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我找一下關於 宋元時期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 的

2022-05-29 12:45:13 字數 5288 閱讀 3874

1樓:紅豆之星

農業宋代從越南引進優良的品種占城稻

占城稻又稱早禾或佔禾,屬於早秈稻,原產于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開始傳入我國福建地區。根據我國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大中祥符四年(2023年),江淮兩浙大旱,水田不登,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種三萬斛(hú),分給以上地區播種,獲得成功。不久,今河南、河北一帶也種上占城稻。南宋時期,占城稻遍佈各地,成為早秈稻的主要品種,也成為廣大農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糧食。

「蘇湖熟,天下足」

此諺語自南宋開始流傳,出處見高斯得《恥堂存稿·寧國府勸農文》等書。蘇指蘇州,今江蘇吳縣一帶,太湖以東。湖指湖州,今浙江吳興一帶,太湖以南。

太湖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佈,「百流眾瀆(dú,水道),曲折縈繞」,稱「水鄉澤國」。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時期(1127—1189),興修太湖地區水利,在崑山、常熟以北,開河口導湖水入江海。孝宗時,於太湖出口處,設定閘門調節水量。

濱湖低田,高築圩岸,以御風濤。由於水利浚通,排除了嚴重水災,使低田與高田盡得灌溉。加上此地農業生產技術先進,農民深耕細作,「耕無廢圩(墟),刈(收割)無遺壟」,使用最新農具「連枷」脫粒,遂使蘇湖一帶成為南宋農業高產區,農作物一年兩熟,上田畝產達五六石,故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稱。

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

北宋時期,水稻的種植已擴充套件到黃河流域。宋太宗時,雄州知州何承矩等提議在同遼交界的河北路屯田種稻,獲准。何承矩被任命為河北沿邊屯田使,率從各州調集來的軍士一萬八千多人,在雄州、莫州、霸州等地興造水田,引澱水灌溉,試種水稻。

由於北方霜凍期早,初年試種未能成功,遭到反對者的非議,幾乎廢止。以後,改用江東「七月熟」早稻品種,八月間成熟,終於獲得豐收。何承矩把稻穗運到東京,朝廷裡的反對派在事實面前改變了態度。

從此,水稻在黃河流域不斷得到推廣。在我國南方,則出現了大量圩田。北宋中期,太湖流域及長江沿岸的許多地方,都有規模相當大的圩田。

據沈括《萬春圩記》說,從宣州(今安徽宣城)到池州(今安徽池州),就有千區以上的圩田,其中最大的萬春圩有田12�7萬畝,圩中有大道長22裡,整個圩像一座大城。在水田和圩田擴大的同時,水稻的耕作技術也不斷提高。江南出現名為「靠田」的田間管理法。

當秧苗長得壯茂時,即鋤草中耕並把水放幹,讓陽光曝晒,促使稻根深扎,然後再放水入田。經過「靠田」的稻苗,即使遇到乾旱,也可以保證成熟,上田畝產可達五六石。宋高宗時,明州(治今浙江寧波)畝產稻穀六七石,創宋朝畝產的最高紀錄。

水稻逐漸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成為宋朝最重要的糧食作物。

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

我們現在所說的棉花專指草棉,但古書上稱的棉花既包括草棉,也包括木棉。古代傳入我國的棉花有兩種,一種是原產於非洲的草棉,一種是原產於印度的木棉。非洲草棉是經中亞傳入我國的,時間是在西漢張騫通西域之後。

當時人們稱之為「白疊」。非洲草棉產量低、纖維品質也差,但生長期短,成熟早,適合新疆地區的氣候特點,所以很早就在新疆得到推廣。但總的說,它的種植面不廣,在相當長的時期裡僅限於新疆。

直到南宋末年,非洲草棉才得到了在關陝渭水一帶迅速傳播的機會。印度木棉是經東南亞傳入我國的,時間要晚一些。當時人們稱之為花或「吉貝」。

印度木棉植株高大,高六七尺,有似江南的小桑樹,結桃多,產量高。閩中一帶,「木棉收千株,八口不憂貧」(謝枋得《劉惠父惠木棉詩》)。南宋末年,印度木棉迅速向長江流域推廣,成為農業中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

