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 稅 捐的差別,貢賦與賦稅的區別

2022-03-27 04:12:34 字數 5358 閱讀 5105

1樓:貝貝愛教育

賦、稅、捐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寫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意思不同

1、賦:

(1)、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2)、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3)、唸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4)、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稟賦。

(5)、古同「敷」,鋪陳,分佈。

2、稅:

(1)、國家向企業或集體、個人徵收的貨幣或實物:稅收。稅額。稅款。稅率。稅法。稅制。稅務。

(2)、姓。

3、捐:

(1)、捨棄,拋棄:捐棄。捐生。捐軀。

(2)、獻助:捐資。捐獻。捐助。募捐。

(3)、舊時獻錢得官職:捐官。捐納。

(4)、賦稅的一種:車捐。房捐。

二、寫法不同

1、賦:

2、稅:

3、捐:

三、側重點不同

1、賦:稅收產生初期用來滿足軍事需要徵收的軍需品叫做賦。

2、稅:國家對整個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手段。

3、捐:捐是一種自願的交納,是自願的、臨時財政收入。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歷史上稅收有過各種各樣的名稱。除「稅」這個詞外,還稱作賦、租、捐、課、調、算、庸、糧、榷布、錢等等。有時它們之間還發生混用或聯用的現象。

在中國歷史上混用或聯用最多的詞是「賦稅」、「租稅」和「捐稅」。

(-)稅

「稅」字最早出現在《春秋》所記魯宣公十五年的「初稅畝」(公元前594年),這是春秋時期魯國對農業賦稅制度的改革。實行「初稅畝」後,土地所有者只要交稅,全部收穫就可以歸自己支配,首次以法律形式承認了土地私有。「稅」字是由「禾」、「兌」兩個字組成。

「禾」指農產品,「兌」有送達和交換的意思,因而送交農產品的為稅。當然在現代,稅的範圍決不僅限於對農產品的徵收,而是國家對整個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手段。

(二)租稅

租在現代與稅的含義是不同的。租是指財產的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讓渡財產使用權而取得的代價和報酬。租是經濟利益的有償交換,稅是國家無償的徵收,二者的概念是有區別的。

因此把租和稅合起來(稱為租稅)概括稅收這種特殊分配形式,顯然是不合適的。但是在古代,稅與租是通用的。這是因為在我國奴隸社會,有一種土地工有制的概念,即「普天之下,莫非聖土,率土之濱,莫非王巨」。

在這種觀念下,國家向諸侯、公卿、大夫徵稅,同天子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諸侯、公卿、大夫收租是等同的。這就是所謂的租稅合一,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人們一直使用「租稅」這個名稱。現在看來,使用這個名稱是不科學的。

(三)捐稅

指與稅的含義本來是不同的。捐是一種自願的交納。捐亦稱捐納、捐輸,始於戰國時代。

捐最初是國家授爵的一種方式,是自願的、臨時財政收入。以後各代**除了利用指納授爵以外,還經常以捐偽形式徵集財源,滿足特定用途的需要,如籌措軍他、販濟災民、舉辦工程等。從而使捐納帶有強制性。

明代以後,捐納盛行,逐漸成為**的經常性財政性收入。並且各級地方**往往巧立名目,徵收苛捐,以至捐與稅難以劃分,故統稱為捐稅。

(四)賦稅

賦在古代有特定的含義。稅收產生初期用來滿足軍事需要徵收的軍需品叫做賦。如徵用的兵車、**、衣甲等。

所以賦字由「貝」加「武」二字組成,即貨幣用於戰爭的意思。而中國古代的稅最早是指對土地產品和工商業的徵收。用於國家一般經費。

正如《漢書·刑法志》的記載: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各國實行」初稅畝」以後,各國的軍賦改為接田畝徵用,如魯國的丘甲規定方一里為井,十六併為丘,每丘出成於一匹,牛三頭。

由於按田畝徵收軍賦,賦和稅的名稱才逐漸混用,統稱賦稅。

(五)課稅

課稅有兩種含義:

1.將「課」作為名詞,即指某種稅,是我國舊時稅收的一種。如我國歷史上的蘆課、漁課、鹽課及灶課,分別是我國舊時歷代**對蘆田、漁業、礦業、食鹽產製運銷及食鹽生產者鹽戶所徵的稅。

