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使比丘答 佛教所說的 業 是怎麼回事

2022-03-30 06:40:38 字數 5058 閱讀 8773

1樓:8萬4千法門

業障很麻煩,所以首先要曉得什麼叫業,什麼叫業障。

業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活動。我們心裡面起心動念,意業,這意的活動,口的言語、身體的造作。當你活動造作的時候,這個時候叫事,我們常講:

你在做什麼事?造作的時候是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叫業。所以業是造作的結果。

業有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就是無所謂善惡,非善非惡。

善惡的標準從**定?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於自己不利的都是善;如果說利益自己、不利益眾生的,這是惡。所以佛法善惡的標準是在眾生不在自己,這個要知道。

也許有人問:對於自己沒有利益,那我要學它幹什麼?佛為什麼不叫我們求自己的利益?

諸位要曉得,佛法自始至終沒有別的,教我們破二執而已。大小乘經論裡頭講得太多,我執破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超越三界;法執破了就成佛。

2樓:懺悔文人

首先,我不是佛使比丘。

業的問題,《大藏經》大乘涅槃部經典《大悲經》有提及:佛言:「所有世界是業所作,是業所化。一切眾生,是業所作,是業所化,業力所生。

此外《大藏經》大乘經典《佛說不增不減經》中,佛對舍利弗說的原文: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

這個業是什麼,我覺得難得用個詞代,如果你真的想研究,還是自己領悟吧,我未必比你更懂業,也許我只是比你更多提說這些。

3樓:煩惱即菩提

就是人們的行為和心念,形成的因緣。

佛使比丘答:在家人不能成為阿羅漢,是嗎

4樓:莫文靈雲南

佛使比丘答:

對這問題也不要給予「能」或「不能」的絕對答案,而必須這麼回答:「阿羅漢是超越僧俗的」。然而一般人都說在家人一證悟成為阿羅漢,就得在七天內趕快出家,否則將會死亡,這是後期的人在論、疏或其他作品中,過分自大、武斷的說法。

阿羅漢一定都是超越僧俗的,沒有人能夠把阿羅漢變成俗人。因此,不要去宣稱阿羅漢會不會在俗,縱使抓了個阿羅漢,強迫他過在家生活,使阿羅漢成為居士,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已經超越僧俗了。

請問佛教上說的業果和因果是一回事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問題關鍵是要讓你明白前生後世的存在。你不相信前生後世。認為人死後就斷了,不會延續到後一世,所以你來到這個世界,你也不承認這是前世的延續。

然而,佛法認為人是有前生後世的,是因為人死後心識不會斷滅,會由你的業力把你引生到下一個輪迴。如何見得呢?我們都是凡夫,不是聖人,無法帶你去遊天界或地獄,但是,從日常的觀察中,我們便能找到蛛絲馬跡。

比如,同是一個鄉村長出來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學習英語有天分,有的學習數學有天分呢?同是一個家庭長大的,為什麼你愛吃蘿蔔,哥哥愛吃土豆呢?這些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卻忽略掉的,便是過往生中帶來的習氣。

如果象你所以為的沒有前生後世,那麼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應該都是一個模樣,不會有各自的偏好。然而事實上卻不是這樣,有的娃娃愛哭,有的愛笑,有的愛玩車子,有的愛耍槍。這一切都是前生業力所至。

由此,你便能明白,前世所作的善惡,將導致現在或來生的苦樂。因此,儘管現在受苦的你,也會努力行善,現在享樂的你,也會努力惜福了。

6樓:又來一趟

寫得太多了,看不過來,我不是高人,說點拙見,只說因果,前有因後有果,種下一棵樹種,就可能長出一顆樹,果樹不修剪,可能長不好,這就是看得見想得到的因果。你幫助過一百個人,你有難事,可能會有五十人幫你。看誰都不順眼,和誰都打架,你出了車禍都沒人救你。

就是這麼簡單。你現在的處境,和你的今世、前世乃至父母的行為都有關係,同樣你現在的行為也會影響你的將來,甚至影響你子女的將來。那麼什麼是苦樂?

