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是不是農民

2022-09-12 20:50:41 字數 3614 閱讀 3661

1樓:匿名使用者

老百姓的由來

「老百姓」這是中國人(漢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自稱。在戰國以前的時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這個字,分開來就是「女」、「生」,什麼樣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個什麼地方生的)兒子,就得了一個相應的姓。

相傳黃帝的母親是住在姬水邊上的,所以黃帝就姓姬;舜的母親是住在姚虛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時候,子並不跟著父親姓,比如黃帝,就給他的後代分別賜了12個不同的姓。所以那時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貴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媽媽在**住的,老祖宗又無權無勢,夠不上稱「百姓」,只能說是「黎民」,或者被稱為「庶民」。

到戰國時代以後,在貴族的奴隸之間出現了一個既不是貴族(可能祖上是貴族後來沒落了)也不是奴隸(可能祖上是奴隸,後來被主子給放生了)的一個階級,他們的人數慢慢地比貴族和奴隸還多了起來。所以,「百姓」們來,因為他們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變成一回事了,書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詞語。

因為「黎」字也有年紀大的意思,國人(在此主要指漢人)看來,是大的佔便宜的,(比如做人的「老子」、「老爺」、「老祖宗」,或者「老闆」,不都是很佔便宜的嗎?)所以,百姓們就自稱「老百姓」,算是天天在官老爺面前自稱小民的一點點補償。但在白紙黑字的古書中,從來沒有在「百姓」前面還加個「老」字的。

只是不能寫書的「庶民」們不知從哪朝哪代起「老百姓、老百姓」地叫到了今天「老百姓」也只能在老百姓之間才敢說的。

2樓:進晗

百姓是根據《百家姓》裡面的通俗叫法,中國人都包含在百家姓裡,所以,百姓是個大的概念,而農民專指耕地務農的人,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但兩個相比的話,百姓的範圍要大一些,而農民專門指務農的人!

3樓:百計洛克船長

不全是,農民是老百姓。兩者的範疇不同,農民包含在老百姓中。

4樓:雪幕之情

百姓不一定是農民,農民一定是百姓。他們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5樓:哈答

農民一定是百姓,但百姓不一定是農民,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百姓不是表述職業的了.應該是公民的普通叫法.

7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呢,農民也屬於百姓的一種

農民的定義是什麼?

8樓:羊長青焦綢

解釋1:

佔有或部分佔有生產資料,靠從事農業勞動為生的人。是在原始社會瓦解的基礎上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而出現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農民的經濟性質不同。

在奴隸社會,有自耕農和隸農。前者是以小塊土地所有制為基礎,從事個體勞動的自由農民;後者是向大土地所有者租種小塊土地、地位介於自由農民和奴隸之間的佃耕者。在封建社會,除了自耕農以外,中國大量存在的是租種地主土地的佃農。

隨著封建社會的瓦解和資本主義的發展,農民的分化加劇,形成了僱農、貧農、中農和富農等階層。通常所說的農民是指生產資料的私有者和勞動者,即貧農和中農。

清朝及其以前直至國民**遷臺以前,其時由於工業經濟的落後,農民為中國社會勞動力人口主要力量,主要依靠自然經濟生活,多為佃農、自耕農(包括以農業種植、養殖為主的土地主);這期間除了隨著一部分遷入城鎮進行工商業經營或成為產業工人以外,絕大多數受當時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制約滯留在原有出生地,而沒有土地的農村居民很多依靠給土地主打工生活,根據工期的長短這些人多被稱為「長工」和「短工」,長工和短工應該屬於職業,長工指常年被僱傭,短工則屬於季節僱傭工。

解釋2:

農民(農戶),對應的英語詞語有peasantry比較合適,中文多指農村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為生社會人群集合,也可以泛指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源);farmer一般作「農場工人」(包括農場主),屬於一種職業;peasant指貧苦農民。農戶指中國農村地區以農業、林業、漁業或畜牧業(自然經濟)為主的家庭。中文的「農民」在中國各個時期,伴隨經濟的發展水平,人們對其理解不完全相同。

9樓:匿名使用者

農民是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他們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長期和專門從事農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等生產勞動。

中國大陸按照目前戶籍法未頒佈和實施的戶籍制度,指城鄉二元體制下的農業人口。在這種體制下,農民既是一種出生、個人身份,也是一種社會等級,屬於社會底層的群體,農民不能像絕大多數城市居民,沒有社會保障。農民群體的戶籍城鄉之間不能自由遷徙;計劃經濟時代,沒有自由流動和自由擇業的權利;直至2023年代,配偶當中一方在農村,另一方在城市工作,政策決定了其中的絕大多數只能兩地分居,農民沒有在城鎮工廠就業和工作的權利。

