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要短一點的端午節風俗習慣要短一點的

2021-03-04 09:32:44 字數 7163 閱讀 9327

1樓:匿名使用者

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俗稱「五月端午」,為境內較隆重的傳統節日。

威海端午節習俗:戴五彩繩,花水洗臉,掛桃枝、布猴子,用艾蒿葉做香包等等。

戴五彩繩

五彩繩,又名「五色絲」。

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每臨近端午節,威海的長輩們就會收集紅、黃、藍、綠、紫五色線,編織成一條五彩繩,在端午節的當天早上,系在孩子的脖子、手腕、腳踝、腰上。

這系五彩繩還是有講究的,必須在太陽升起之前完成,系線時,禁忌孩子開口說話。所以大多數母親都是趁孩子熟睡時給繫上的。

五彩繩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的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讓水沖走。由於端午過後,蜈蚣、蛇、蚊等開始頻繁活動,據說戴五色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孩子由此可以保安康,帶來一年的好運。

花水洗臉   過端午用花水洗臉是許多人都熟知並喜愛的民俗。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把採摘來的月季、藁本、艾蒿、「西瓜葉」(一種葉子帶有西瓜香味的野生物)、「野山椒」(一種帶有香味的野生植物)等取嫩葉花瓣,用水清洗乾淨,然後浸泡在一大盆清水裡,把花瓣、嫩葉揉搓出香味來,放置在院子裡盛接露水。

第二天早上起來,全家人就分享這接收了一晚上露水的花水洗臉、擦身,香香清涼的花水,可以把臉洗得香噴噴的,能防止蚊蟲叮咬。

掛艾蒿桃枝或柳枝   端午節的當天,威海人會在自家大門上掛上頭天新採集的艾蒿和桃樹枝。

這是因為端午前後的艾蒿藥性最好,能散發出芳香之氣,使蚊蟲不能靠近。而桃枝可以辟邪,所以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習俗。

2樓:峰何以笙簫默

端午節習俗有:

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3樓:嶽餅

1、吃粽子

(1)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子,屬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粽籺」、"古粽籺"、「筒粽」。

(2)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2、佩豆娘

(1)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

(2)《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

(3)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端午節風俗習慣(要短一點的)

4樓:元氣小小肉丸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洗草藥水、放紙鳶、盪鞦韆、貼「午時符」、系百索子、打午時水、浸龍舟水、放紙龍、拴五色線、食粽、採藥製茶、立蛋、佩豆娘、貼五毒圖、遊旱龍、劃喜船、九獅拜象、搶青、馬拉溜、掛鐘馗像、品花宴等。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傳統的習俗。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3、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

4、鑄陽燧

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了端午節「鑄陽燧」的禮儀習俗:「陽燧取火於天,於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古人認為,午月午日午時具三重之火,是陽氣極盛之時,在此時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鑄鏡的時刻,鑄成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

5、放紙鳶

在中國南方一帶城市,端午節放風箏也是一種習俗。端午時期,兒童放風箏稱之為「放殃」。風箏,即紙鳶。

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5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12

賽龍舟12

艾葉插在門楣上10

喝雄黃酒8

佩戴五彩繩7

佩戴香包4

懸鐘馗像4

祭祀先人3

懸菖蒲3

畫額2打午時水2

放紙鳶2

煮鹹鴨蛋1

搶鴨子1

吃一種叫「煎堆」的食物1

飲菖蒲酒1

求取「午時水」保平安1

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1

把洗過的水灑到路上1

繡制五毒1

吃豆腐1

戴耍線1

接出嫁的女兒回家躲端午1

焚燒蒼朮1

6樓:基泥太妹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風俗習慣有:避五毒、採藥、跳鍾馗、放紙鳶、盪鞦韆、吃鹽蛋、畫額、喝沐蘭湯、鬥百草。

8樓:abc高分高能

你知道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是什麼嗎

9樓:頭飾店

賽龍舟,插艾葉,吃黃酒,吃粽子,吃雞肉。

10樓:黛西小公主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11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12樓:小屁孩我

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

樓主的回答就不錯了;

13樓:做人以誠為本

吃粽子、賽龍舟、門頭插艾蒿、喝雄黃酒

14樓:馥郁的藍

吃棕子,賽龍舟,門頭插菖蒲,艾草,喝雄黃酒,佩香囊,

15樓:帥→逸塵

吃粽子,喝雄黃酒,小孩子臉上用雄黃寫個王子,賽龍舟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好玩啦咯啦咯啦咯

17樓:橘雪雪

每個地方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的,不僅是省份之間,就是各個市縣村都有差異。四川這邊端午節就是吃粽子、鹽蛋、門外掛一些艾草(隨意)然後就沒了。

其他地方除了吃粽子外,還有賽龍舟、喝雄黃酒等等。

你既然問風俗習慣,相信肯定需要粽子,我知道有家手工製作的臘肉粽子很好吃,你可以看看。

18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懸艾葉。

誰知道端午節的習俗(短一點,概括)??????急…………………

19樓:匿名使用者

插艾草、蒲草 辟邪

吃「五紅」去毒

吃鴨蛋總之,各地風俗不一樣的哇

20樓:lxr呂雪瑞

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

21樓:匿名使用者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習俗50字

一 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二 划龍舟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三 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

端午節的地方習俗,端午節的地方習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 五毒餅 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 踏柳 山東省...

端午節的習俗要端午節的習俗!要三個!

包粽子 划龍舟以及插菖蒲 艾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的節日,歷史上也叫端陽節 天中節。端午 本名 端五 也叫 重五 重午 康熙大興縣誌 載,這一天少女要 佩靈符,簪榴花 因此又名 女兒節 包粽子和划龍舟,這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的活動。粽子一名角黍,用菰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