看心態了,一個大老闆失去一筆買賣,也會苦,一個乞丐得到一個饅頭也會樂。佛教所說放棄小我,尋求自我本性。煩惱在世界上誰能躲的開呢?

關鍵是用什麼心態去看待。不要總想著自己那點芝麻豆子的不愉快,一個人掉了東西手裡又拿了一大堆東西,你幫他撿了起來,聽她說聲謝謝你也會很喜悅,這就是道。希望你明白了。

7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因果不虛,這個必定不會有絲毫偏差。但因果方便講是三世貫通的。

過去世、現在世及未來世,而不能站在此世,甚至此世的某個階段來看因果。不論此生如何富貴,如果春風得意,必定來自往世因,因緣成熟而結成的果。某女與某男如何令世人不齒,那是站在世間來看,如果從因果來講,他們往世結有深厚夫妻緣,此世成熟結為夫妻果,沒有錯誤,如果不這樣,那還不是他們的因果戲了呢。

某人不善待老人,那是他們之間的因果相續。不同的種因疊加,結各各不同的果。從更深一層來講,則是三重因果。

當下即因,當下即果,當下即緣,他們此生的一切是因緣成熟的因果所致,同時,此世的所做所為,又將為未來種下新因,必將受報。當此世因緣結束,就會乘下一成熟因果而感招到另一個載體身。就這樣的不斷生滅……

8樓:陶硯螞蟻

不是一回事,區別在於:因果是同時的是體現一個緣的;業果是有先後的,是業力感應而產生的必然結果。看你對楊的論述,想必學佛不久,由於分別心作怪,嗔念好重阿。

關於楊的現象可以這樣解釋:人在六道中輪迴,他的前世積累了很多的福報,但又沒達到去天人道的程度,這一世又投胎做人,由於他福報深厚,這一世的依報就比較殊盛,這就是因果。如果他不知道珍惜,任意揮霍前生的福報,而不修福,甚至作孽,福報今生都享受盡了,下一世就會受苦甚至墮入地獄,這就是業報。

我想你應該明白了。題外一句,學佛修行不但要修福報,還要修智慧。

9樓:因緣法

您並不沒有用心去理解因果的含義,現在所理解的和真正的因果概念不搭邊。當您瞭解了因果規則,也就沒有了現在的疑惑。許多學佛人都是因為這樣,才走上學佛之路。

建議您先大概瞭解因果是什麼,網上有一本《因果明鏡論》,對因果之說有極詳細的介紹,看了之後,再談因果,就好說了。

10樓:大阿彌佗佛

1 因果是事理的法則,前後貫通。造什麼因(所做的事),結什麼果(相應的責任)。業果是對已經做過的事要承擔的責任。

2 佛說因果通三世,前世今生後世。前世的善惡業,今生受果報:今生(現在)做的事,來生(以後)受果報。

像種地一樣,收穫甜瓜的同時又種苦瓜,將來肯定要吃苦味的果。人間的法律獎懲就是因果報應的例證。各人造業,各人受報,與別人無關。

造什麼業與個人的受倫理教育程度和個人的修養高低是影響因素。

3 各人受無明煩惱的影響,對外界的環境好壞使心裡產生貪嗔痴慢疑惡見等活動,身體為之做了各種事情,必定要承擔責任(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次又一次反覆,反覆就是輪迴。

佛法並不深奧,要想全部明白,須要相當的時間學習。

阿彌陀佛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老東西卻一生安享榮華富貴,人間該享的福,都享盡了,應該遭的罪,卻全都避開了,老了老了還有個翁帆給他暖被窩把夜尿,已經奔九十了,還沒有死

哈哈哈 這老東西 前身積累的福報 還沒有用完!!!該他享受!

天人的一個指甲 跌落在地球上 福報可以供養全球的人類;就像你把一個饅頭 晒乾碾碎 施捨給一窩螞蟻 可以供養它們3個月,,

這老東西福報,就這一點 轉眼就沒有了 今後的苦難;今後的因果還在後頭等著他呢?80歲的老翁 找一個28歲的祕書 還招搖過世 唯恐世人不知,,,

你今天種的蘋果 要等3年才能結果!