課本講的棉花的種植,重點講的是印度木棉的種植。

茶樹的栽培也有很大的發展

北宋時期,南方許多地區已經普遍種植茶樹,並且出現了一批與糧食生產脫離、專門以種茶為業的園戶。北宋**實行茶葉專買專賣,每年收納茶葉能達一千五百萬斤左右。南宋時,茶樹的栽種面積繼續擴大,僅成都府路和利州路兩個路,年產茶葉即已達2 100萬斤,大大超過北宋全國一年的產量。

宋代南北氣溫普遍變冷

歷史上我國氣候的演變大致呈現冷暖交替的狀態,總的趨勢是由暖變寒,即溫暖期時間趨短,程度趨弱,而寒冷期時間趨長,程度趨強。7世紀中期,氣溫高於今天,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0世紀後半葉。11世紀初氣候轉冷,12世紀初更趨寒冷,氣溫比今天要低,13世紀初開始回暖,但氣溫仍然低於今天,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3世紀的後半葉。

也就是說,唐、五代時處於溫暖期,而兩宋則基本上處於寒冷期。

手工業宋代南方絲織業的發展

北宋時,絲織業的產地逐漸形成江浙和四川兩個中心。當時江浙一帶「繭薄山立,繅車之聲,達甍相聞」(李覯《直耕李先生文集·富國策》)。宋神宗時,那裡每年上供的稅帛就有98萬匹。

同時期四川的絲織業也頗具規模。宋神宗時,成都錦院就擁有117間房子,154臺織機,580名工人,生產二十多種的蜀錦。蜀錦的產量幾乎佔到當時全國織錦產量的20%。

到了南宋,絲織業更是遍佈江南城鄉,江浙一帶所織「縑綺之美,不下齊魯」。四川的絲織業不僅種類多,數量亦大。南宋初年的稅絹等物,主要就來自江浙和四川。

紹興十七年(2023年),東南諸路每年收綢39萬匹、絹266萬匹,綾羅三萬餘匹,四川僅上供和激賞兩種名目的稅絹就有44萬匹,加上其他名目的稅絹,數量遠遠超過北宋神宗時的夏秋稅帛三百六十七萬二千餘匹。

棉紡織業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

南宋後期,棉紡織業首先興起於廣西和海南島。那時候廣西民間是使用鐵杖碾去棉子,用手握棉葺紡線織布的,有些地方還增加了彈花和卷棉的工序。廣西雷、化、廉等州生產的「吉貝布」(棉布)在當時很有名,既有幅寬細白的「慢吉貝」,也有幅窄質粗的「粗吉貝」。

海南島棉紡織品的種類更多一些,用途也相當廣泛,除做衣服外,用兩幅布拼成的臥單稱作黎單,用四幅布拼成的幕帳稱作黎帳,還有用於文書几案的布稱作鞍搭。許多棉布還染了色,顏色鮮明,非常美觀。黎族婦女還把內地販去的絲織品拆開來,與棉線搭配,用織機生產出綵線交織成花紋的棉布,運往廣西一帶銷售。

北宋興起的景德鎮

景德鎮原名昌南鎮,那裡的窯場始燒於五代。昌南鎮有優質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北宋時期,從全國各地來了不少工匠,使這裡的制瓷業迅速興起。

宋真宗時,這裡上供的瓷器款識有「景德年制」四字。南宋時,景德鎮的制瓷業有很大發展,窯區從市區擴大到郊外幾十裡遠的地方,有瓷窯三百座。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窯的長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質量和工藝水平。

瓷窯內部已有很細的分工,有陶工、匣工、土工之分,有利坯、車坯、釉坯之分,還有印花、畫花、雕花之分。除大批民窯外,還有官窯。出產的各種品類的瓷器,除部分上供外,大量遠銷各地。

2樓:

恩。宋代的工商業、貨幣、市場經濟、城市發展、大眾文化和對外**發展得極好

蒙元不過是聚斂搜刮罷了,然後吃些老本。

宋元時期科技發達的原因是什麼啊?