2.將「課」作為動詞,是「徵收」的意思,「課稅」則為一動賓短語,即「徵稅」。

稅與費的比較

費是指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供某種勞務或某種資源的使用權,而向受益人收取的代價。

費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濟活動中,由於相互交換勞動而向受益人收取的費用。如企業支付的運輸費、保管費、專利費等,這些費用純屬經濟生活中的勞務報酬性質,有的直接屬於業務經營費用、由於這類費用收取的主體是單位和個人,所以同稅收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同稅收混淆起來。

另一類是國家機關為單位和居民提供特定服務或履行特定職能而收取的費用,它屬於國家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目前國家機關對企業和居民的收費,主要有三種:一是事業收費,包括公路部門收取的養路費、房管部門收取的房租、城建部門收取的地段租金、環境保護部門收取的排汙費等;二是規費,主要包括公安、民政、司法、衛生和工商管理等部門,向單位和居民收取的手續費、工本費、訴訟費、化驗費、商標註冊費和市場管理費等各項費用;三是資源管理費。

主要包括石油部門收取的礦區使用費,集體企業經批准開採國家礦藏等資源,向國家管理部門交納的礦山管理費、沙石管理費等項費用。這類收費不僅名目繁多,而且有些稅費之間還發生重複。社會上許多人也分不清稅與資,只要交錢就認為是交稅。

這種稅費不分的情況,與當前社會上亂收費的現象交叉在一起,對稅收工作干擾很大。因此,分清稅與費的基本界限十分必要。一般說稅與費的界限有三點:

(一)看徵稅主體是誰。屬於代表**所屬的各級稅務機關。海關等徵收的一般是稅;由其他機關、經濟部門和事業單位收取的一般是費。

(二)看是否具有無償性。稅收具有無償性,稅收是納稅人單方面向國家所履行的義務繳納,國家不必為此向繳納者提供任何對等的服務,國家徵稅遵循無償原則;而收費則是遵循有償的原則,收費是國家為單位和居民提供某種勞務或資源使用權而向受益者收取的報酬,是有償的。充償徵收的是稅,有償收取的是費,這是兩者在性質上的根本區別。

(三)看是否專款專用。稅款一般是由稅務機關征收以後,統一上繳國家,納入國家預算,由國家通過預算統一支出,用於社會公共需要,不採取專款專用的原則。而收費則不同,多用於滿足本身義務支出的需要,一般具有專款專用的性質。

稅與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經濟範疇,稅費不分,把稅與費混為一談,在當前各地亂收費現象十分嚴重的情況下,對稅收工作干擾極大,這勢必會影響稅收工作的正常開展,也不利於稅法宣傳和提高公民的納稅意識。因此,正確認識稅與費的基本界限,對我國稅收事業的健康發展很有必要。

稅收、國有企業上交利潤、國債、貨幣的財政發行、罰沒收入和收費,都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是相互聯絡的經濟範疇,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交錯的部分,同時。它們之間又有區別,各自在經濟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是,從財政作用來看。

由於稅收自身特點所決定,稅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國家及時、穩定、可靠的財政收入**。

3樓:穿拖鞋打飯

其實本質沒任何差別,都是**找百姓要錢的比較書面的藉口

貢賦與賦稅的區別

請問,稅賦和稅負的區別?

4樓:ok小

一、概念不同

1、稅負:亦稱稅收負,是因國家徵稅而造成的一種經濟負擔。

二、表現形式不同

1、稅負:稅負率。即用稅額佔稅基的比重來表示;稅負額。即用絕對量來表示。

2、稅賦:稅收的基本特徵即為「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

三、計算方法不同

1、稅負:稅負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 ×100% 即,稅負率=本年累計應納稅額/本年累計應稅銷售額(不含稅)×100%。稅負高說明企業效益好,利潤高,企業管理規範,市場競爭力強。

2、稅賦:稅制即指稅收制度,由納稅人、課稅物件、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計稅依據、減免稅和違章處理等要素構成;稅種指稅的種類,差異表現為納稅人和課稅物件的不同,稅種總合構成「稅制」。

四、種類不一樣

1、稅賦:稅、稅收、賦稅、稅賦、稅捐、捐稅、租稅。

2、稅負

巨集觀:在中國,依據稅目有: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輛購置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菸草稅等等,國家的這些種類繁多的稅收收入的總和與整個國家的經濟總量(用gdp來代表)的比值,就構成了全國的稅負水平。

微觀:微觀上的稅負,就是單個納稅人的實際稅負負擔,包括個人與單個企業,這兒稅負承擔的主體是實際負稅人。

5樓:高密風

稅賦又稱賦稅,是一個詞的兩種不同的說法,都是稅的外延稱謂.

