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對待死亡的心理型別不包括,老人面對死亡有哪些心理變化

2022-03-06 06:51:55 字數 5516 閱讀 1264

1樓:語過添請

老年人對待死亡的心理型別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理智型

老年人當意識到死亡即將來臨時,能從容地面對死亡,並在臨終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家庭事務及後事。這類老年人一般文化程度比較高,心理成熟程度也比較高。他們能比較鎮定地對待死亡,能意識到死亡對配偶、孩子和朋友是最大的生活事件,因而總儘量避免自己的死亡給親友帶來太多的痛苦和影響。

往往在精神還好時,就已經認真地寫好了遺囑,交待自己死後的財產分配、遺體的處理或器官(如角膜)等捐贈事宜。

(二)積極應對型

老年人有強烈的生存意識,他們能從人的自然屬性來認識死亡首先取決於生物學因素,但也能意識到意志對死亡的作用。因此能用頑強的意志與病魔作鬥爭,如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和診治帶來的痛苦,尋找各種**方法以贏得生機。這類老年人大多屬低齡老人,還有很強的鬥志和毅力。

(三)接受型

這類老年人分為兩種表現,一種是無可奈何地接受死亡的事實,如有些農村,老人一到60歲,子女就開始為其作後事準備,做壽衣、做棺木、修墳墓等。對此,老人們常私下議論說:「兒女們已開始準備送我們下世了」。

但也只能沉默,無可奈何地接受。另一種老年人把此事看得很正常,多數是屬於信仰某一種宗教的,認為死亡是到天國去,是到另一個世界去。因此,自己要親自過問後事準備,甚至做棺木的壽材要親自看著買,墳地也要親自看著修,擔心別人辦不好。

(四)恐懼型

老年人極端害怕死亡,十分留戀人生。這類老年人一般都有較好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和良好的家庭關係。他們指望著能在老年享受天倫之樂,看到兒女成家立業、興旺發達。

表現為往往會不惜代價,冥思苦想,尋找起死回生的藥方,全神貫注於自己機體的功能上,如喜服用一些滋補、保健藥品.

(五)解脫型

此類老年人大多有著極大的生理、心理問題。可能是家境窮困、飢寒交迫、衣食無著,或者受盡子女虐待,或者身患絕症、病魔纏身極度痛苦。他們對生活已毫無興趣,覺得活著是一種痛苦,因而希望早些了結人生。

(六)無所謂型

有的老年人不理會死亡,對死亡持無所謂的態度。

2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烏龜的一生,還有甚至什麼時候,就是說,雖然烏龜的一生很長,還是會有一個老的一天。雖然所有人都死了,但此刻的心情卻不同,老人的人生經歷是複雜的,品味世界的酸甜苦辣,這也是歸宿。但年輕正是人生的**時期,展望未來,人生無論如何停下來,總是後悔和放棄!

3樓:

一些患者會暴躁,因為他知道自己要面臨死亡,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他們會在心裡想為什麼偏偏是我死亡呢?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情緒,不斷髮洩甚至摔東西之類的來緩解自己內心的情緒,這個時候患者家屬應該多陪在患者身邊緩解他們的焦慮,因為一些負面的情緒會讓患者加快死亡的速度。另一些患者會感到抑鬱,他們認為自己這一生中沒有成就,回過頭看這一生,自己是那麼不堪,想起了自己身邊的身旁好友是各種的戀戀不捨,但是死亡的會讓這些事情全都消失,各種病魔悲痛折磨患者,使他們的心理慢慢抑鬱。

最後一些患者會坦然接受,甚至能感受到自己死亡到臨的時間,在死亡來臨之前,他們會換上一套乾乾淨淨的衣服,把自己收拾得光鮮亮麗,來面對死亡的到臨,這一部分人還比較少,因為很多人都是懼怕死亡的來臨,無法坦然接受。

死亡是人這一生中無可避免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多和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聚聚,在死亡來臨的時候不會感到惋惜。

4樓:有理想的一隻朵朵

給老年人對待心裡的死亡型別,應該是不包括一個,與焦慮

老人面對死亡有哪些心理變化

5樓:

老人對死亡的心理反應通常是:

