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及寓意,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及寓意

2022-03-24 01:07:55 字數 4014 閱讀 8764

1樓:一隻土撥鼠啊啊

端午的習俗

吃粽子端午食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粽,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方狀等。

插艾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

栓五彩線

五色絲線,又俗稱五色絲、五彩絲。古俗名稱避兵繒、朱索等。系在蚊帳、搖籃上的又叫宛轉繩、健繩。

應劭《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

划龍舟划龍舟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端午節有什麼寓意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及寓意

2樓:騎著美女找小妞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划龍舟,記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

4樓:沒錯這是暱稱

時至今日,端午節

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和寓意

5樓:天龍永翼

風俗吃粽子,為了紀念屈原。

6樓:今天晴天

端午節習俗及寓意

7樓:雋宣是白風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沿襲二千多年,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

端午節的現代意義,除了愛國精神外,還有衛生防疫。「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在端午節來臨之際,不妨舊俗新用,開展衛生活動,過一個平安和諧健康的節日。

8樓:小思帶你看娛樂

品味中華風俗節日——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及其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都有什麼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每年的五月初一前後,龍船就下水或從水底浮起,水手開始訓練,直訓練到五月初五參加比賽。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鳳鳥舟相對應)。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則是「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2.掛艾草與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3.端午浴

在廣東,兒童用苦草麥藥煮水洗,或用艾、蒲、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海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洗去晦氣。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端午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據說可治**病、去邪氣。

4.浸龍舟水

,因為龍舟寓意吉祥,龍舟滑過的水人們都認為是「大吉水」,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10樓:想非非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

五、午同音,

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1]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2]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23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23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習俗是什麼

11樓:175好女仔

說到我國的端午節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學會用火熟食,以大葉植物葉片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進沸水中煮熟剝葉而食,曾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發生在大葉植物分佈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貯米加水,置火上燒烤成熟食一樣,屬於南方稻作民族製作食物的古老方法,還有就是五月節也稱「夏至節日食粽,周處謂為角黍,人並以新竹為筒粽」。北方角黍已與南方筒粽統稱為粽,它們曾都是端午節的祭祀用品,南北朝時被用來紀念屈原。

及至唐代,北方的黍漸漸為糯米代替,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的民俗文化了。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的風俗習慣了。

12樓:齜牙咧嘴

吃粽子,賽龍舟,插艾,飲雄黃酒……

商丘端午節風俗,商丘的端午節作文有關習俗

主要有 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 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 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 菖蒲酒,吃五毒餅 鹹蛋 粽子和時令鮮果等。也和全國一樣,吃粽子。也吃餃子。端午節早晨,人們從菜市上買來傷力草,回到家和雞蛋一塊煎,據說男人吃啦能補虛壯陽...

端午節民間習俗要拜神嗎,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 荊楚歲時記 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 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還稱 午日節 五月節 龍舟節 浴蘭節 等。1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 長江中...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是什麼,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

端午節沿襲二千多年,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掛艾葉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端午節的現代意義,除了愛國精神外,還有衛生防疫。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