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紡織業重心轉移的時間,原因

2022-06-13 03:30:15 字數 5012 閱讀 7697

1樓:水流則至清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2.北方農民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江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3.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

4.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5.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1.對我國交通**的影響。

由於經濟重心的南移,

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

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南宋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後,

南方城市一直到現在都受益

匪淺。2.

對人口分佈的影響。

人口的轉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而經濟中心的南移又反過來促使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

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

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

3.對人才教育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

4.對民族關係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使我國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遷,

使遊牧民族和漢族有了更深更廣泛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了民族

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

2樓:淺羽皆人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房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

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係,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明朝時,棉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松江仍是棉紡織業中心,蘇州和杭州絲織業發達。

明朝中後期,蘇州有許多以絲織為業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即手工工場),僱傭機工進行生產,成為早期的資本家,這表明我國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的萌芽。

清朝前期,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蘇州一地就有織機1萬多臺,南京、廣州等地的絲織業後來居上,超過了蘇州。南京的絲織工場,大的擁有織機五六百臺。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礙著它的進一步發展。

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矛盾,實質就是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矛盾,封建制度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阻礙反映了上層建築對生產力的反作用(阻礙作用)。

3樓:heart太陽月亮

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

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房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

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係,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明朝時,棉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松江仍是棉紡織業中心,蘇州和杭州絲織業發達。

明朝中後期,蘇州有許多以絲織為業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即手工工場),僱傭機工進行生產,成為早期的資本家,這表明我國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的萌芽。

清朝前期,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蘇州一地就有織機1萬多臺,南京、廣州等地的絲織業後來居上,超過了蘇州。南京的絲織工場,大的擁有織機五六百臺。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礙著它的進一步發展。

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矛盾,實質就是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矛盾,封建制度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阻礙反映了上層建築對生產力的反作用(阻礙作用)。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2.北方農民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江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3.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

4.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5.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1.對我國交通**的影響。

由於經濟重心的南移,

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

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南宋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後,

南方城市一直到現在都受益

匪淺。2.

對人口分佈的影響。

人口的轉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

而經濟中心的南移又反過來促使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

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

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

3.對人才教育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

4.對民族關係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使我國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北方人民的南遷,

使遊牧民族和漢族有了更深更廣泛的交流和合作,

促進了民族

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

概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並簡析導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4樓:匿名使用者

1、南移歷程:

江南經濟原先比北方落後,後來逐漸趕上和超過北方,其經歷了“初步開發——開始趕上——繼續發展——超過北方”這樣一個過程。

(1)先秦、秦漢時期,江南地區的社會生產比黃河流域落後,我國經濟重心在北方。

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曾經出現了楚、吳、越等強國,南方的諸侯國已經對江南一些地區有所開發,經濟開始發展。但涉及的範圍較狹窄。

秦朝統一南方越族地區後,中原的鐵器傳到珠江流域,當地經濟有所發展。

西漢時,牛耕、馬耕在長江流域廣泛使用。

東漢末年,北方各個軍事集團混戰,農民大量南遷,帶去先進的耕作技術,與當地人民共同開發江南。

(2)初步開發:三國

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位於江南的吳國農業和手工業有了發展,兩晉末年起,大批北方農民南遷,給南方帶來先進的工具和技術,同南方勞動人民共同開發了江南地區,

(3)大規模開發:東晉

東晉和南朝時期,北方人民繼續南遷,南方得到大規模開發。

(4)開始趕上:南朝末年開始趕上北方

南朝時期,江南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大量良田,小麥種植開始推廣,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種植技術有了提高,江南經濟開始趕上北方。

(5)開始南移:隋唐

隋唐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幾無差距。 大運河開通促進經濟發展;唐時南方越州瓷器聞名全國;唐中期以後,北方經過安史之亂,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南方政局則相對穩定,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6)繼續南移:五代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重視興修水利,杭州成都絲織業發達,杭州廣州等地商業繁榮;

南方相對安定,統治者為增強實力都重視生產,北方人民繼續南遷,這些使南方經濟得到較大發展。

(7)超過:

