,一個國事諮詢機構正式建立了。明成祖雖像明太祖一樣為加強集權做了不少努力,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駕親征又讓他不能真正意義上地總攬政事,於是一個幫助皇帝的「助手」機構——內閣制便應運而生。

內閣制又稱議會制,是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並對議會負責的政體形式,與**制相對。由於內閣制**具有對議會全權負責的特徵,故又稱責任內閣制。

5樓:天問

自明朝時開始實行的內閣制度,實際是為了取代宰相制而出現的一種新制度.過去宰相制的特點是宰相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真正是國家的副元首,擁有處理政事的權利,不乏一些奸相利用這種權利禍亂朝政,甚至謀朝篡位.而內閣只是皇帝的顧問機構,只可提建議,不可批檔案.

只可建議皇帝「怎麼做」,不可代替皇帝「去做」.雖然明朝後期一些內閣首輔(如嚴嵩,張居正)實際上又有了批改政令的權利,但內閣法定意義上的「智囊團」身份未變.西方的內閣與中國的又有不同,他們掌握實際權力,決定國家大政方針.

沒有內閣的同意,國王下達不了政令.到了今天,西方內閣又有了選舉**的職能.即內閣選舉**,**對內閣負責.

不過西方政治制度不止內閣制一種,主要包括君主立憲制,議會共和制,**共和制三種.但只有第一種有內閣,因為有君主才有內閣.

明朝內閣制度始於哪個朝代,中國內閣制起於哪個朝代

永樂年間,即明成祖即位後,命官品較低的翰林院編修 檢討等官於午門內的文淵閣當值,參與機務,始稱為 內閣 明朝內閣制度是在明朝永樂時期建立的。都說了是明朝制度,當然是明朝了,永樂皇帝初設內閣 中國內閣制起於哪個朝代 內閣是在永樂時期建立的。永樂雖有洪武一樣獨攬大權的野心和實力,但一次又一次的遠征讓他不...

歸納一下明朝內閣制度與之前丞相制度的區別

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 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但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諮詢機構,本身並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並不來自於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援與信任。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因此,儘管有人認為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

中國古代宰相制度的興廢的歷程與認識

在中國的封建政治制度體系中,宰相制度是聯接皇帝制度和官僚制度的重要因素。自先秦萌芽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綿延了近兩千年。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通常說的宰相的地位就是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事實上,宰相在同一時期並不僅僅只有一個人。在有關先秦史料中,我們看到的 令尹 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