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為什麼「冬至大如年」

2022-02-06 19:40:40 字數 4980 閱讀 5728

1樓:楓影飄零

冬至大如年是因為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大過年,敬神明、拜祖先、吃湯圓、做臘味糯米飯、殺雞宰鴨燉八珍。

冬至陽生,由於被認為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自古以來都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節氣。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2樓:閒隱

冬至又稱為「冬節」,民間習俗認為不必等到春節,吃過冬節湯圓就表示增加一歲。因此,有人打趣說,冬節不要吃湯圓就不會老一歲了。宋朝陸游《辛酉冬至》詩有: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也是把過冬至視為新增年歲的節日;那麼,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呢?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令,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冬至這天太陽漸由南迴歸線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長。南半球正好相反,所以冬至又稱為「南至」,如《左傳?

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冬至之後,白日漸長,古人稱冬至為「一陽生」。如《易經?復卦?

象》曰∶「後不省方」句下孔穎達《正義》:「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古人認為冬至適逢陰陽交替時刻,是陰(夜)氣盛極轉衰,陽(日)氣剛要萌生,是冬盡春來的前兆。

因此,古人非常重視冬至這個節日。

冬至也是傳統節慶之一。周朝時,天子就選冬至日舉行盛大的郊祀典禮,認為冬至是祭天最好的日子;漢朝時冬至稱為「冬節」,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神明的節慶活動。

冬至又稱為「至節」,因為冬至有日行南至,及陰氣之至、陽氣始至的涵意。冬至這天,北方吃的應節食物為餛飩,南方為湯圓。冬至日的前一天,又叫作「小至」,家家戶戶搗米作湯圓,以作為冬至日團圓圍桌食用。

過了冬至,就將迎接新年,所以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就是冬至的歡慶禮俗和春節都差不多少。如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

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酒,享祀先祖。

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為什麼「冬至大如年」

3樓:zyn哈

從冬至的起源開始。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一個。冬至最早的記載是商代末周初。

商周時期,周曆被採用。現在的十一月是第一個月。它還規定冬至前一天是一年的結束。

又是除夕,冬至是春節。所以說「冬至大如年」。

《周禮春官·神仕》上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其目的就是祈求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在這一段時期,冬至就過過年。到了漢朝,武帝開始實行夏曆,即以正月為歲首(也就是現在的農曆),才正式把過年和冬至分別開來,獨立慶祝。

4樓:皮卡丘的暱稱

華夏民族是一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各種節日,大型活動都是圍繞著農耕活動的。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來的一個節氣。古人認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也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冬至日的關鍵在於一個陰陽消長的微妙節點。自古便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不斷生長的陰氣終於達到頂峰,陽氣也終於停止了銷蝕,就要回升了。冬至節則是那個陰陽交割的臨界點。

這也是冬至成為曆法上重要節氣的原因之一。這便是天地間「冬至——陽生」的微妙,同時,也驗證了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天道。

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則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在周代,以每年冬至為一年的元旦。周公在《周禮》中規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的祭祀儀式。

民間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

古人在冬至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是拜冬,自魏晉以下,一直存在著按慶元旦的禮俗來過冬至節的慣制。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清末。

5樓:山高我為峰峰上峰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錄》記載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冬至這天,北方吃餛飩來應節,南方則吃湯圓,香港更是「無雞不成宴」。冬至日的前一天,又叫做「小至」,家家戶戶搗米做湯圓,以作為冬至日團圓圍桌食用。

過了冬至,就將迎接新年。

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所以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就是冬至的歡慶禮俗和春節都差不多。

6樓:儒雅的古玩客

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今日冬至,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

7樓:

冬至又稱「亞歲」,「亞歲」就表示年關將近,其重要性僅次於過年。

在中國古代還有「年終有所歸宿」的說法,也就是說,外地漂泊的遊子到了冬至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而在南方一些地區(如潮汕),更有「冬節沒返沒祖宗」的說法,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時節無論如何都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而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

8樓:楓影飄零

說冬至大如年是因為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漢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前輩經驗有說「瑞雪兆豐年」,意思是冬天的下雪量會直接影響下一年的作物收成,相比於過年,冬至前後的天氣狀況是更為重要的,畢竟民以食為天。

冬至也是一年之中最閒的時候,在農耕社會在這時候基本都無耕作,一家人可以融融恰恰聚在一起,而到了過年的時候,冬去春來,春種已經開始,因而也就沒冬至這麼悠閒了。

9樓:林詠倫

12月22日迎來冬至節氣。民俗專家介紹,冬至不僅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2023年,早在周朝,冬至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的記載。

古人認為,冬至過後,白晝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祥的日子,值得慶賀。冬至的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諸如餛飩、餃子、湯圓、冬至盤、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數十種。 據新華社

為什麼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10樓:大v微微

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如下:

冬至,又稱數

九、冬節、長至節、亞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而且古人還把冬至列為一年中開始的節日,位列二十四節氣之首。甚至,古代以來,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我們先從它的起源開始說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一個,關於冬至最早的記錄是在商末周初,周公用土圭法測影「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古人講: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陰氣盛極而衰,而陽氣漸長,此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開始了下一年的迴圈,是一個大吉的日子。其後,這一節日沿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商周時期通行周曆,其中以現在的十一月為正月,還明確規定了冬至的前一天為歲終之日,也是現在的除夕,冬至當日就是春節過年的日子。《周禮春官·神仕》上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其目的就是祈求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在這一段時期,冬至就過過年。

到了漢朝,武帝開始實行夏曆,即以正月為歲首(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正式把過年和冬至分別開來,獨立慶祝。《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也就是冬至的時候,君不聽政,文武百官也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民間也要休市,親朋好友互贈美食美酒,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11樓:精緻的

是因為古人認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也就是說,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為大吉之日。

由周到秦,冬至日一直被當做歲首。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專門過「冬至節」的習俗自漢代以後才開始出現,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於是在古時,每逢冬至,朝廷都會休假三天,君不聽政,而民間也會歇市三天。冬至的慶賀儀式熱鬧非凡,程度不亞於過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

後來,為了區別於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已經長了一歲。

也正是因為千百年來,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對冬至節一貫的重視,後來才逐漸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大過年下句是什麼,為什麼「冬至大過年」啊?

可以寫句來子 冬至大自過年,家家戶戶大團圓bai。冬至是中國傳統du節日,時在zhi 公曆12月22日左右。dao殷周時,以冬至前一天為歲終,後二十四節氣則以冬至為首。因此,中國民間有 冬至大如年 一說。這天,家人團聚,祭祀祖先,慶賀往來,猶如年節。東北 河北 河南等地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從此日起...

冬至為什麼要吃水餃,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醫聖 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 傷寒雜病論 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 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 冬節 長至節 亞歲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