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借「詠蟬」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2022-05-25 09:05:17 字數 5928 閱讀 5047

1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2樓:1天_堂

1、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2、作品簡介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3、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26—684後),唐代文學家。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

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討武瞾檄》,兵敗後不知所終,或說被殺,或說為僧。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傑」之一。

有《駱賓王文集》。

詩人借「詠蟬」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3樓:匿名使用者

駱賓王的《在獄詠蟬》賞析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賞析】

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

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

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絡在一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髮。

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的方法,把這份悽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

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後,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其詩云:「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見《西京雜記》)這裡,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典故,進一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一片忠愛之忱。「白頭吟」三字於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層。十字之中,什麼悲呀愁呀這一類明點的字眼一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接下來五六兩句,純用「比」體。兩句中無一字不在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

蟬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這裡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詠物詩寫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託遙深」。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於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餘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

這句詩人自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瞭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一個來替詩人雪冤呢?「卿須憐我我憐卿」,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

這首詩作於患難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於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及物,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4樓:匿名使用者

《詠蟬》初唐詩人駱賓王的詩作。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因而作者詩句中表示,故鄉的田園卻已荒蕪,煩請蟬用鳴叫之聲敲響警鐘,表明自己的家境同樣貧寒而又悽清。你說的是這個詠蟬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以蟬品行高潔。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

"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

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悽楚。"虞世南《蟬》: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內心高潔,不與權貴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7樓:業如桓儼

《詠蟬》

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於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餘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

這句詩人自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瞭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一個來替詩人雪冤呢?「卿須憐我我憐卿」,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

這首詩作於患難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於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及物,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在獄詠蟬一詩作者借詩抒發什麼思想感情?

8樓:江瀟雨

駱賓王的《在獄詠蟬》賞析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賞析】

這首詩作於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

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

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絡在一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髮。

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的方法,把這份悽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

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後,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其詩云:「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見《西京雜記》)這裡,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典故,進一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一片忠愛之忱。「白頭吟」三字於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層。十字之中,什麼悲呀愁呀這一類明點的字眼一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接下來五六兩句,純用「比」體。兩句中無一字不在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

蟬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這裡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詠物詩寫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託遙深」。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於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餘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

這句詩人自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瞭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一個來替詩人雪冤呢?「卿須憐我我憐卿」,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

這首詩作於患難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於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及物,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虞世南的蟬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9樓:匿名使用者

虞世南的蟬表達的感情是:

這是一首託物寓意的小詩,寫蟬餐清風飲曉露,棲於梧桐樹上,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藉、受制於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氣韻風度。

10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個人對錢的喜愛與讚美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蟬的喜愛和讚美的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的小詩,詩人以蟬自喻,體現出自己的清高和老成慎重,也未嘗夾帶了一點自傲之情

1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對蟬的喜愛

13樓:豐城黃氏

表達了作者對蟬的喜愛

14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市糧食等什麼的思想感情這個我也不知道啊!

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5樓:晶不語鑫

《在獄詠蟬》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作用:借蟬的高潔品行來「寓情於物」,顯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該詩表達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象徵:指的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象徵的妙處:

象徵用象徵物靠聯想來暗示象徵義,給讀者豐富的聯想空間,顯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詩人往往借它們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16樓:完美假知己

笛聲,是一種悲涼悽切、清遠悠揚的**,在萬籟俱靜的黃昏,在暗霜凝聚的深夜,在夕暉餘照的古城,在秋風瑟瑟的邊塞,永恆地迴響著一支支清曠悠遠的笛聲,訴說著人生中的迷離風景和風景中深重低沉的嗚咽.飄泊顛躓的遊子聞笛傷懷,歸心似箭;戍守邊關的將士聞笛興感,思家念親;宦海沉浮的遷客聞笛嗟怨,自傷自悼.……凡此種種,千姿百態,多姿多彩,真可謂「玉笛橫吹,離情萬種」.

17樓:皇藝髮型

借酒消愁,憤懣,壯志難酬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8樓:青睿聰甫若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中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形象的喜愛,以及對田園生活的讚美之情。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9樓:玉卿天下

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現出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

20樓:1天_堂

1、借畫面互動.《乞巧》這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

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才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我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配樂再現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

2、借音律互動.**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在教學中讓**成為拉近時空、拉近學生與文字距離是我的初衷.

在朗讀在背誦在想象的時候,我選用的是經典名曲《陽關三疊》.家家乞巧巨集大的場面,因為場面大而熱烈,因為場面大而深沉,更何況是在夜晚,因而一段寧靜致遠、深沉空曠的絲竹之曲,怎能不激發起學生無邊的遐想呢?

3、借吟誦互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吟誦是古詩教學很多老師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

我教學時由學生背詩入課,教師吟詩入題.課中吟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味、入詩境.

4、借想象互動.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最後請學生大膽地與織女對話,啟發學生吟詩明志,用說來體會詩人的志趣,體驗乞巧的民俗,學生自己借詩詠志,借想象抒情懷.

長安秋夜羅隱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長安秋夜 是唐代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描述作者操勞國事的情況,表現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和自己對皇帝的忠誠 後兩句寫作者騎馬行於長安街頭,萬籟俱寂,一派安寧的景象。全詩像是一則宰輔日記,反映著作者從政生活的一個片斷,展現了一個政治家的懷抱 氣度和風采。長安秋夜羅隱思想感情 長安秋夜 是唐代詩人李德裕創作的...

李白的《將進酒》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將進酒 是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將進酒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0 熱愛祖國氣吞山河 大氣豪爽放蕩不羈 藐視權貴輕視榮華 感嘆人生珍惜光陰 以酒為樂借酒消愁 以上就是詩人盡情表達...

春夜洛城聞笛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 春夜洛城聞笛 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 洛城 表明是客居,春夜 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 暗飛 變客體為主體。暗 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