1、首先是否認,即不相信死神即將來臨;在面對死亡即將成為事實時,常常會憤怒:「為什麼我就要死去呢?」

2、而後,開始冷靜下來,並會產生既有絕望又有希望的矛盾心理,且想方設法,如千方百計探索民間**祕方,以求生存。

3、然而在求生無望的情況下,便悲傷、抑鬱,最後萬念俱灰,也不再憤怒,不再悲傷,平靜地接受死亡這一事實。

老年人的死亡教育內容包括哪些

6樓:左岸居東

1.克服怯懦思想

目前,在老年人中,自殺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自殺的本身就是怯懦的表現,從一定意義上講,生比死更有意義。

2.正確地對待疾病

疾病是人類的敵人,它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存。和疾病作鬥爭,某種意義上是和死亡作鬥爭。積極的心理活動有利於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緒、樂觀的態度和充足的信心是戰勝疾病的良藥。

3.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任何人都不是為了等待死亡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因此,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每個人心理活動的關鍵。生活、學習、工作、娛樂才構成了人生的意義。

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提出生命有盡,可以使人們認識到個人的侷限性,從而思考怎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怎樣去度過自己的歲月。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死」的思考,實際上是對「整個人生觀」的思考。

4.心理上對死亡做好充分準備

當人們步入老年期以後,面臨的是走向人生的終極——死亡。人們追求優生、優活,也希望善終、優死,即使臨近暮翁、瀕死也不遜色。怎樣儘量使自己剩餘的時間過得有意義?

認識和尊重臨終的生命價值,這對於臨終的老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死亡教育的真諦所在。

雖然人們都明白「人生自古誰無死」的道理,但是要做到很安定地對待死亡,從心理上接受死亡、戰勝死亡,並不是容易的事。對老年人進行死亡教育並不是讓他們去掌握生死學的艱深理論,亦不必將有關死亡的所有問題全部講清,而重點在於瞭解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宗教背景,其原先對死亡有什麼看法,現面對死亡或即將喪親的情況下,最恐懼、擔心、憂慮的究竟是什麼?根據他們的有關情況,運用生死學的知識,幫助老年人解決對死亡的焦慮、恐懼和各種思想負擔,使其能坦然面對可能的死亡,同時使老人家屬有準備地接受喪親之痛。

總之,要根據老年人不同的年齡、性格、職業、家庭背景等因人而異地開展死亡教育,培養老年人成熟、健康的心理品質。

7樓:匿名使用者

1、克服對死亡的畏懼心理。

2、認識疾病,和疾病作鬥爭。

3、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安定地對待死亡,從心理上接受死亡、戰勝死亡。

死亡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可以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現象,教育人們坦然面對死亡;使人們思索各種死亡問題,學習和**死亡的心理過程以及死亡對人們的心理影響,為處理自我之死、親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8樓:我真是天才

死亡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可以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現象,教育人們坦然面對死亡;使人們思索各種死亡問題,學習和**死亡的心理過程以及死亡對人們的心理影響,為處理自我之死、親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死亡教育對青少年尤為重要。不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並不代表他們已經瞭解該領域的知識。孩子們通過不正當、不合理的渠道和途徑在潛意識裡獲得的「死亡教育」,註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

針對青少年屢見不鮮的輕視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懼死亡的現實,死亡教育的實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分八篇:概述篇、死亡的原因篇、死亡教育的內容與方式篇、死亡的預防與推延篇、死亡的社會預防篇、死亡標準篇、臨終關懷篇、案例回放篇。

通過基本知識、理論闡述、案例介紹等形式表明一個人應具備的生死態度。該書是每一個人——不論是老年人、中年人還是年輕人,正視人生、坦然面對死亡現象及本質、保持心理健康實用的必備參考書。

9樓:匿名使用者

骨質疏鬆的健康教育:

一、骨質疏鬆症的誤區--絕非簡單的「缺鈣」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代謝性骨骼疾病,特點是骨量減少,易於骨折。

老年人全身臟器功能減退,特別是腎功能衰退明顯,致使體內活性維生素d缺乏,繼而引起人體對鈣的利用率下降,骨量減少,並且肌肉平衡能力下降更易跌跤,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發生率也大大上升。此外,女性從更年期開始,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驟然減少,也會加速骨量丟失,加重骨質疏鬆症狀。

