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和百姓分別代表哪兩個層次,黎民百姓,「黎民」和「百姓」兩者有什麼區別?

2022-03-15 20:55:40 字數 5469 閱讀 3067

1樓:匿名使用者

「黎民」這個詞指代的是蚩尤的族人,它出自遠古時代的「九黎族」。那「黎民」這個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在《山海經》一書中有所記載。

原來在幾千年前,蚩尤被聯手的炎帝和黃帝打敗了,因而蚩尤的族人都成為了炎帝和黃帝部落的奴隸,並被統稱為「黎民」。因為蚩尤的族人是戰敗方,所以「黎民」這個稱呼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好稱呼,當時的黎民都處於階級金字塔的底層。既然「黎民」代表的是蚩尤的族人,那麼「百姓」代表的則是炎族和黃族的族人。

雖然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了蚩尤,但是他們的這種聯盟的關係並不穩定。而在他們打敗蚩尤之後,他們兩族也進行了鬥爭。最後,黃帝戰勝了炎帝,一舉統一了黃族和炎族。

在這兩群族人中,大概有一百多個氏族,而這些不同的氏族之間又有著不同的姓氏,因而統一後的炎黃部落的族人就有了「百姓」這個稱呼。西周時期的社會制度是奴隸制,而在當時,「百姓」基本都是貴族。而「黎民」則自由身與奴隸參半。

所以在當時,「百姓」和「黎民」所處的是兩個不同的階級。不過這個階級在春秋戰國時期被打破了。因為土地私有制出現了,它的出現而這對西周沿襲下來的宗族世襲制度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

於是「百姓」的地位大大降低,甚至降到了與「黎民」的同等級別。「黎民百姓」這個詞語也因此誕生了。

不過,炎黃的後代主要發展成了漢族人,蚩尤的後代基本上變成了少數民族。而漢族人口眾多,佔了中華民族的絕大部分。所以即便在後世中,「黎民」和「百姓」的語義相同,人們還是習慣使用「百姓」這個稱呼。

2樓:可知人是未來佛

遠古時期,黎民,是指蚩尤部落戰敗後被俘的士兵和人民;百姓指的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姓氏的一群人。春秋戰國後,當初的「黎民」早已和炎黃部落的民眾融合為一體,百姓也成為平民大眾的稱呼。故人們在自稱時,也就冠以「黎民百姓」的稱呼。

3樓:冰純雪魂

黎民: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平民、就是平民百姓。語出《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傳:「黎,眾。」「黎,眾也」

百姓:戰國之前是對貴族的統稱,戰國之後,楚對平民的通稱。《詩經·雅·天保》「群黎百姓」鄭玄箋:「百姓,官族姓也。」

古代 黎民是貧民,百姓是貴族或者做官的人。

望採納!謝謝

黎民百姓,「黎民」和「百姓」兩者有什麼區別?

4樓:趣史微**

提到「黎民百姓」,很多人認為兩者都代表普通子民的意思,但如果都是子民,為何會同時出現在一個成語中呢?這豈不是前後重複了?沒錯,其實「百姓」和「黎民」在先秦時代是兩種不同的意思,且區別比較大。

5樓:宵夜很好吃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文化厚重滄桑,從夏商周以來,薪火相傳,連綿不斷,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而在上古時期,也就是中華文明早期的人類活動中,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逐漸聯合在了一起,共同抵抗來自蚩尤部落的威脅。炎黃兩大部落聯合後,通過一系列的戰爭,終於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蚩尤部落,由此通過炎帝和黃帝部落民眾的融合,所以從廣義上看,我們華夏子民都可以叫做炎黃子孫,統一在了一箇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內。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炎黃子孫的稱呼之外,我們民間還有黎民百姓的說法,民眾在日常口語中經常使用這一稱謂,那麼黎民百姓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和炎黃子孫之間有什麼區別嗎?這還要從炎黃部落和蚩尤部落的大戰說起。

當年炎黃部落打敗了蚩尤部落以後,很多蚩尤部落的戰士和民眾成為了俘虜,由於蚩尤部落又稱為九黎族,因此當時人們便用「黎民」來稱呼他們。需要明白的是,這個時候還沒有「黎民百姓」的稱呼,兩者的概念和內涵是分開的,「百姓」代表的是另外一種姓氏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的姓氏文化正式形成一定的體系,還是從炎黃部落的融合開始的,那個時候有姓氏的一群人,都是貴族階層的代表,用現在通俗的話語講,就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有的,不同的姓氏,代表著不同的部落,黃帝的姬姓,之所以被稱為「萬姓之祖」,是因為從他的身上,還分化出數百個姓氏。

