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起兵反清以後,為何會出現先勝後敗的局面

2022-02-01 12:11:34 字數 3925 閱讀 2062

1樓:有常

之所以會出現先勝後敗的底面,是因為吳三桂在開始的時候很有自信,可是後來卻膨脹了,所以後來會失敗。

2樓:霧拉拉

吳三桂開始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勝算,但是後面由於他貽誤戰機、軍心不齊、內部有很多矛盾,而且戰略思想也出現了問題。

3樓:茅廬論古今

因為吳三桂並沒有乘勝追擊,給了清朝喘息的時間,而且他把目光由北方往南方轉移,用錯了方向。

吳三桂起兵反清,為何大敗?

4樓:翦子美女

明朝末年,在袁崇煥被殺,盧象升、孫傳庭等將領戰死沙場後,大明江山的滅亡已經註定。公元2023年,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的一顆歪脖子樹上,這也標誌著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的徹底滅亡。

當時遼東總兵吳三桂,負責鎮守山海關,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強佔,導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投降於滿清,並因清軍入關,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因功受封平西王。滿清入住中原後,吳三桂鎮守雲南,並帶兵逼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並將其殺害,被當時人罵為漢奸。

之後,吳三桂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親政後,認為三藩實力太強,對朝廷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就下令撤藩。這下吳三桂就不幹了,本來投降於滿清就被天下人指責,在為清廷做了這麼多貢獻後,居然被康熙皇帝一腳踢開,粉碎了吳三桂「世鎮雲南」的美夢。

於是,吳三桂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在雲南舉兵反清。在反叛之初,起義軍接連攻克了貴州、湖南,加上其他地方也先後揭竿而起,形勢對吳三桂相當有利,簡直是勢不可擋,令清軍聞風喪膽。但是,吳三桂最終還是被清廷所鎮壓,他本人在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后,就在都城衡州皇宮病逝,清兵順勢反撲。

在昆明之戰中,吳三桂的孫子吳世?兵敗自殺,其餘部將或死活降。那麼問題來了,曾經勢不可擋的吳三桂,為何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吳三桂沒有真正打出「反清復明」的旗幟

眾所周知,在吳三桂投降於滿清後,曾為了立功逮捕並追殺了南明永曆帝,他就成為了一個十足的漢奸,一心忠於清廷。起義之初,一些謀士曾建議他扶持一個明皇室的傀儡皇帝,這樣就可以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招攬天下英雄一起對抗清廷。但是,吳三桂沒有聽聽取謀士的意見,只是聲稱「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

由於他曾坑殺南明永曆帝,天下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更不會誓死追隨。

原因二:吳三桂戰略眼光比較欠缺

雖然起初勢如破竹,但吳三桂卻沒有指定明確的戰略目標,既沒有「疾行渡江,全師北向」,設法以軍事上的勝利去推動政治上的成功,也沒有「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而是僅佔領了一些戰略價值不高的城池。由此可見,吳三桂雖帶兵作戰能力很強,但戰略眼光卻不咋地,這也為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原因三:吳三桂低估了康熙的才能

吳三桂認為,自己領兵那麼多年,豈是20多歲的康熙能夠對付,甚至不把康熙放在眼裡。令吳三桂沒想到的是,康熙雖然年輕,但卻有著相當傑出的治國手腕,很快就扭轉了軍事上的失利局面,使得正面進攻的吳軍,不能越長江一步,並最終打敗了吳三桂的起義軍。

另外,當時滿清已經入主中原三十年,普通百姓並不想看到戰事的發生。加上吳三桂在鎮守雲南的幾十年間,縱容部下將吏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殺人越貨,毫無畏忌,訟牒、命盜兩案,甲兵居其大半」,失去了漢族地主紳士及百姓的支援,其失敗就成了必然。

最後一個原因

吳三桂在大明朝時期是三海關的總兵,在明朝即將覆滅的時候,放清軍入關,斬殺南明永曆帝,成了不折不扣的明朝叛徒,因此大清朝開國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可就是這樣一位明朝叛徒,清朝功臣,在康熙十二年(2023年),下令撤藩的時候,高喊「興明討虜」的口號,發起了兵變。他的口號一打響,全國各地的反清組織一一響應,他的起兵反清也得到了許多漢人**的支援,局面對康熙來講有點失控,吳三桂也乘機拿下了雲、川、貴、湘等地的控制權。

在起兵剛開始的時候,吳三桂的兵力不足五萬人,可就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他的兵力就擴充到三十萬人,可想而知,他的這次反清行動得到了多大的擁護和支援,在他實力最強盛的時候,一度控制了清朝南部十省要塞。

就在吳三桂順風順水的時候,清朝的八旗軍只有十萬人,隨著清朝的建立,這時的八旗軍早已不是推翻大明朝的八旗軍了,各個都是好吃難做、膽小怕死之人,在平亂之際,八旗軍往往都是躲在漢軍的背後,實際上在平定吳三桂叛亂的主力部隊還是張勇和趙良棟率領的原明朝邊防軍。

吳三桂自起兵後,戰績傲人,勝仗遠多於敗仗,按著這個勢頭,推翻清**應該說是指日可待的,就連清**的很多皇親貴族都已經開始計劃逃跑了,然而在這個時候,吳三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做出了一個一生中最愚蠢的決定,而這個決定也帶著他走向失敗。

吳三桂的這個決定就是在衡州稱帝,自封國號「大周」,此訊息一經傳開,讓那些明朝舊屬、漢人**十分愕然,吳三桂之所以在這場起兵中一直得勢,靠的是他起兵之時「興明討虜」的口號,可伴隨著他的稱帝,並沒有給他帶來好的效果,反而讓那些擁護他的人知道了他的真正本意,逐漸開始人心渙散。

康熙趁這個時候,重整軍隊力量,全力反擊,經過幾年的平反,最終在2023年的時候,攻克雲南昆明,三藩之亂也宣佈告終,後面的日子也迎來了大清王朝的一個盛世階段。

吳三桂反清最後失敗是因為哪些原因導致的?

