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秋水為什麼取正文前兩個字作為標題,意為什麼?而現實中秋水也是詞,是什麼意思

2022-10-27 23:30:52 字數 3822 閱讀 7348

1樓:匿名使用者

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這段長長的對話根據所問所答的內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

從開頭至「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是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是第二個片斷,以確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極其不易,說明認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總體的無窮性所影響。至「約分之至也」是第三個片斷,緊承前一對話,進一步說明認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論」,「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個片斷,從事物的相對性出發,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貴賤都不是絕對的,因而最終是不應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將自化」是第五個片斷,從「萬物一齊」、「道無終始」的觀點出發,指出人們認知外物必將無所作為,只能等待它們的「自化」。至「反要而語極」是第六個片斷,透過為什麼要看重「道」的談話,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曉事理,就能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

至「是謂反其真」是第七個片斷,即河神與海神談話的最後一部分,提出了返歸本真的主張,即不以人為毀滅天然,把「自化」的觀點又推進了一步。

2樓:越赩

取文章的開頭幾個字或一句話為標題,沒有特殊寓意,比如《齊人有一妻一妾》。

秋水還多比作女子眼波明媚。

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向什麼意思

3樓:北京至遠科技

這句話可譯為伯夷讓國,放棄毫尖,大家頌他義氣。孔丘著書,談海毫尖,大家誇他博學。這些都是人類的自誇喲,不正象你從前以水多而自傲嗎!

遠古時代就有禪讓制,伯夷、叔齊從道德的角度理解,是仰慕這種制度併力行的。當時孤竹國並沒有遇到什麼...8404

4樓:有長處有深度

向,過去,往昔,指的是河伯未見到北海之前。

莊子秋水原文及翻譯

5樓:可愛小米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jīng)流之大,兩涘(sì)渚(zhǔ)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shǎo)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nán)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dài)矣。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翻譯: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漲起來了,眾多的河流注入黃河。水流巨大,兩岸的水邊洲島之間,不能辨別牛馬。

在這個時候,河神非常高興,沾沾自喜,認為天下所有盛美的東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順著水流向東行進,到了渤海。面向東看看不見水的盡頭。

在這個時候,河神才改變了自己原來的看法,抬頭仰望著海神感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說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啊。而且我還曾經聽說有人認為孔子的學識少,認為伯夷的節義輕。

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無邊無際,我如果不到你面前來,那就危險了。我會永遠被有學識的人所譏笑。」

擴充套件資料

通假字涇流之大 涇:通 「徑 」,直。

不辯牛馬 辯:通 「辨」 ,辨識 。

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大:通 「太」 ,大的 。

人卒九州 卒:通 「萃」 ,聚集 。

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 豪:通 「毫」 ,動物身上的細毛 。

拘於虛也 虛:通「墟」 ,指所居之處。

6樓:晨心橙意愛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翻譯】: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莊子秋水》原文翻譯

7樓:匿名使用者

於是焉,河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

秋水 《莊子》的寓意

8樓:建瑤鎮甲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

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這個長長的對話根據所問所答的內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至「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是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是第二個片斷,以確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極其不易,說明認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總體的無窮性所影響。至「約分之至也」是第三個片斷,緊承前一對話,進一步說明認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論」,「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個片斷,從事物的相對性出發,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貴賤都不是絕對的,因而最終是不應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將自化」是第五個片斷,從「萬物一齊」、「道無終始」的觀點出發,指出人們認知外物必將無所作為,只能等待它們的「自化」。至「反要而語極」是第六個片斷,透過為什麼要看重「道」的談話,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曉事理,就能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至「是謂反其真」是第七個片斷,即河神與海神談話的最後一部分,提出了返歸本真的主張,即不以人為毀滅天然,把「自化」的觀點又推進了一步。

後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係上的聯絡,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遊離之嫌。

篇之強調了認識事物的複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準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係,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這當然又是消極的了。

莊子的秋水中兩句名句是什麼莊子的秋水中的兩句名句

9樓:小曼吶

秋水篇的名句還是挺多的

井底之蛙(井鼃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版河伯與北海神對話。

物無權貴賤(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河伯與北海神對話。

子非魚(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對話。

莊子——秋水的主旨

10樓:陳teacher遠

主旨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不能侷限的看待問題,猶如井底之蛙!

要巨集觀的看待問題

主旨就是: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任何個人的認識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觀意義:這一主旨啟示人們不能侷限於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我滿足,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不斷前進

11樓:匿名使用者

主旨就是: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任何個人的認識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觀意義:這一主旨啟示人們不能侷限於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我滿足,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不斷前進

前兩個字念啥,前兩個字念什麼

氯l 唑zuo四聲 前兩個字念什麼 是因為罪至於朱芳,便皆是佛威神記是舍成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頂禮如來藏無六不思儀。前兩個字怎麼念 前兩個字念前兩,前 是漢字,qi n 指空間,人面所向的一面 與 後 相對。兩 是漢字,li ng 又作両,是東亞傳統的質量單位,中國在漢代之前已經出現。前兩個字是...

成語後面兩個字是綢繆前兩個字是什麼

未雨綢繆 桑土綢繆 未雨綢繆 拼音 w i y ch u m u 首拼 wycm 釋義 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康熙字典 未 雨 綢 繆。出處 詩經 豳風 鴟號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示例 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 的。清 無名氏 官場維新...

前兩個字相同的成語有?寫出前兩個字相同的成語有?寫出六個

前兩個字相同的成語有 列舉幾個解釋如下 滔滔不絕 飄飄欲仙 欣欣向榮 好好先生 花花世界 煢煢孑立 姍姍來遲 孜孜不倦 栩栩如生 面面相覷 步步為營 九九歸 一 翩翩公子 字字珠璣 耿耿於懷 犖犖大端 念念不忘 侃侃而談 歷歷在目 循循善誘 惺惺相惜 亭亭玉立 蠢蠢欲動 靡靡之音 津津有味 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