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中「以謂」和「文」的意思

2023-01-07 08:10:12 字數 914 閱讀 6478

1樓:寒月低語

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是以:所以。 謂:稱為。 文:這裡的「文」是諡號。]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

「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2樓:

傳統譯註認為 「文」是諡號,一是對諡號的誤解,一是不瞭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關於諡號的興起,古今說法不同,多從《逸周書·諡法解》,認為起於周初。郭沫若先生認為,「當在春秋中葉以後」(《金文業考諡法之起源》),「諡法之興當在戰國時代」(《諡法之起源》)。楊伯峻先生批駁郭先生這種結論「缺乏堅強的論證,而且太與古代的文獻材料相矛盾」(《論語譯註》),舉的例子其一就是《論語》中的這句「孔文子何以謂(為)之,文也?

」,其二是「託古作偽」的《左傳》中的記載。很明顯,郭沫若的結論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諡號。在這裡,「文也」是指成名。

「謂」是「為」之誤,「是以為之」的句式,在《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為孝乎?」。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任何一個能如此作為的人,怎會不能成名?謂,「為」之誤。文,成名。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觀後感,解釋一下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的含義

一句多麼樸實的話語,當我們平靜下來仔細審視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是如此地完美,在人人覺得俗不可耐的外表下卻是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真理,一種飽含深情的希翼。的偉大之處從這簡單而深刻的語言中大概就能讓人深深地體會到了。現在的孩子真的該好好學習這句話了。從字義上去理解,我想就是要求學生認認真真地學習,把學習當...

好學生,在高考一模二模連續失利情況下,最後30天怎麼做

對於這種情況的建議如下 1,首先對於好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態平整,勿焦慮急躁,可適當通過聽歌來放鬆一 下心情 2,建議最後三十天不再做其他新的題型,浪費時間又打擊信心 3,建議最後以複習原來的錯題型知識點為主。別太大壓力,你現在有陰影了就不好了,你絕會覺得自己不行了,實際上高考心態是最重要的,...

我想好好學一下英語,求好的學習方法,我有英語基礎,但這麼

沒有好的方法,只有堅持不懈的方法。當然我覺得如果不投入金錢自己是不會去努力的,所以最好報個什麼班之類的。1.從基礎入手,學音標。2.說。多問。因為在中國畢竟經常講英語的機會不多,所以,只要有機會就要多說,大膽的說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說錯或記錯。3.多聽,平時早上抽半小時聽英語。邊聽邊跟著說。4.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