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一張中國古代山水,如何評價中國古代山水畫藝術

2022-12-18 10:00:13 字數 5630 閱讀 1302

1樓:萬金寶劍藏秋水

元人湯採真說:「山水之為物,稟造化之秀,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隨形改步,有無窮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萬頃波,未易摹寫。」

2樓:威小人物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

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影象、人的性情。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餘年。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覺醒便以圖案方式紀錄下來。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線刻表達著觀念性文化的內涵,定居的農耕文明起源,不僅讓人認知了工具美,亦讓人於器之上認知了形上美。藝術不但是一種征服自然的想象,還是一種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徵。先古與自然一開始便用藝術的方式對活,邏輯的發現與藝術的鑑賞推演著人們的雙眼,讓一個天人合一的中國圖式由混頓而至清晰。

山水畫是借描寫自然景物以表達作者感情的創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觀認識,山水畫是客觀世界的景與主觀世界的情統一結合的產物。如清惲壽平《甌香館畫跋》中所提到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這些四季的神態、表情,都是「天」與「人」的融合統一,是人化的自然,旨在憑藉對客觀景物的描繪,寄託人的主觀情感。

寫景是為了「寄情寓意」、「緣物寄情」。意與景匯,景與情通,情景交融才能產生「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中國山水畫不注重透視法,不常畫市街、房屋、傢俱、器物等立體相很顯著的東西,而常畫雲、山、樹、瀑布等遠望如天然平面物的東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講究透視法,而任意表現。

中國山水過於注重寫意,非具深厚傳統文化底縕者難以看懂。限制了山水畫的傳播,只流傳於士大夫階級,無法普及到民間。

3樓:秋風草堂

得根據作者那個時代及作者的背影以及創作時的情況,最主要的一點是作者是否對中國書畫有貢獻,比如他的作品\理論及其影響.從總體來講,對中國古代傳統繪畫的評價得從他的發展脈絡開始入手,瞭解其發展歷史,並將這段歷史分成幾個部分,如山水發的最初形態及其分支(我寫個一個山水畫起源探的,可以大至瞭解到些),在歷史是山水畫有較大發展的是宋、明二代。最後到清末時山水畫的發展情況及西洋繪畫大量進入中國後的一些情況。

得到這些資訊後才能說可以對中國古代山水加以評價了。如石濤說的『筆墨當隨時代』。。。你就慢慢去評吧。

不過也有些學者對其進行**過,但俺忘了在哪看到的了。

4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意境,和所畫事物的特定含義

如何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所重視的意境的創造

5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指作者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一般來說畫中的意境多是作畫者的想象,是一種理想狀態的環境。

怎麼理解中國古代文人對山水畫獨有的情懷,舉例?

6樓:看我的神話

中國古代文人對於山水畫,古代文人有一種詩意雅緻的生活,他們創造比別緻的花前月下,遠遠望去,令人敬仰,比如說四景山水圖

7樓:益古齋茶與文化

在古代兵荒馬亂的時代,文人墨客都希望能有一個安穩的家不被時代的動亂打擾,自然而然感嘆「山」的不為所動,「水」的包容靜雅,好像不管時代怎樣變遷,它們依然靜靜的在那裡,還在那裡。也正是這樣,才被文人們所向往畫一副山水留住那時那刻吧!僅代表個人觀點,謝謝!

如何看懂山水畫

8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

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

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借助「文學性」的描述。

那麼,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鳴。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絃,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準。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

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希望對你有幫助

9樓:匿名使用者

青綠山水看富麗堂皇,格調高雅,豔而不俗。淺絳山水看野逸閒淡,超凡脫俗,禪意濃濃,水墨山水看氤氳筆墨,腕底煙雲,氣象萬千。

10樓:

好在學養深,書卷氣濃,好在總在創新而不是複製.

