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聞笛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03 22:26:35 字數 4627 閱讀 1983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

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

「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

「……『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

這裡「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

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

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佈。

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於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柳》曲。

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

《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中說: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

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

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

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餘韻嫋嫋,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幾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絃,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春夜洛城聞笛>>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亦夢之城

1、《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2、《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飄滿洛陽古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4、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裡,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作此詩。

5、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3樓:小倩兒七七

抒發作者思念家鄉和對故鄉親人的深厚感情。

春夜洛城聞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簫灑舞劍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

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

「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

「……『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

這裡「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

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

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佈.

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於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柳》曲.

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

《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中說: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

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

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

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餘韻嫋嫋,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幾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絃,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春夜洛城聞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佳人醉月

春夜洛城聞笛: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對親戚朋友的深深懷念之情。

6樓:合驪悟昌黎

夜深人靜的時侯,不知從誰家響起了悠揚的長笛聲,這美妙悠揚的聲音,隨著春風瀰漫了整個洛陽城.在這靜靜的黑夜裡,忽然聽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誰不為此勾起懷念故鄉的情思啊!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7樓:定華臺海秋

春夜洛城聞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聞笛思鄉的思想感情。

8樓:濯友瑤肇螺

抒發作者思念家鄉和對故鄉親人的深厚感情.

春夜洛城聞笛⑴

誰家玉笛暗飛聲⑵,散入春風滿洛城⑶。

此夜曲中聞折柳⑷,何人不起故園情⑸。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9樓:丘存南元忠

表達了作者漂泊在外多年,聽聞折柳之曲,思念家鄉的遊子之情。

春夜洛城聞笛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翻譯】夜深人靜的時侯,不知從誰家響起了悠揚的長笛聲,這美妙悠揚的聲音,隨著春風瀰漫了整個洛陽城。在這靜靜的黑夜裡,忽然聽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誰不為此勾起懷念故鄉的情思啊!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春夜洛城聞笛第二句用了什麼手法,春夜洛城聞笛用了哪些寫作手法

這是李白的一首詩,第二句採用了誇張的手法,把玉笛的聲音被城中人聽到的情況寫的很是生動,詳解如下 1 原詩如下 唐代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 解釋 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 散入春風 滿洛城 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的「聞折柳」是什麼意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曾說,「

折柳 是一首曲子,折柳 即 折楊柳 曲的省稱,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的 折柳 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 折柳 是全詩的關鍵。折柳 在古代好像是表示挽留的意思吧,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意 是該詩主題的昇華,全詩的點題之詞。春夜洛城聞笛 中 聞折柳 是什...

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春夜洛城聞笛二四句並說說其表達效果

1 散入春風滿洛城 誇張。春風徐徐,笛聲飄散在風中,風又吹送笛聲,回飄滿了洛陽城,讓答人想到 此曲只應天上有 這一句雖帶有藝術的誇張,卻襯出笛聲的動人 夜的安靜。惟其如此,才會在詩人的聽覺與想象中飄滿洛城,似乎其他的聲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靜聽。2 何人不起故園情 反問。聽到這笛聲的,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