宋朝時期,通過北宋的繼續開發,南方經濟持續發展,農業發展,江南和兩廣地區都種上了北方的作物,“蘇湖熟,天下足”,新開了許多茶園,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蘇州湖州成為全國的重要糧倉,棉花種植擴大,棉紡織業發展,造船業進步,泉州、廣州和明州成為著名的海外**港口,海外**發達。南宋時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實現了南移。到元朝時,出現了南糧北調的形式。

(8)明清時期,南方經濟重心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

江南經濟發展,在商品經濟發展基礎上,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並緩慢發展,使南方的經濟中心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

2、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②北方農民大批南移,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

③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採取了許多發展經濟的措施,興修水利;

④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造船技術的提高、指南針的運用,促使對外**的發展。

⑤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列舉古代中國紡織業發展艱難曲折

5樓:9點說史

第一、原始社會:

一是發現了一些紡織工具。

二是在考古發現中,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繭殼,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中發現絹片、絲帶、絲線等。

說明中國古代的紡織業開始的時間很早,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中國的絲織業。應該說,我國是世界上的最早的養蠶織綢的國家。

第二、商周時期,絲織業在經濟生產中已經相當重要,因而,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如:在商代,有負責指導蠶桑生產的專職**。而在周代,周禮中記載中的“國有六職”中,包括紡織生產。

第三、漢代,中國的紡織技術相當發達。

其表現有二:

一是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現,即所謂的素紗單衣,和起戎棉。這充分說明了在漢代,絲織業所擁有的高超的技術。

二是在漢代,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這充分說明了漢代紡織業的影響波及海外。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手工紡織業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近2023年以前,已能織造麻布和絲綢。經過長期的發展,到商周時代,規格化的絲綢或麻布已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廣泛流通;從漢代到唐代,大量的精美絲織品經海路、陸路向外輸出,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到了兩宋和元代,隨著棉花在中原地區和長江流域廣泛種植,手工棉紡織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明清時期,中國手工紡織業無論工藝技術、產品質量,還是發展規模,都在全世界領先。

手工紡織業的起源很早

中國各族勞動人民的紡織生產實踐,在世界各民族中,起源很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開始了萌芽狀態的手工紡織活動。

到了新石器時代,隨著農牧業的發展,人們逐步學會種麻、育蠶、養羊等培育纖維原料的方法。那時已利用較多的紡織工具,產品較為精細,並且除了服用性以外,已開始織出花紋,染上色彩。

根據考古研究,我們的祖先最早掌握紡織技術是用於麻類纖維和織物,時間可以上溯到距今2023年左右。河南三門峽廟底溝(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前2023年)和陝西華縣泉護村(約公元前2023年)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在陶器上面發現了布紋痕跡,每平方釐米有經、緯線各十條。

江蘇吳中區草鞋山遺址發現的葛織物是距今最早的葛纖維利用物證,該遺蹟反映的良渚文化是一支分佈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2023年。

一般認為養蠶與繅絲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是稍晚於麻紡織的一項發明。一些事例證明,我們的祖先約在2023年前,就已經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蹟中發現絹片、絲帶、絲線等絲織品,距今約2023年。

與麻葛不同,絲綢產品具有優良舒適的服用效能和美觀的裝飾效果,特別受到青睞,一直是達官貴人享用的高檔服飾用品,因此得到了很快的推廣。這促成了後來歷朝歷代的官營織造機構的精工細作,產品不斷向高檔化發展,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起止時間

1 上 古 時 期 神話傳說 五帝 夏,商,西周 公元 前26世紀 公元前770年 2 先 秦 時 期 散文 歷史散文 諸子散文 東周 春秋,戰國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221年 3 兩 漢 時 期 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 西漢,東漢 公元前206年 公元220年 4 魏晉南北朝時期 詩歌等 三國...

隋唐賦稅制度的變化,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原因

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原因?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原因如下 1 春秋初稅畝 從春秋末齊國管仲的 相地而衰徵 魯國開始實行 初稅畝 2 戰國秦漢時期 商鞅變法,地主土地私有制確立,相繼出現了貴族地主 軍功地主和商人地主。2 王田制 王莽時期 把全國的土地更名為 王田 歸國家所有,禁止自由買賣。3 東漢魏晉...

幫忙整理下中國古代史的朝代,時間,優秀人物及優秀事蹟

曹操 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據考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 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 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樑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