11樓:匿名使用者

國畫山水屬於散點透視,至於如何能看懂,首先提問者需要懂得基本的國畫技法,然後還必須知道作者的生活習慣及所處時代背景

12樓:js塔林諾夫

第一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第二30歲以上。

第三,最重要,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嘗過成功的滋味,也嘗過吃shi的滋味,然後你一定能看懂。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中國人關於山水的觀念,源於原始的宗教。對山靈的崇拜,對水神的敬畏,人們在這種崇拜和敬畏之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在神統治的社會裡。一切神靈無不隱匿於山水之中。山水是神靈之母。

山之高,水之深;山之廣,水之渺,蘊涵了天體宇宙的無限奧妙。為了表示對山水神靈的崇拜和敬畏,人們刻畫山水神靈的形象,用於祭祝或瞻仰。神話或神畫啟發了山水畫的獨立成形。

哲學方式決定了中國人關於自然的定義,宗教則為哲學方式增添了生命和精神。天地與我並生,天地與我合一,莊子開啟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屏障,人開始與天地精神往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山水「質有而趣靈」,因此,聖人、賢者、高士必有山川之遊,軒猿、堯、孔無不如此。而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等名山又演繹了千古佳話。「優遊」是生活也是文化,它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愛好,也表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聯結自然與文化的方式。

眷念廬衡,契闊荊巫,山水的價值得到了歷史的確認。

含道應物,澄懷味象。在以精神為第一性的山水裡,人們並不關注所顯之象,而是重視所含之道。形而上的道彌補了生活中的諸多缺陷和不足,故「以形媚通」成了中國人的一種生活哲學。

魏晉玄學推演了山水觀念的轉換,遷想妙得使山水獲得了新的美學意義。莊老告退,山水方滋。神超形越之外,玄對山水,自然的山水成為山水的自然。

人們關注山水,寄希望于山水的表現,擴充套件自己的生活空間——「嵩華之秀,玄牝之靈,皆可得之於一圖」。為了實現這時代的理想,時尚澄懷清談的魏晉聖賢又發明了「臥遊」的方式。這種具有理想色彩和積極意義的方式,促進了山水畫的獨立和發展。

宗炳發前人所未言,給山水畫的成因以一個合乎實際的詮釋:「夫崑崙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裡,則可圍於寸眸。誠由丟之稍闊,則其見彌小。

今張素以遠映,則崑崙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宗炳的思想建立在山水畫發展的過程中,他把以往過於精神化的山水理念,引向到視覺的理念之中,從而為山水成「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宗炳還提出了「應目會心」、「應目感神」、「神超理得」,這是他對山水畫作出的具有本質意義的界定。

千年以後,畫家百代,然山水畫的準則卻千古不移。

山水脫離了宗教的神,山水畫引入了人的神,自然在神會之中體現了文化的意義,這是歷史的飛躍。「神飛揚」,「思浩蕩」,山水激發了人的精神,山水畫實現了人的生活理想、擴充套件了人的生活空間——「披圖幽對,坐究四荒」。

唐代始於吳道子,成於李思訓、李昭道的「山水之變」,其本質是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轉向山水意境的表現。王維以詩人的學養髮揮畫家的氣質,在文學和繪畫領域揭示了詩與畫的關係,從而提出了山水畫意境表現中的一個準則——畫中有詩。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歷史線索的過渡,而是一個線索的分枝,是美學上的平行關係。

山水畫中意境問題的提出,是山水畫在發展過程中側重點的轉變,是在美學上的完善。

五代宋初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完善了山水畫的藝術表現,並把中國繪畫中的山水畫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峰。山水畫在這一時期成為時代的主流藝術。被稱為「百代標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畫,在表現領域中將山水的物理和技巧結合起來,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歷史話題,傳統山水畫對精神和意境方面的關注經此而轉向於技術層面——形式。

「元四家」不僅完善了山水畫的水墨技法,而且因為時代的特點,為山水畫在審美範疇內增添了「逸」的概念。這種具有明顯時代特點的審美時尚,雖然有審美之外的社會原因,但卻因為這一契機在山水畫意境的領域內創造了一個新的標準,後世則將此推為最高的準則。

