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有什麼特徵

2022-03-17 15:53:25 字數 5407 閱讀 8112

1樓:w牛轉乾坤

中子星的表面溫度約為一百一十萬度,輻射χ射線、γ射線和可見光。中子星有極強的磁場,它使中子星沿著磁極方向發射束狀無線電波(射電波)。中子星自轉非常快,能達到每秒幾百轉。

中子星的磁極與兩極通常不吻合,所以如果中子星的磁極恰好朝向地球,那麼隨著自轉,中子星發出的射電波束就會像一座旋轉的燈塔那樣一次次掃過地球,形成射電脈衝。人們又稱這樣的天體為「脈衝星」。

2樓:腦洞大開實驗室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 它的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的都要大許多倍 那如果當人類靠近中子星會發生什麼呢

中子星有什麼特徵?

3樓:以清竹奉綢

它是一種由早期行(恆)星演變到晚期形成的一種天體,行(恆)星本身因受劇壓高溫而坍縮。原來很大的星體縮到很小,而其質量幾乎沒變所以密度極大。下面我詳敘中子星(大家知到物質有原子組(分子)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其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當然還有更小微粒,不階紹了))因受超高壓原子核周圍的微粒被壓進中子內,形成整體即名中子星。

中子星密度和溫度極高程暗光,其密度僅次於黑洞和仍未被證實的夸克星。補充中子星密度約為每立方厘米一億噸(如有不懂可追問)

4樓:漆語朱水

我的記憶是——中子星密度很高(高過地球上任何物質),質量大(當然重力加速度也大),體積小,會脈衝電磁波。具體的話,上網看,我給你看看一段——子星

中子星是一種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恆星,中子星的密度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為一億噸之巨!半徑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質量就與太陽的質量相當了。

中子星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它也是在老年恆星的中心形成的。當老年恆星的質量大於十個太陽的質量時,它就有可能最後變為一箇中子星,而質量小於十個太陽的恆星往往只能變化為一顆白矮星。

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電子,使原子變得僅由中子組成。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的原子核緊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這樣說,中子星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過程方面,當恆星外殼向外膨脹時,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縮,核在巨大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高溫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最後形成一顆中子星核心。而整個恆星將以一次極為壯觀的**來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天文學中著名的「超新星爆發」。

5樓:腦洞大開實驗室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 它的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的都要大許多倍 那如果當人類靠近中子星會發生什麼呢

中子星有什麼特徵?

6樓:腦洞大開實驗室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 它的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的都要大許多倍 那如果當人類靠近中子星會發生什麼呢

7樓:王安潮

由中子構成,質量極大,體積極小(半徑一般幾十千米),密度極大,逃逸速度極大,自轉快。

8樓:星星心心是我

中子星的特徵:有超高壓強,超高溫、超流、超導、超強磁場等性質。一顆自轉著的中子星不僅發出無線電波,還發出所有型別的輻射,和可見光脈衝。

它的結構和地球類似,是分層的,最外一層是固體。它的表面溫度有1000萬℃,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高1000倍。

9樓:殘酷的天使

逃逸速度大約是光速的一半;依靠中子簡併壓支撐引力坍縮,使其不會變為黑洞;密度極大。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1、中子態。物質組成以中子為主,組成形式為中子簡併態。

2、小尺度。直徑不超過30千米。

3、高密度。密度高達1億噸/cm^3以上。

4、強磁場。中子星形成、恆星核收縮時,恆星磁場被壓縮,使磁場強度增加,帶電粒子只能從中子星的兩個磁極處才能離開,形成宇宙中特有的「燈塔效應」。

5、高自轉。恆星核收縮、形成中子星時,尺度變小,由於恆星自轉角動量守恆,自轉速度大大加快,自轉週期可達3周/秒以上。

沒查資料,能記得的大致就是這樣。

11樓:巨尾天蠍

大質量恆星死亡(超新星**)後的產物,但原恆星質量不足夠大到可以形成黑洞(一顆老年恆星質量是太陽的1.3〜3.2倍時會成為中子星),密度大,高速自轉,引力極大還有所謂的逃逸速度快就是你在中子星(當然你不可能站上去)上往上扔一個東西,根據慣性定律它一定會向上飛在下降,但是會比你在地球上扔更快的下降……另外它的兩極會不斷髮出高能量的伽馬射線