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步驟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bai農業和手工業社會

du主義改造,是通過zhi合作化道路進行的。它的指dao導思想是根據馬內克思列寧主義容關於改造小生產的原理,結合中國國情,在建國初期,及時制定了恢復和發展手工業生產和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採取從供銷入手等積極措施,充分發揮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是:「積極領導,穩步前進」,做法是在黨和**的領導下,由上而下地發動,採用說服、示範、國家援助的方法,啟發和幫助手工業勞動者按照自願互利原則逐步組織起來;目的是幫助他們發展生產,解放生產力,發揮他們固有的生產經營靈活、產品多種多樣、能夠適應人民不同需要和市場千變萬化的需要的優點,幫助他們克服規模細小、資金短缺、裝置簡陋、技術落後及封建保守、行會觀念、生產盲目、自發傾向等弱點,改變舊中國小生產被壓迫、受剝削和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矛盾。這是由個體私有制變為集體公有制、由小生產變為大生產的主要途徑。

4樓:匿名使用者

農業和手工業都屬於是我們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慢慢的手工業被取代了,農業也變成了機械化。

5樓:匿名使用者

葉公葉不同的時代,用用的方法和他的營銷模式,管理方式的不一樣

6樓:家和萬事興呀

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所佔比例

從原始農耕時代到明清的手工業,農業,商業的發展

簡述宋代南方經濟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方面的發展表現,說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起止朝代?

7樓:9點說史

一、農業方面: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

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鄂、湘、川等地。

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南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蘇州)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指蘇州和湖州)或「蘇常熟,天下足」(指蘇州和常州)之稱。

二、手工業:

1、南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和廣西南部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兩浙和川蜀地區絲織業最發達。宋朝**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織錦院,也就是官辦的絲織作坊。

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2、宋朝官窯、民窯遍佈全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州的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弟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 瓷窯,和分佈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

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

3、造船業位居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商業:北宋時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交子」被視為是最早的紙幣。由於農業上的不抑兼併政策,使得整個社會的勞動力充足,工商業得到迅猛的發展,工商業稅佔了總稅收收入的70%。

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起始於唐朝的中期,事件是安史之亂,完成於南宋。

擴充套件資料

從北宋到南宋時期,經濟重心之所以繼續南移並能夠最終完成的原因是:

1、自然因素

宋代氣候條件變化,使南方更適宜農業發展。同時,由於北方經濟開發較早,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環境惡化,影響了農業生產。

而南方經過三國時期以來的經濟開發,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自然環境保持較好,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2、政治因素

這表現為:

一是兩宋統治疆域大部分地區在南方,其中南宋時政治中心還移到南方,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繼續發展;

二是自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是兩宋時期,中原人民反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鬥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戰禍;四是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採取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3、經濟因素

北方仍然戰亂較多,而南方社會秩序相對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使南方自然資源繼續得以開發利用,社會經濟秩序發展,從而最終超過北方,全國經濟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誰能幫我講解一下關於維新變法,誰能幫我簡述一下日本明治維新的侷限性?謝謝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維新變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 教育制度,發展農 工 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 維新變法 是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 1898年6月11日 9月21日 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

大家可以幫我找一下關於魔法的小說裡的關於魔法師裝備是怎麼起名

藍火 弒龍 龍吟 晶炎 吟鳳 虎嘯 陰噬 驚雷 異界之全職業大師 裡面有很多關於魔法裝備或是製作鍊金什麼的。異界重生之打造快樂人生 這個就比較混雜了,什麼都有。求好看的魔法師 何必執著魔法 吞噬蒼穹 中 簡介吞噬無盡的慾望,踏破蒼穹,唯我獨尊。等級制度 鬥者煉皮 鬥士煉肉 鬥師煉骨 鬥靈煉脈 鬥狂煉...

請大家幫我找一下關於水資源的資料

我國是個缺水大國,水資源並不豐富,但用水浪費驚人,供求問題十分突出。這個結論,並非危言聳聽。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1億立方米,在世界上僅次於巴西 前蘇聯 加拿大 美國和印尼而居第6位。絕對量雖算豐富,但由於人口多,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卻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僅列世界第88位,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