你今天種下的穀子 至少要等半年才能有收成!

你不可能今天讀書,明天就要畢業!

因果的發生 需要時間!

你想快速成材 就要有大福報!

佛;法;僧 是大福田,比如藥師佛有12大願 阿彌陀佛有48大願 釋迦摩尼佛有500大願

背誦這些大願,祈禱佛菩薩長久駐世 普渡眾生 可以積累無量功德!

阿彌陀佛。

佛教 是叫人出輪迴的。

看你憤世疾俗的樣子 心理極度不平衡,,,很難學習知識,

先從感恩開始,才能平靜心身,,,

阿彌陀佛

12樓:匿名使用者

欲了知三千大千微塵世界,當觀萬法因緣生,因緣滅。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1. 這個因果的因即是緣起,從世俗諦而言有善或惡的緣起,於究境義一切顯相了無自性 (不垢不淨)

2. 這個業果的業,為已做的善惡業,因所做的業,其果報於因緣成熟後而現形 (此生或來生等)

3. 因果是真理,遍於十方。如,雜阿含經卷第十:

爾時,阿難語闡陀言:「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

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延!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4. 業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業得善果,惡業得惡果。

13樓:**雪藏

1 善惡未必皆在1分鐘內報應,1月,1年,若干時日均有。

報即報應,即果報,即是業報。善業得善報應, 惡業得惡報應。

2 二十歲的小夥子,天天半夜上網 ,白天還有精力打籃球。

八十歲的老爺爺,即使早睡早起,也整體不舒服。

這個怎麼解釋?相信不言自明。

同樣道理,您又如何知道楊xx宿世並無善因呢?

世尊生而能言,現世成道,若非累世積德,何以一世成就?所謂一世成就,其實也是累世成就。

法藏比丘,所受生處,無量寶藏自然發現,亦因其發大誓願,勇猛精進,無量劫來積功累德,方現此瑞。

3 佛教何曾提過「贖罪」?何曾提過人世必須經歷受苦,贖罪,生死,輪迴?

「懺悔」與「酬還宿債」倒是有,歸結還是善惡報應。

惠能大師開示,「但自卻非心,打破煩惱碎」。亦即經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若無罪因,何來罪報?若無生死因,焉能受輪迴?

4 造下輪迴的因,就有輪迴的果。

造下斷輪迴的因,後世便可不受輪迴。

造下成佛的因,後世便可斷一切苦,證無上智,度無量眾。

5 善惡報應,既有現世,也有後世。若求後世利益,則可兼利現世。

最後,以此法施功德,或多或少,悉皆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其重罪鹹滅,常得安樂,無諸病苦,大富豐饒,眷屬增省,善根成就,現世安穩,後生極樂。合十。

南傳佛教為什麼沒有比丘尼傳承

阿育王之子摩哂陀於紀元前三世紀奉父王之命,赴錫蘭島傳佈佛教。得錫蘭國王之尊信與保護,於首都阿耨羅陀補羅 anuradhapura 建立大寺 maha vihara 弘揚 平等心經 samacitta suttanta 並營造石窟以結夏安居,又於睹波羅糜塔召集比丘大會,正式建立以阿利多長老為首之佛教僧...

藏傳佛教和普通佛教有什麼區別佛教與藏傳佛教的區別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大佛教系統齊備的國家 漢傳佛教 藏傳佛教 南傳佛教,交相輝映。不過,南傳佛教只侷限於雲南一地,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那麼,我們經常聽到的藏傳佛教,和我們熟悉的漢傳佛教,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呢?相對而言,南傳佛教影響較小,而漢傳 藏傳佛教在...

信仰佛教,只是信仰,是對佛不敬嗎!佛不

好好唸佛,南無阿彌陀佛。最恭敬的是依教奉行 按照佛陀的教導去修行去生活。這樣算不算對佛大大的無禮.眾生都是佛,你女友也是未來佛,吵架鬧分手之間若有無禮 不敬,就是對佛無禮 不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就是 禮敬諸佛。此處諸佛就是眾生,眾生本來是佛,眾生本來成佛,所以隨時隨地都要禮敬眾生,禮敬諸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