中子星有什麼特徵?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記憶是——中子星密度很高(高過地球上任何物質),質量大(當然重力加速度也大),體積小,會脈衝電磁波。具體的話,上網看,我給你看看一段——子星

中子星是一種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恆星,中子星的密度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為一億噸之巨!半徑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質量就與太陽的質量相當了。

中子星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它也是在老年恆星的中心形成的。當老年恆星的質量大於十個太陽的質量時,它就有可能最後變為一箇中子星,而質量小於十個太陽的恆星往往只能變化為一顆白矮星。

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電子,使原子變得僅由中子組成。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的原子核緊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這樣說,中子星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過程方面,當恆星外殼向外膨脹時,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縮,核在巨大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高溫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最後形成一顆中子星核心。而整個恆星將以一次極為壯觀的**來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天文學中著名的「超新星爆發」。

13樓:腦洞大開實驗室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 它的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的都要大許多倍 那如果當人類靠近中子星會發生什麼呢

14樓:季艾說嘉月

中子星的特徵:有超高壓強,超高溫、超流、超導、超強磁場等性質。一顆自轉著的中子星不僅發出無線電波,還發出所有型別的輻射,和可見光脈衝。

它的結構和地球類似,是分層的,最外一層是固體。它的表面溫度有1000萬℃,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高1000倍。

中子星有什麼特徵?

15樓:獅子

中子星的特徵:有超高壓強,超高溫、超流、超導、超強磁場等性質。一顆自轉著的中子星不僅發出無線電波,還發出所有型別的輻射,和可見光脈衝。

它的結構和地球類似,是分層的,最外一層是固體。它的表面溫度有1000萬℃,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高1000倍。

16樓:化學天才

中子星又稱脈衝星,它是大於太陽質量1.6倍而小於三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核燃料耗盡情況下,由於萬有引力塌陷而形成的一種高緻密、高自旋天體。中子星的主要成分是簡併態的中子,中子依靠強相互作用互相連線,所以中子星密度極高(其密度大於白矮星而小於黑洞),而且中子星自旋週期極短(一般小於1秒),故磁場極強,可向外發射磁脈衝,利用這一特性可探測宇宙中的中子星。

17樓:超級元神

中子星是一種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恆星,中子星的密度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為一億噸之巨!半徑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質量就與太陽的質量相當了。中子星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它也是在老年恆星的中心形成的。

當老年恆星的質量大於十個太陽的質量時,它就有可能最後變為一箇中子星,而質量小於十個太陽的恆星往往只能變化為一顆白矮星。 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電子,使原子變得僅由中子組成。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的原子核緊挨在一起形成的。

可以這樣說,中子星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在形成的過程方面,當恆星外殼向外膨脹時,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縮,核在巨大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高溫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最後形成一顆中子星核心。而整個恆星將以一次極為壯觀的**來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就是天文學中著名的「超新星爆發」。 中子星謝利民 中子星,主要是由中子以及少量的質子、電子所組成的超密恆星。2023年發現中子後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存在由中子組成的緻密星。

2023年巴德和茲威基也分別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而且指出中子星可能產生於超新星爆發。2023年英國射電天文學家休伊什和貝爾等發現了脈衝星。不久,就確認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有強磁場的中子星。

圖5-1是典型中子星的結構示意圖。它的外層為固體外殼,厚約1千米,密度為1011~1014克/釐米3,主要是由各種原子核組成的點陣結構和自由電子氣。外殼內是一層主要由中子組成的流體,其密度大約為1014~1015克/釐米3,在這一層中還有少量的質子、電子和μ介子。

