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桃花始盛開

2022-05-07 20:35:22 字數 2895 閱讀 6328

1樓:超級単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大林寺桃花》

【唐】 .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一、譯文如下:

在人間四月裡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裡來。

二、詩詞賞析:

該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

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 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 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三、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樓:阿元

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前一句是:人間四月芳菲盡。

這句話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全詩如下: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剛剛盛放。

我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

此時重新遇到春景後,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沒想到春天反倒在這深山寺廟之中了。

該詩開頭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

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 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 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

這首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但仔細研讀,就會發現這首小詩意境深邃,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又富於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這是一首紀遊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四月。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歲。白居易,曾授祕書省校書郎,再官至左拾遺,但因直諫不諱,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

因而有種滄桑的感慨,就自然而然地融入詩中,使《大林寺桃花》紀遊詩,蒙上了逆旅滄桑的隱喻色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全文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4樓:匿名使用者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是一種物理現象

5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出處: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6樓:匿名使用者

人間四月芳菲盡...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象呢

某寺廟位居山上,四月咋暖還寒,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確實花季來得比山下晚些。選 b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因素 d.地球運動 人間四月芳菲盡 指的是山腳下或平原地區,由於溫度較高,花開較早,而 山寺 之中由於海拔較高...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是哪裡的景色

1全部在廬山香爐峰頂大林寺四月桃花盛開的景色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首七絕是一首紀遊詩,元和十二年 公元817年 初夏作於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盛開的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詩桃花始盛開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北風捲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反映了 與地勢高下有關係,很明顯這地勢高 間四月 山寺桃花始盛開 道出了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這裡面說的是山地垂直氣候。前兩句是說山區的春天比同地區的平地要晚一個來月 後兩句是說,胡天 北方 比中原的冬天要早到兩個來月。海拔高的地方春天來的比較晚 北半球緯度越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