改革開放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直至2023年前後,對農民外出尋找新的生活被稱為離土不離鄉、盲流,這些仍舊屬於對於這個群體帶有的歧視性的稱呼。

2023年代開始,大陸社會開始關注人的基本權利,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後經濟出現快速成長,農民開始自由流動,但直至2023年代後期,很多稍富的農民,開始移居城鎮,並通過各種途經實現「農轉非」——即從戶籍制度上由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其時出現多年的「買戶口」的熱潮,全國主要大中城市、鎮針對有錢或想做城市居民的農民,還推出了各種名目繁多的花樣和價碼,作為管制農民入城的門檻。

直至2023年前後,像北京、上海、廣州以及全國各地其他重要城市,怕因為人口大量湧入影響本地經濟發展,推出很多措施限制人的流動和遷徙,這期間就是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都附帶很多條件,被看作洪水猛獸——想養家餬口、只為尋找基本生存權利的農民,對絕大多數早已進入產業工人行列的人,想依靠基本工資入籍當地城市戶口直至2023年仍舊不可能。大陸仍舊不同於歐洲和北美的工業革命時期,那時的歐美工業革命時期,很多圈地運動喪失土地、賣掉土地的農民,進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無產階級」,大陸農民直至2023年,哪怕在城市貢獻了十年或更多時間,只要在打工行列,其身份仍舊是「農民工」,一般認為屬於被歧視性的稱呼。

為什麼普通民眾和農民又統叫做老百姓?

10樓:秋風的逝去

老百姓的由來

「老百姓」這是中國人(漢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自稱。在戰國以前的時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這個字,分開來就是「女」、「生」,什麼樣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個什麼地方生的)兒子,就得了一個相應的姓。

相傳黃帝的母親是住在姬水邊上的,所以黃帝就姓姬;舜的母親是住在姚虛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時候,子並不跟著父親姓,比如黃帝,就給他的後代分別賜了12個不同的姓。所以那時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貴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媽媽在**住的,老祖宗又無權無勢,夠不上稱「百姓」,只能說是「黎民」,或者被稱為「庶民」。

到戰國時代以後,在貴族的奴隸之間出現了一個既不是貴族(可能祖上是貴族後來沒落了)也不是奴隸(可能祖上是奴隸,後來被主子給放生了)的一個階級,他們的人數慢慢地比貴族和奴隸還多了起來。所以,「百姓」們來,因為他們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變成一回事了,書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詞語。

因為「黎」字也有年紀大的意思,國人(在此主要指漢人)看來,是大的佔便宜的,(比如做人的「老子」、「老爺」、「老祖宗」,或者「老闆」,不都是很佔便宜的嗎?)所以,百姓們就自稱「老百姓」,算是天天在官老爺面前自稱小民的一點點補償。但在白紙黑字的古書中,從來沒有在「百姓」前面還加個「老」字的。

只是不能寫書的「庶民」們不知從哪朝哪代起「老百姓、老百姓」地叫到了今天「老百姓」也只能在老百姓之間才敢說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老百姓」泛指大眾,而農民和普通民眾又是大眾中的大眾。

百姓善舉暖人心的上聯,百姓善舉暖人心對聯

上聯 菩薩慈悲救僧眾 下聯 百姓善舉暖人心 幹部美德合民意 百姓善舉暖人心對聯 禽獸惡行寒世間。冬日暖陽暖人心 上聯 秋月明月明深情。採納。夏夜涼風涼入脾 上聯 春風拂面暖人心,下聯是什麼?上聯 春風拂面暖人心,下聯 秋葉微風話悲涼。寓意 春天的微風拂過臉頰,讓人感到溫暖。秋天的樹葉被微風吹落,訴說...

百姓怎麼活,鄉鎮村幹部不為老百姓辦事。應徵一句話「當官不為名做主,不讓回家種紅薯

你應該申請法院強制執 行。另外,你不要對鎮村幹部有誤解,目前,鎮村幹部沒有執法權,只有調解和說服教育的責任,如果說服教育無效,你只有走法律途徑,鎮村幹部是不會因為 他爸是李剛 而偏袒他的。至於執行庭不管,那是執行庭的問題,你可以向法院的紀委或上一級法院反映,和鎮村幹部無關。希望你理解。村幹部不為老百...

河南電視臺百姓調解電話是多少,河南衛視百姓調解電話是多少

回答你好,百姓調解 0371 65605388 百姓調解要以法律為準繩 以道德為底線,為社會輸入正能量,履行法律和道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不收費的,專門為老百姓 農民工兄弟說話的。最近河南比較受老百姓歡迎的節目就是 小莉幫忙 你有什麼事情,也可以給這個欄目打 諮詢下。提問回答 提問打 給她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