二、骨質疏鬆症的危害--寂靜的流行病

骨質疏鬆,骨量丟失本身,在多數時候並沒有症狀,因此醫學上稱其為「寂靜的流行病」。老年人只有當骨量丟失達到比較嚴重的程度,發生腰背疼痛、身高縮短、甚至骨折時,才會對骨質疏鬆引起重視。

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的死亡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已經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高度重視。老年人因骨質疏鬆引起的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20%,致殘率更是高達驚人的50%。

三、骨質疏鬆症的預防--飲食 運動 藥物

骨質疏鬆症的病理改變是不可逆的,因此預防比**更重要。

為了維持骨骼健康,延緩骨量流失,人體需要每日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老年人每天鈣的攝入量應不少於800-1000毫克,含鈣高的食物包括各種奶製品、豆製品、芝麻醬、海帶、蝦米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有禽類、蛋類、動物肝臟等。

除了合理的飲食,維持每日適量的運動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適量的戶外運動,並保證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預防骨質疏鬆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骨質疏鬆的**及預防藥物中,活性維生素d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藥物既能增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促進新骨形成,又能減少骨量丟失。

四、特別醫囑:

中老年人腎功能逐年減退,自身合成的活性維生素d隨之大幅度減少,因此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能力也明顯下降。人體補鈣的關鍵在於對鈣的吸收利用,所以無論男女中老年人,都應該補充活性維生素d。

活性維生素d通過多方面的協同作用,可以有效減緩骨質疏鬆症的自然程序,並可以減少跌倒機率,降低骨折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為中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撐起一把全面呵護的安全傘。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0樓:粘希榮雋霜

圍繞老年人的身心發展變化與保健、老年人常見情緒問題及應對、老年人的人際關係問題及應對、老年人健康行為習慣的培養四大心理健康核心主題,結合現實生活,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人到了60歲以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年期,此時,不僅身體臟器功能逐年老化,還會出現如下心理變化,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1.心理孤獨--造成老年人孤獨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離開了工作崗位和長期相處的同事,終日無所事事,孤寂淒涼之情油然而生。兒女分開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動。

喪偶或離婚,老來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獨。因為孤獨使老人處於孤獨無援的境地,很容易產生一種"被遺棄感"',繼而使老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抑鬱、絕望。

2.心理空虛--這種問題多見於退休不久或對退休缺乏足夠思想準備的老人。他們從長期緊張、有序的工作與生活狀態突然轉入到鬆散、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一時很難適應,可能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東碰碰、西靠靠,俊他們感到時間過的很慢,難以打發。伴隨"空虛感"而導致的問題往往是情緒的低沉或煩躁不安,這種惡劣的心境如果曠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時可以達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脅很大。

3.情緒變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後一段,也是人生的"喪失期",例如"喪失"工作、喪失權力和地位、喪失金錢、喪失親人、喪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趨於低沉,這與他們的歷史經歷和現實境遇是分不開的。另外,由於大腦和機體的衰老,老人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變,如說話羅嗦、情緒易波動、主觀固執等,少數老人則變得很難接受和適應新生事物,懷戀過去,甚至對現實抱有對立情緒。

老年人的性情改變,常常加大了他們與後輩、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

滿意請採納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根據心理專家觀察研究發現,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徵主要表現有以下點 一,腦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這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症狀,精神易興奮和易疲勞交織。易興奮主要表現為聯想與回憶增多,思維內容雜亂無意義,感到苦惱 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 對外界的聲光等刺激反應敏感,情緒易激動。精神疲勞是腦功能衰弱的主...

該怎樣對待不講理的老年人,如何對待不講理的老人

老人,很難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成見,你不能順,更不能勸,但絕對不能遷就。這和養小孩是一個道理,你慣著他,他被你慣習慣了,會更加誇張。最好的方法是不管長輩說什麼,別吭聲,馬上轉移話題,說點他開心的,打個哈哈。對於他已經生氣了,在罵罵咧咧不聽勸,別搭理,他就是希望有人接他話茬和他吵架。這時候最好有人,最好...

老年人飲食養生的注意事項包括哪些

1.飯菜要香 老年人味覺 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缺滋少味。所以為老年人做飯菜要注意色 香 味。2.質量要好 老年人體內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需用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雞肉 魚肉 兔肉 羊肉 牛肉 瘦豬肉以及豆類製品,這些食品所含蛋白質均屬優質蛋白,營養豐富容易消化。3.數量要少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