吳三桂反叛之後佔據半壁江山,最後為什麼會失敗呢?

起兵後,快要佔據半壁江山的吳三桂為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5樓:

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個割據一方的藩王,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在清朝一統天下後,三藩無疑成為尾大不掉之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清朝朝廷分庭抗禮。於是,削藩自然是勢在必行了。

一吳三桂起兵初期,叛軍乘銳連下貴州全省、湖南的衡州。與此同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和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紛紛響應,比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陝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後揭起叛旗,以此對抗清朝。所以,在三藩之亂初,吳三桂勢力幾乎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相對於靖難之役中的燕王朱棣,吳三桂可謂迎來了夢幻般的開局。

但是,吳三桂卻隨即犯了一個大錯,這個大錯就是戰爭初期,吳三桂顯露出了戰略眼光和膽識氣魄的不足,一心想劃江而治,結果失去了決勝的機會。對於吳三桂一方來說,因為準備充分,加上各地反清勢力的響應,已經是天下震動了。至於準備不足的康熙皇帝,顯然需要一定時間來排程兵力,以此進行防守和反擊。

二所以,吳三桂完全可以趁著這一機會,集中主力越過長江,以此對清朝直搗黃龍,如果可以攻佔清朝都城,即便清軍退到關外,也不足為懼了。可是,吳三桂的優柔寡斷,缺乏一鼓作氣的勇氣,最終讓他錯過了這一時機。另一方面,吳三桂一心想著劃江而治,無疑是在削弱己方的實力。

當清朝朝廷意識到吳三桂沒有越過長江,直搗黃龍的打算後,康熙制定了穩住吳三桂,先集中力量消滅其黨羽和盟友的方案。比如陝西之王輔臣,在三藩之亂初期就響應吳三桂,攻佔了陝甘等地。如果吳三桂率軍過江,繼續朝著清朝腹地進攻的話,後者根本沒有精力來管王輔臣。

但是,正是因為吳三桂自己停下了腳步,清朝可以騰出手來解決王輔臣。

三康熙十五年(2023年),康熙帝正式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討伐王輔臣。不久之後,王輔臣兵敗,歸降清朝。再比如康熙十三年(2023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響應吳三桂。

但是,康熙十五年(2023年),清軍至洪塘進福州,耿精忠無奈,出城投降。正是因為吳三桂沒有一往無前的志向,所以,康熙不斷清理吳三桂的黨羽和盟友。

等到清廷完成這一工作後,吳三桂勢力自然會被嚴重削弱,也即這將讓吳三桂勢單力孤。作為對比的是,在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儘管初期實力較弱,和明朝建文帝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朱棣一直在向前衝擊,而不是想著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正是在不斷進攻的過程中,朱棣找到了直到黃龍的途徑,最終兵臨都城,擊敗了建文帝朱允炆。

四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吳三桂作為經驗豐富的老將,在三藩之亂中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比如直到吳三桂去世之前,清朝大軍的戰略進攻,基本上都沒有取得較大的進展。直到康熙十七年(2023年),吳三桂病逝後,其手下逐漸離心離德,這才讓清軍獲得了轉機,從而步步為營,最終於康熙二十年(2023年)冬,清軍攻入雲貴省城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徹底結束。

吳三桂為什麼要反清復明

當時吳三桂鎮守山海關北京城被李自成破了,吳三桂變成孤軍,投降李自成或大清都是可能的。和野史都說是 衝冠一怒為紅顏 就是說他是因為陳圓圓。不知是否確有其事,但我想即使這事是真的,以吳三桂一代梟雄的性格,應該也不是他降清的全部原因,頂多是一個藉口罷了。明季之末大量的明庭故臣變作漢奸的原因是多式多樣的。常...

吳三桂的家族成員,吳三桂有幾個兒子

父親 吳襄 明崇禎初官錦州總兵。母親 祖氏 哥哥吳三鳳 弟弟吳三輔 兒子 吳應熊 順治十年 1653年 與建寧公主成婚,以額駙的身分留居京師,實為朝廷人質。康熙十三年 1674年 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吳應麒幼子數人 女兒吳氏,嫁夏國相 吳氏,嫁胡國柱 吳氏,嫁王永康 吳世霖 ...

吳三桂所說的寧遠指哪,吳三桂的真實歷史

現在的遼寧興城 天啟六年那次,是努爾哈赤親自率領號稱 十三萬 大軍 實際為五六萬 將寧遠城團團包圍,努爾哈赤以必克之心,不惜一切代價欲攻佔它。當時,關外明軍,除了袁崇煥獨守孤城寧遠,已全部撤到山海關。就在這孤立無援 聽任後金兵圍攻的危機情況下,袁崇煥率軍民頂住了它的猛烈攻擊。努爾哈赤損兵折將,無可奈...