而稅負是稅收負擔的簡稱,一般來說納稅人所繳的稅與其經營額有一個比率,這個比率的大小反映該納稅人稅收負擔的輕重.

6樓:

行業稅負一般稅務局按照你這個行業平均稅負,稅負和你的行業和企業的利潤有關,一般製造業稅負比商業要高,各個地區稅負也不一樣,批發業稅負低一些

稅賦和稅負的區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稅負也稱為稅收負擔率.是應交增值稅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

如果每個月都進項大於銷項,那你要提交一份有關這種情況的說明.說明你是因為材料或者產品的庫存增加而引起的,這種情況時有發生,能夠說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條件是你的各項材料、電費等成本專案都很正常.

稅負率的計算

稅負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

稅負即稅收負擔.實際交納的稅款佔銷售收入淨額的百分比.

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

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佔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

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商業4%,工業6%,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具體計算: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 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稅負就是稅收負擔率,是納稅人對應期間的應納增值稅與銷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業或免稅企業,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稅收入按應稅稅率算出銷項稅加入計算就納增值稅,如果有進料加工的話,還要考慮這部份的稅金,具體公式如下:增值稅稅負率=[銷項稅-免\退稅收入*適用稅率-(進項稅-進項稅轉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的計稅***17%)]/(計徵增值稅的銷售額-免抵退銷售額),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業務簡單的公司,上式中沒有涉及的就是0稅負了.

另外對於免稅及出口企業來說,運費稅,城建稅依然要扣,抵稅比例為6%,應計入公式中.

稅賦(稅、稅收、賦稅、稅賦、稅捐、捐稅、租稅),指**依照法律規定,對個人或組織無償徵收實物或貨幣的總稱.各國各地區稅法不同,稅收制度也不同,分類也不同,概念不盡一樣.稅的中文稱呼,在中國各個朝代、各個中文地區對稅的稱呼也有差異.

稅制即指稅收制度,由納稅人、課稅物件、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計稅依據、減免稅和違章處理等要素構成;稅種指稅的種類,差異表現為納稅人和課稅物件的不同,稅種總合構成「稅制」.

隋唐賦稅制度的變化,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原因

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原因?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原因如下 1 春秋初稅畝 從春秋末齊國管仲的 相地而衰徵 魯國開始實行 初稅畝 2 戰國秦漢時期 商鞅變法,地主土地私有制確立,相繼出現了貴族地主 軍功地主和商人地主。2 王田制 王莽時期 把全國的土地更名為 王田 歸國家所有,禁止自由買賣。3 東漢魏晉...

唐太宗採用怎樣的政治制度 賦稅制度和法律方面分別採取了什麼主

1 政治方面 知人善任,虛懷納諫。皇帝充分發揮臣僚作用,減少了政策的失誤。其根本目的在於實現唐朝的長治久安。革新政治。唐初部分沿用隋制,但又有改革,沿用的部分隋制是因為那些制度不僅適應隋朝,在隋朝發揮了一定作用,而且在唐朝也能適應,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鑑於隋亡,制度又有所革新。關於革新 完善制度,將...

春秋時期,齊國進行賦稅改革,實行「相地而衰徵」的目的是A增加國家賦稅收入B確立貴族土地私有

a試題分析 首先明確 相地而衰徵 的內容 無 田 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壞和產量徵收實物稅,它客觀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其次逐個分析備選項,根據所學知識可判斷出答案為a。bd項錯誤,貴族土地私有制是西周時期實行的土地制度,春秋時期開始瓦解 c項錯誤,戰國時期才產生租佃制剝削關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