所以那個時候的「百姓」,是有著特定的歷史內涵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姓氏慢慢分割了開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私有制的出現,對社會階層的構造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氏這一姓氏術語逐漸消失,姓成為了大家最常用的文化符號,因此「百姓」這一詞語,又有了新的歷史內涵,這就是不再屬於貴族階層所有,而是「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從此百姓這個詞語,才成為了平民大眾的一種稱呼。

同時在另一方面,在時代的發展下,當年的「黎民」,也沒有了最初嚴格的界限了,蚩尤部落的民眾,早已和炎黃部落的民眾融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由此人們在自稱之時,也就冠以「黎民百姓」的稱謂了。所以時至今日,我們無論是以「炎黃子孫」的身份自居,還是稱呼自己是「黎民百姓」,其實質和內涵其實是一體的,大家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另一種代稱,因此二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和區分。

6樓:愛巨蟹的小杜

「黎民」是遠古時期部落裡的人民,而「百姓」則是一種姓氏文化,二者最初的意思上有範圍的區別。

在那一年,炎黃部落擊敗了蚩尤部落之後,蚩尤部落的許多士兵和人民淪為俘虜。因為蚩尤部落也被叫做九黎部落,所以人們用「黎民」一詞來稱呼他們。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在那個時候還沒有「黎民百姓」這個說法。

兩者的定義和內涵是完全不同的。 「百姓」則代表的是一種姓氏的文化。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姓氏文化已正式形成一定的制度結構。它是從炎黃部落的整合開始的。當時,擁有姓氏的人大多是是貴族階層的代表。

用目前的流行術語來說,姓氏是具有一定地位的有身份象徵的人才才能擁有的。不同的姓氏可以代表不同的部落。而黃帝的姓氏「姬」就被稱為「萬姓的祖先」,後來逐漸演變發展成數百個姓氏。

便將這些有姓氏的人統稱為「百姓」。

隨著時代的發展,姓氏逐漸分離。在春秋戰國時期,私人所有制的出現對社會階層的結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氏逐漸消失,姓成為最常用的文化。

因此「百姓」這個詞就具有了新的歷史內涵。因為它不再屬於貴族階級,每個普通的百姓都能擁有。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黎民」也不再具有最初的界限。

部落間也都融合在一起,因此兩個詞便有了相同的意思,為了簡化或使用方便便將兩個詞合在一起使用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黎民是被炎、黃、夷族聯盟打敗的黎族俘虜而成為的奴隸的稱謂!而百姓是聯盟眾人的統稱,是被黃帝族教化過的人!

8樓:匿名使用者

原本「黎民」和「百姓」是兩個不同的階層,百姓剛開始是貴族的意思後來隨著「百姓」(多指貴族階級)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統一稱謂,共同指稱普通老百姓。

9樓:

黎民百姓是一個成語,指普通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兩個不同的階層

10樓:張小爽歪歪

「黎民」和「百姓」統一稱謂,共同指稱普通老百姓。

11樓:一個人挺好

黎民指的是君王,百姓是平常的老百姓,有等級之分。

12樓:

黎民百姓指的就是老百姓呀,就是分開來說也是說的是老百姓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古代人用的都是長語,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老百姓的意思。

14樓:可靠的櫻桃小碗

沒有區別,因為古代人愛使用文言文,說話也是這樣。

15樓:

黎民、百姓都是對老百姓的統一稱呼,沒有什麼區別

16樓:孫麗

其實是一樣的呢就是說老闆姓的意思的呢,形容詞

黎民百姓中的黎民和百姓是什麼意思

17樓:荊紅琴歌

黎民百姓是一個成語,指普通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兩個不同的階層,後來隨著「百姓」(多指貴族階級)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統一稱謂,共同指稱普通老百姓。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裡寫道:「九黎族是九個部落的聯盟,每個部落包含九個兄弟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氏族。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酋長……這大概是以猛獸為圖騰,勇悍善斗的強大部落。九黎族驅逐炎帝族,直到涿鹿,後來炎帝族聯合黃帝族與九黎族在涿鹿大械鬥……結果蚩尤鬥敗被殺。

九黎族經長期鬥爭後,一部分被迫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後來建立黎國;一部分被炎黃族俘獲,到西周時還有『黎民』的名稱。」