對於中子星中心部分的密度高達1016克/釐米3的物態,目前還存在著三種不同的觀點:(1)認為是超子(一種質量大於核子質量的粒子)流體;(2)是固態的中子核心;(3)是中子流體中的π介子凝聚。中子星不僅密度高達1億噸每立方厘米以上,而且它的磁場強度也高達1億特斯拉以上。

中子星的體積很小,它的半徑的典型值約為10千米。中子星的質量下限約為0.1太陽質量,上限為1.5~2個太陽質量。 中子星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

關於中子星的形成,許多人認為:某些處於演化晚期的恆星,在其內部發生極其激烈的核**,隨後又急劇收縮,恆星的內部產生極大的壓力,把原子外層電子擠壓到原子核內,核內的質子與電子結合,形成異常緊密的中子結構物質,這時這顆恆星就演變成為中子星。 銀河系中著名的氣體星雲——蟹狀星雲的中心星就是一顆中子星(脈衝星)。

中子星是目前已知的恆星中最小的。由於中子星的體積很小,所以不能用熱輻射接受器觀測到。但接收到它們的射電脈衝,在研究脈衝星和雙星x射線源時發現了它們。

《教學參考資料》初中物理第一冊 中子星 如果你為白矮星的巨大密度而驚歎不已的話,這裡還有讓你更驚訝的呢!我們將在這裡介紹一種密度更大的恆星:中子星。

中子星的密度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 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竟為一億噸之巨!對比起白矮星的幾十噸/立方厘米,後者似乎又不值一提了。 事實上,中子星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半徑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質量就與太陽的質量相當了。

同白矮星一樣,中子星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恆星,它也是在老年恆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過能夠形成中子星的恆星,其質量更大罷了。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當老年恆星的質量大於十個太陽的質量時,它就有可能最後變為一顆中子星,而質量小於十個太陽的恆星往往只能變化為一顆白矮星。

但是,中子星與白矮星的區別,決不只是生成它們的恆星質量不同。它們的物質存在狀態是完全不同的。 簡單地說,白矮星的密度雖然大,但還在正常物質結構能達到的最大密度範圍內:

電子還是電子,原子核還是原子核。而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簡併電子壓再也承受不起了: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中子,使原子變得僅由中子組成。

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的原子核緊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這樣說,中子星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過程方面,中子星同白矮星是非常類似的。當恆星外殼向外膨脹時,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縮。核在巨大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高溫下發生一系列複雜的物理變化,最後形成一顆中子星核心。

而整個恆星將以一次極為壯觀的**來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天文學中著名的「超新星爆發」。

中子星是什麼,什麼是中子星?

一種據認為主要由中子構成 密度極高的恆星。典型中子星的直徑為20公里,質量約等於太陽的質量。因此,它們的密度極高,約為水的1014倍,大體相當於原子核內部的密度。在某種程度上,中子星可以認為是由其自身引力吸在一起的巨核。在密度最大的中心處,物質據信主要是超子和介子。在中介層則多為中子,而且可能處於 ...

中子星是咋形成的,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中子星是如何形成的?中子星是大於1.4倍太陽質量而小於3.2倍質量太陽的恆星末期坍縮時形成的星體。末期時,星體中心的核燃料消耗殆盡,終於形成一股中微子風暴,瞬間就摧毀整個恆星的中心結構,使得原子的電子被壓入原子核與質子結合,形成中子。最終整個形體均會變成中子的結合體,即為中子星。中子星模型最初被蘇聯...

什麼是中子星?什麼是白矮星?什麼是紅巨星?宇宙中都有哪些奇特的星球

中子星,又名波霎 注 脈衝星都是中子星,但中子星不一定是脈衝星,我們必須要收到它的脈衝才算是 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 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簡而言之,即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