儘管文人畫鄙薄技藝,但文人畫在山水領域所提出的依附於「筆墨」的審美準則,卻不能脫離一定技術的規範。繪畫的形式與山水的程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所以在南北分宗時,人們對它的劃分與解釋,也是以技術的標準來樹立南宗的美學規範。山水畫發展過程中的南北分宗,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以新的技術標準和美學規範來疏導發展過程中的無序狀況,迴歸歷史的傳統,實際上已經表現了山水畫的衰落。董其昌對現世的感嘆,說明了其中的許多道理。

明清兩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方面已無能為力,在宋元的峰巔面前人們只有景仰和讚歎。為了挽回歷史的頹勢,董其昌打出了「復古」的旗幟。在一個過於強調筆墨和程式的時尚中,畫家們只有窮畢生的精力「血戰宋元」,人們只有通過「臨」、「仿」、「撫」、「摹」來標識自己的傳統淵源,確立自己的藝術價值。

「四王」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為山水畫創造的最後的輝煌,最終消失在晚清的暮色中。

20世紀的黎明,以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篇,山水畫也進入到現代文明之中。在「反傳統」的呼聲中,陣營瓦解,代表新舊兩種勢力的各方人物紛紛登場,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論戰。當人們還沒有來得及用自己的實踐去塑造山水畫現代風格的時候,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使畫家對文化的關注轉為對民族和自身生存的關注。

20世紀50年代,山水畫面臨新的時代,經受了生存的考驗。「新山水畫」在改革舊文化的現實要求中脫穎而出,承擔了史無前例的社會責任——表現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審美要求。「新山水畫」為傳統山水畫找到了生存的方式。

「時代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傅抱石繼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之後,再次提出了筆墨與時代的關係。

進入本世紀的後期,山水畫在各種思潮中面臨考驗,所幸山水畫並沒有改為風景畫以與世界接軌。現代人認同了山水畫,無疑這是確認了山水畫的精神、意境和形式。因此跨世紀的畫家並沒有放棄歷史的責任,依然孜孜以求這具有悠久傳統的藝術突破新的時空。

但傳統山水畫藝術精神中的完善與充實,藝術形式的全面與多樣,已使新的創造成為歷史的極限,所以現代畫家更多的還是在技法層面上作發展的努力。

山水畫的改觀已是顯而易見,山水畫的變革更是歷史的必然。

時代變了,山水畫仍然不同於風景畫

中國古代傢俱如何製作,如何欣賞中國古代明清兩朝古代傢俱欣賞

中國古代最廣泛的使用傢俱是從1000多年前的唐代開始,到五代又進一步發展。進入宋代時,傢俱無論從種類 造型 製作及材料方面都已進一步地完善形成了質樸 簡潔的特色。明代傢俱是中國古代傢俱的代表,從選料 工藝 功能到裝飾藝術等方面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至今聲譽不衰,博得人們的高度讚賞及回味。明代傢俱多用...

中國古代貨幣是如何演變至今的,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已經有4000年了,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天然貨幣還是人為製造的貨幣,亦或是紙幣,都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公元前21世紀到秦朝建立,天然海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中原地區的人們一直在用天然海貝進行物品的交換,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才有了金屬貨幣和紙幣。一 秦漢時期在先...

中國古代薰香配方,中國古代薰香的薰香爐如何使用?

這種配方肯定是保密的,你就買人家配好的吧 而且就算給你配方你也不一定調的好,裡面的工序肯定很多很複雜的 呵呵 要是配方都能輕易在 上買到那大家都買到了那些人就沒飯碗了呀 一般買不到的 有一本書,叫做 香乘 張愛玲的 沉香屑中提到的沉香屑應該是一種香料 中國古代薰香的薰香爐如何使用?在裡面點燃碳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