經過多年的征戰,最後黃帝、炎帝族的部落聯盟,共同戰勝了蚩尤為首的九黎族。其中黃、炎、夷三個部落的聯盟,是由大約100個氏族構成的,因此統稱「百姓」,而在戰爭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虜就稱作「黎民」。百姓與黎民,意味著奴隸主與奴隸的區別。

到了西周奴隸制時期,百姓成為貴族的通稱。這時的黎民(也稱庶民)包括自由民、農奴、奴隸,與百姓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大階級。

到了春秋末期,隨著宗族世襲制的破壞,土地私有制的出現,百姓的地位逐漸降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後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後來就將黎民與百姓統一稱謂了。

18樓:趣史微**

提到「黎民百姓」,很多人認為兩者都代表普通子民的意思,但如果都是子民,為何會同時出現在一個成語中呢?這豈不是前後重複了?沒錯,其實「百姓」和「黎民」在先秦時代是兩種不同的意思,且區別比較大。

「黎民」和「百姓」這兩種碩大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19樓:深知她是命

黎民是指民眾百姓的意思,百姓是指各種姓氏的統稱,現指代表人民,他們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20樓:茅廬論古今

其實不是,百姓所指的含義範圍有點小,而黎民有著包含天下蒼生的意思。

21樓:lt_天天

是西周開始對庶民百姓的俗稱,出自《隋唐演義》。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普通百姓。是某種程度來說一樣的意思。

黎民百姓中的黎民和百姓是什麼意思

22樓:曾德文溥夏

黎民百姓是一個成語,指普通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兩個不同的階層,後來隨著「百姓」(多指貴族階級)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統一稱謂,共同指稱普通老百姓。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裡寫道:「九黎族是九個部落的聯盟,每個部落包含九個兄弟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

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酋長……這大概是以猛獸為圖騰,勇悍善斗的強大部落。九黎族驅逐炎帝族,直到涿鹿,後來炎帝族聯合黃帝族與九黎族在涿鹿大械鬥……結果蚩尤鬥敗被殺。九黎族經長期鬥爭後,一部分被迫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後來建立黎國;一部分被炎黃族俘獲,到西周時還有『黎民』的名稱。

」經過多年的征戰,最後黃帝、炎帝族的部落聯盟,共同戰勝了蚩尤為首的九黎族。其中黃、炎、夷三個部落的聯盟,是由大約100個氏族構成的,因此統稱「百姓」,而在戰爭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虜就稱作「黎民」。百姓與黎民,意味著奴隸主與奴隸的區別。

到了西周奴隸制時期,百姓成為貴族的通稱。這時的黎民(也稱庶民)包括自由民、農奴、奴隸,與百姓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大階級。

到了春秋末期,隨著宗族世襲制的破壞,土地私有制的出現,百姓的地位逐漸降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後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後來就將黎民與百姓統一稱謂了。

百姓善舉暖人心的上聯,百姓善舉暖人心對聯

上聯 菩薩慈悲救僧眾 下聯 百姓善舉暖人心 幹部美德合民意 百姓善舉暖人心對聯 禽獸惡行寒世間。冬日暖陽暖人心 上聯 秋月明月明深情。採納。夏夜涼風涼入脾 上聯 春風拂面暖人心,下聯是什麼?上聯 春風拂面暖人心,下聯 秋葉微風話悲涼。寓意 春天的微風拂過臉頰,讓人感到溫暖。秋天的樹葉被微風吹落,訴說...

百姓怎麼活,鄉鎮村幹部不為老百姓辦事。應徵一句話「當官不為名做主,不讓回家種紅薯

你應該申請法院強制執 行。另外,你不要對鎮村幹部有誤解,目前,鎮村幹部沒有執法權,只有調解和說服教育的責任,如果說服教育無效,你只有走法律途徑,鎮村幹部是不會因為 他爸是李剛 而偏袒他的。至於執行庭不管,那是執行庭的問題,你可以向法院的紀委或上一級法院反映,和鎮村幹部無關。希望你理解。村幹部不為老百...

河南電視臺百姓調解電話是多少,河南衛視百姓調解電話是多少

回答你好,百姓調解 0371 65605388 百姓調解要以法律為準繩 以道德為底線,為社會輸入正能量,履行法律和道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不收費的,專門為老百姓 農民工兄弟說話的。最近河南比較受老百姓歡迎的節目就是 小莉幫忙 你有什麼事情,也可以給這個欄目打 諮詢下。提問回答 提問打 給她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